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元节,被我们遗忘的那些事

文摘   文化   2024-02-24 11:39   广东  
元宵节这天,想必很多文章都会写:元宵节南方吃汤圆、北方吃元宵、逛灯会、猜灯谜等等习俗。内容相似,不再赘述。
想了许久,元宵节写点什么呢?也翻阅了很多资料,惊奇地发现了很多关于元宵节那些被我们遗忘的事迹,今天写出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 元宵节,为何会被称为“上元节”呢?

农历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元夜、灯节。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上元,含有新的一年第一次月圆之夜的意思。
而最初把元宵节定为“上元节”的是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当时唐朝以道教立国。
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说:“正月十五元夕节,乃上元天官赐福之辰。”
道家崇奉的神为天官、地官、水官,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并以三元配三官,根据节候配伍,将正月十五为"上元",七月十五为"中元",十月十五为"下元",合称"三元",作为神的生日祭祀。

  • 古代人都是怎么过元宵的呢?

南北朝时,元宵节燃灯已成气候,直到隋唐时期,元宵节达到了盛况空前。
《隋书·柳彧传》记载:“每正月望夜,充街塞陌,聚戏朋游。鸣鼓聒天,燎炬照地。”
当时的长安城居民都会出来观灯看戏,街头表演也丰富有趣,“人戴兽面,男为女服,倡优杂伎,诡状异形。”

在国力空前强大的唐朝,元宵赏灯十分兴盛,无论是京城或是乡镇,处处张挂彩灯,人们还制作巨大的灯轮、灯树、灯柱等,满城的火树银花,十分繁华热闹。
宋朝,从正月十四到正月十八,都有燃灯活动。
宋代元宵除了“妇女出游街巷,自夜达旦,男女混淆”的狂欢外,还有官员派发利是、君王与百姓同赏元宵;甚至有恐怖色彩,刑狱机构会利用灯饰、图像演绎狱户故事或陈列狱具等。
元宵节在宋代发展成最热闹的世俗狂欢节,从文字上看,热闹程度似乎一点都不亚于如今的圣诞节、万圣节。
诗人辛弃疾写道:“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说的就是宋朝灯节花灯无数,烟花如星雨。

  • 元宵还有什么不常见的习俗呢?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走百病是明清以来北方的风俗,有的在十五,但多在十六日进行。这天妇女们穿着节日盛装,成群结队走出家门,走桥渡危,登城,摸钉求子,直到夜半,始归。


过了元宵就是正式过完“年节”了,传统习俗中我们习惯在春节避岁,到了元宵,走过一次桥,意味着渡过了“节”,从此一片坦途,没有忧愁。


至今广东佛山还延续着这个习俗,元宵行通济桥,粤语俗话有言:“行通济,无蔽翳”。意思就是元宵走了通济桥,这一年就没有忧愁,没有衰运了~

       

  •        元宵节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1、农历十五,月圆之夜,人体气血格外旺盛,古时候的人们特别注重养生,这个特殊的日子,建议禁欲,让气血顺应天地之气,储藏能量。
但又因为格外旺盛容易出现偏差,易发生一些莽撞之事。所以定在这日子让百姓狂欢,让大家能轻松愉快地宣泄肝气,也顺应了春天需要抒发生发的特性。

2、元宵节大家喜欢吃汤圆、元宵,汤圆和元宵都是糯米所制,很容易导致肠胃积滞,有碍于春天需要抒发的气机。
所以在吃了汤圆和元宵之后,建议饮用一些消滞茶,或者吃点山楂,帮助消化。


如今的我们,

只能从诗词古画中去揣摩当年的上元佳节是多么地繁华热闹,

不似如今这般清汤寡水,只剩下了吃汤圆,看晚会。

多希望有朝一日,我们都能身着汉服,约上三五好友,

赴灯会,见证满城火树银花。


祝诸君上元节安康


【作者简介】:三火一木姑娘,爱好传统文化,主业家传中医,副业闲散写手。

本文部分图片源网,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重要通知】

由于公众号改版,为了防止跟大家走失,需要大家操作一下~

加星标,不迷路,更新第一时间送达您手中



点个“在看”&“点赞”,公众号里不走散。

妙音朴话
尽己所能,记录生活中的感悟,把中医养生文化传播一二,帮助有缘的朋友正确认识中医及养生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