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2024年12月6日(甲辰农历十一月初六)23点16分,太阳到达黄经255°,我们居住的北半球进入二十四节气的大雪节气。大雪是冬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冬正式开始。半个月后,太阳直射点将抵达南回归线,标志着北半球冬至的到来。大雪至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之中接收阳光最少,阳气较为匮缺的半个月。冬至以后,随着太阳直射点折返向北,北半球阳气逐渐增加。《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大雪,十一月节。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
大意为农历十一月,阴气更盛,天气更加寒冷,降雪几率增多,降雪量增大。此时,我国大部分地区受强冷空气影响已经进入寒湿的冬季。强冷空气常带来阴雨或雪,尤其在气温降至0℃以下的区域,当南下的强冷空气与暖湿空气相遇时,容易形成大雪甚至暴雪。大雪三候为:「一候鹖(hé)鴠(dàn)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一候时,因为天气寒冷,寒号鸟不再鸣叫。二候时,阴气盛极而衰,阳气有所萌动,老虎开始有求偶行为。三候时马薤(xiè)感到阳气的萌动而抽出新芽。甲辰大雪五运六气因素以及对人体的主要影响大致如下:《經》云:「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民病腹痛,清厥意不乐,体重烦冤,上应镇星。甚则肌肉萎,足痿不收,行善瘈(chì),脚下痛,饮发中满食减,四肢不举。」大意为:土运太过的年份,湿气流行,土湿自伤,土盛乘水,脾肾系统易失衡,出现寒湿内盛、气机阻滞的现象,可能导致腹痛、腹胀、食欲下降、肌肉萎缩、肢体沉重、手足冰凉、四肢无力、行走困难、脚底疼痛、情绪低落、烦躁不安等症状。《經》云:「岁太阴在泉,……民病饮积,心痛,耳聋,浑浑焞焞(tūn),嗌肿喉痹,阴病血见,少腹痛肿,不得小便,病冲头痛,目似脱,项似拔,腰似折,髀(bì)不可以回,腘(ɡuó)如结,腨(shuàn)如别。」大意为:太阴湿土主管下半年的气候。土湿水寒,可能导致人体水液代谢失常,出现一系列症状,如水饮内停、心痛、耳聋、咽喉肿痛、两阴出血、少腹肿痛、小便不利、气逆上冲而头痛、双目肿胀痛如脱、项强疼痛如拔、腰痛如折、大腿活动障碍、膝关节屈伸不利、小腿肚疼痛如裂等。《經》云:「终之气,地气正,湿令行,阴凝太虚,埃昏郊野,民乃惨凄,寒风以至,反者孕乃死。」大意为六之气湿气盛行,阴寒凝聚,寒风骤至,人体易受风寒湿气侵袭而陷于危机之中。孕妇如果肝脾肾虚,更易受到影响,可能导致胎死腹中。甲辰大雪处于五运之中,主运太羽(水运太过),客运少徵(火运不及,水反盛)。水主寒。主运、客运两寒相加,导致寒气过盛。一方面易伤人体阳气。寒气袭表,卫气受遏,则出现恶寒发热、鼻塞喷嚏等症;寒伤脾胃阳气,脾胃运化腐熟失司,则脘腹冷痛、食欲不振、呕吐、便溏等;寒伤心气、心阳,则失眠多梦、心悸气短,甚则诱发、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等;寒伤肾阳,则出现腰膝酸软冷痛、尿频尿急等症状。另一方面可能导致体内阳气被抑,尤其阴虚、实热者,阳藏不利,阳气宣散而遇寒,郁积化火,加重内热。外感冬寒,内伤热邪,易出现胸中烦热、咽痛口干、痰黄稠、小便短赤、大便干结等症状。综上所述,甲辰大雪中运、在泉之气与六之气客气形成「三湿合一」;六之气主气与五运主运、客运形成「三寒合一」,寒湿相合、雪上加霜,且大雪至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之中阳气较为匮乏的半个月,此阶段寒湿交错,自然界将迎来更为寒冷、潮湿的气候。身处北半球的生物将面临一场严峻的气候考验。一方面,寒湿伤阳,水湿不化,气血凝滞,易引发寒证,出现畏寒肢冷、水饮内停、头身疼痛,肠胃疾病等诸多问题。另一方面,中焦气不足生发肺气乏力,易引起呼吸系统疾病等。年老体弱者尤其要警惕,可能会面临一系列健康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心衰、中风、脑溢血等危重病症。因此,大雪阶段时令养生重点是养阳固本、散寒祛湿、养阴敛阳。具体时令养生建议如下:阳主热,有温煦的作用。《經》云:冬养藏。冬天阳气应当潜藏、勿用、少用,而甲辰大雪寒湿交织,太阳直射点越靠近南回归线,阴寒越甚,人体需要消耗更多的阳气来应对湿寒气候的影响,不利阳气冬藏。所以在日常中注意保暖有利于减少阳气消耗。
