读书一定要大量写作,分享一点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体娱   2025-01-19 08:08   重庆  

读书群建起来后,我定了一个规则,希望群友们每周至少打卡一次。打卡内容,只要与书相关,没有限制,但要求100字以上。

那天,有群友反馈,每天都有阅读,但是想到要写一百字感言就懒得打了。

我突然想到,有必要解释一下设置打卡的原因,以及分享一点写读书笔记的方法。

关于读书的目的,每个人认识不一样,有人为了消遣时光,有人为了学习知识,有人为了提升自我。但无论哪一种,人是主观的动物,读书总是想从中获得点什么。哪怕说读书好玩,玩也是收获吧?

在这个大前提下,说回我们的读书群。推己及人,我推测加群的书友们,背后无非也是三点需求:

一是相互交流,与人分享读书之乐;

二是找到同频的人,相互学习;

三是通过加入群体,督促自己认真读书。

不管哪一种,分享——对于线上交流而言,就是文字——都是题中应有之义。

当初在构想这个打卡机制时,我平衡了很久。

一方面,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如果没有一点形式上的要求,就达不到督促的目的。但另一方面,读书本身又应该是轻松的。所以当有群友私信我,说更喜欢随意地有感而发时,我也表示理解。

我也认为,读书应该是一件充满松弛感的事情

所以,评估下来,每周打一次卡(不是每天打卡,也不是完全不打卡),应该是比较适合的频率。既让大家有参与感,又没有太大压力。

而要求至少写100字,则是我个人的一种期望,希望更多人用好写作这项工具

读书久了,我有很深的体会:读和写是不分家的。读得多,真的读进去了,自然想表达。反过来,强迫自己表达,又能加深理解,让阅读更有收获。

写作,是很好的反思工具。

说完为什么,我再分享一点怎么做。

对于写读书笔记这件事,我也摸索了很久。刚开始觉得很难,所以看了很多关于写作的书(书单列在文后了)。

要克服对写作的恐惧,首先要意识到,写作就是说话。能把脑子里的想法写下来,初稿就有了。

具体实践上,可以采用自由写作法,找一张空白的纸(或打开一个空白的文档),设定20分钟倒计时,然后埋头去写。过程中请完全放空,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别去看已经写的文字,别自我批判,别停。这是很好的练习,多来几次,你就能迈出写作的第一步了。

写作还有一个常见问题,不知写什么,好像无话可说。因为写作的类型很多,我们只聚焦到读书笔记上。一般来说,只要不断问自己问题,就能挖掘出可写的内容。提问的角度很多,但总逃不出5W1H,比如:

  • 涉及事实层面的问题:谁,在哪里,干什么?

  • 涉及总结的问题:主题是什么?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

  • 涉及价值判断的问题:对于作者的观点,我是认同还是反对?理由是什么?

  • 涉及反思的问题:看了这本书,我能怎么做?

  • ……

山口拓朗所谓九宫格写作法,画出9个格子,回答9个问题,实质就是自问自答。养成这个习惯,读书笔记就不会找不到话说了。

如果觉得还是有难度。再简单一点,有一本讲学术写作的书《高效写作的秘密》。两位作者总结了一个他说/我说的模板。提炼其中的核心观点,就非常适用于写读书笔记了。

一则简短的读书笔记,可以由两部分内容组成:他说和我说。

他说,就是引述。先回顾一下,你读的这部分内容,作者是怎么说的,大概内容是什么。为了加深理解,引述部分尽量别引用原文,而是用自己的话转述。结合前面所说的提问,他说部分可以多向自己提事实层面或总结性的问题,作者讲了什么,他的结论是什么?

我说,就是对他说内容进行回应。回应可以是认同,我产生了共鸣,我也有类似的经历,我感同身受;也可以是批判,他说得不对,为什么;还可以是部分接受,大部分观点我同意,但是……。如果能进一步联想到其他书上的内容,让作者之间相互印证或相互反对,效果会更好。总之,我说部分可以多向自己提价值判断和反思类的问题。

讲了这么多,还不一定清楚,我再用一个例子说明。下图是我之前写的一则读书笔记,就用了典型的他说/我说模式。

当然,这则读书笔记中,我还加了一个引子(有感而发的点),而且他说之中穿插了一些我说。但大体结构是一样的

怎么样,学废了吗?关于读书笔记的写法,欢迎大家留言区讨论。

最后,分享几本对我影响比较大的写作书籍,上边很多内容都是从里面来的。

  1. 《九宫格写作法》山口拓朗——写作就是提问。

  2. 《自由写作法》彼得·埃尔伯——放下心理负担,先大量地写。

  3. 《高效写作的秘密》杰拉尔德·格拉夫、凯茜·比肯施泰因——套用“他说/我说”模板,轻松搞定学术写作(就更别提读书笔记了)。

  4. 《金字塔原理》芭芭拉·明托——写作(特别是商务写作)如何条理清晰?

  5. 《写出我心》娜塔莉·戈德堡——作家分享写作的心路历程。

END
我是霹雳,一年分享50本好书

我还运营了一个“复利读书”专栏

高频:每天更新,200字以上,周末休息

聚焦:书籍以经管/哲学/个人成长类为主

深度:精读每一本书,让读书产生复利

已有10位朋友加入,优惠名额还剩10个

欲加入我们,请扫二维码

霹雳爱读书
一年分享50本好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