(1)保暖应注意时间和空间差异,适时调整衣物以适应温差,包括早晚温差、被窝内外的温差以及室内外温差。灵活并恰当地保暖,以防身体受寒。我国南方地区没有集中供暖,室内是否使用暖器、空调等取暖设备也会造成温差。特别是在洗澡、洗头后,足部、头部在未开启取暖设备的室内极易受寒。尽量选择在较暖和的时间段洗澡、洗头,如果条件允许,洗澡、洗头前提前开启浴室内取暖设备,使浴室达到较为温暖的状态。(2)增添衣物保暖时,勿忽视手部的保暖。手三阴经(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阴肺经)与手三阳经(手少阳三焦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太阳小肠经)均在手指交接,手若受寒,寒气循经而行,相应的经络脏腑阳气受损,亦会出现心凉、心紧、咳喘、便秘等各种不适。在增添衣物保暖时,应酌情佩戴手套,尤其是在寒冷的户外,或室内存取冰箱内食物时。如感到手冰凉或腕关节疼痛,可将花椒放于热水中泡手,缓解手冷和关节疼痛等不适症状。(3)热时慎脱衣。人感到热时,毛孔开放,腠理不密,自身阳气往外散发,此时若立即减少衣物,易与外界的风寒邪气形成内外对流、寒热交换,导致寒邪入里侵害人体阳气。可以先解开外套扣子或拉链,让身体慢慢散热,逐步脱去最外层的衣物,不要一下子脱掉多件。人体背为阳,通过晒背摄取大自然的阳气,是重要的补阳方法。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在诗中赞叹冬日晒背:「负暄闭目坐,和气生肌肤。初似饮醇醪,又如蛰者苏。」甲辰大雪的阳光尤为珍贵,风和日丽时,除有医嘱不建议晒背的人群,体质虚寒的人宜珍惜时机晒后背温补阳气。
风寒湿气易致气血运行不畅,《經》云:「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甲辰大雪寒湿凝重,风夹寒湿侵袭人体,痹阻经络,气血凝滞,易出现肢体沉重、关节疼痛等不适,可用艾灸、味灸的方法温经通络散寒除湿。
南北朝著名医药学家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说到:「食欲少而数,不欲顿多难消,常如饱中饥,饥中饱。」甲辰大雪寒湿盛行,脾胃运化能力普遍较为虚弱,饮食要特别注意节制,以免加重脾胃负荷,导致中焦痞滞。另外,忌食生冷,以免损伤脾胃阳气,寒湿内生。在此基础上,根据具体情况辨证饮食。
体质虚寒之人,慎食寒凉性食物,如茄子、黄瓜、苦瓜、海带、紫菜等;宜食温热性、平性食物,如精白面、南瓜、板栗、核桃、山药、莲子等。阴虚内热或实热之人慎食温热性食物,如鸡肉、羊肉、虾、香菜、洋葱、辣椒等;宜食寒凉性或平性食物,如木耳、大白菜、地瓜、土豆、西红柿等。时时问心,及时护阳。心里感觉凉时,应即时饮食养阳。若觉胃胀且凉,应即时冲服姜茶暖胃;若后腰偏凉,应即时饮食温肾、补元气。脾肾虚寒者,可在卯时、辰时、巳时、未时、申时,择时饮食健脾、暖胃、温肾、补元气。辰时、巳时补元气,可用全参食材,其他时辰可用参尾食材。如果过于乏力,又有强烈的饮酒欲望,午饭时可以饮少许黄酒,酒量以自己感觉舒适的量为宜,不可过饮。应该是温酒后饮。饮酒前饮食1克左右人参须粉,可以助力未申二时太阳经旺,补小肠经和膀胱经的同时,反补心肾二经。如果午饭无有饮酒兴趣,气已足矣,不宜饮酒,饮酒反而生热邪。酒为补阳之物,可以为药,不可以酒取乐。此理不可不知。阴虚内热或实热者,酉初饮食滋阴敛阳最佳;肝气盛而不通者,戌初饮食疏肝最佳。大雪节气较之小雪节气阴寒更盛,但与小雪节气的五运六气因素并无二致。因此,小雪节气的时令养生建议亦适用于大雪节气,本文未提及的事项可详见《甲辰小雪,湿寒大作》(点击标题即可查看)。「雪,绥(suí)也。水下遇寒气而凝,绥绥然也。」雪落无声,养生有迹。遵循古圣之道,顺应自然,养护身心,四时绥安。附:子午流注与二十四小时对照表
注:上述时辰以北京时间(东经120度)为准,各地根据当地经度与北京时间的经度差来计算时差,可以在百度查阅《真太阳时算法与中国主要城市查询》作为参考。★本文章为原创首发,禁止抄袭。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养生文章指导组
执笔:胡丽娜
审定:承恩|编辑:李福俊
小组成员:承恩、吴萍、王楠、李福俊、李伟、刘歆苏、胡丽娜等 欢迎关注公众号
如有问题请留言,客服人员会及时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