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焦如羽药宜轻,实践方知书中味

文摘   2024-08-16 20:09   广东  

【1】

1990年,我还是个实习医生。在痔疮科门诊时,跟郭老师。

那时候,香港版的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热度未减,金庸武侠小说的热度还在继续升温,很多人就尊称郭老师为郭大侠。郭老师身材也有点高大威猛,自然比较喜欢郭大侠这个称呼。但我还是叫他为郭老师。

【2】

跟郭老师的第一天,他迟到了。郭老师解释道:“不好意思,我去看病,拿了点药,所以迟到了,有病人来过了吗?”

我说:“哦,那还没有。”

郭老师说:“以后,如果我不在门诊,又有病人来,你就请病人稍等一下,或者你先帮病人看看,写病历,等我回来再处理。”

我说:“好的。”心里却纳闷:“郭老师什么原因,要经常迟到呢?”

【3】

第二天,郭老师又迟到了。我忍不住问:“老师,你是去看病,还是帮别人看病?”

郭老师笑道:“当然是我去找内科专家看病了。如果是我帮别人看病,肯定是请病人来这里啊。”

我说:“对啊!你有什么病?是不是咳嗽没好?”

郭老师又笑道:“对啊!你都听到了,我时不时咳嗽,都一个多月了,还拖着尾巴还没好,挺讨厌的。”

我说:“老师,那你争取快点好啊。”

郭老师又笑道:“我天天都找专家,中西合璧,天天吃药,正在争取快点好啊……”

【4】

到了第三天,郭老师又迟到了。刚好有病人等他。郭老师看完那个病人后,拿出自己的处方,对我说:“你有空吗?是否方便帮我去拿药?今天人多,估计排队要花点时间,我又不想让我的病人等太久了……”

我连忙说好。接过处方,那些西药有抗过敏的药了,但那个中药处方都是补药,我却看不顺眼。

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鲁班门前弄大斧。我鼓起勇气,对郭老师说:“老师,我觉得这个中药,开得不对……”

【5】

郭老师有点诧异,问:“哦?哪里不对?”

我说:“都是补药呢。”

郭老师:“不是说久病必虚,开补药不是很正常吗?”

我反问道:“那你吃了这种补药也不少了,为什么还没见效?”

郭老师沉吟了一下,说:”那也是,吃了一个多星期补药了,还不行。”

我继续毛遂自荐,说道:“老师,不如让我帮你把个脉,开个处方,好吗?”

郭老师可能是第一次遇到这种学生,但也很高兴地说:“好!就让你来试试。”

【6】

郭老师之脉,和缓,但右寸郁闭,时来轻浮细升之气。

我说:“听你的咳声,病在右上肺为主,脉象也相应,大概是支气管炎之类吧?”

郭老师:“对!请开方!”

我思索了一下,开方如下:

沙参12,桔梗9,

银花9,桑叶9,

川贝9,鱼腥草12,

苡仁15,丝瓜络9,

甘草3。

水煎服,煲半小时;2剂,每日一剂;每次50毫升左右,小剂量多次频频饮用。

【7】

郭老师看罢我开的处方,忽然大笑:“啊!你当我小儿科咩,开这么小的剂量?”

我正式道:“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曾说: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你现在病邪困在上焦,用药宜轻,如小儿量就合适了。如果加大份量,药气反而下沉到中下焦,就起不到作用了。”

郭老师显然被我掉书袋的理论说服了,决定不用之前的方药,而采用我的方药试试看。

想不到,吃了一剂,一个多月的咳嗽基本上就好了。第二剂,算是巩固疗效吧。

【8】

三火一木姑娘闻之,笑道:“你的书袋掉得好,也难得郭大侠心胸广阔,肯给机会你试验。”

我笑道:“这就是:行运医生医病尾!”

三火一木姑娘继续问道:“不过,吴鞠通的三焦理论,是早期在上焦的,为什么你在疾病将愈时还按上焦用药?”

我说道:“还是辨证论治吧,病邪还困在上焦,不管时间先后,当按上焦用药。”

【9】

致诚师兄道:“此方轻描淡写,颇有叶天士之风格,你是从哪里学来的?”

我笑道:“又被你看穿了!你怎么知道是我学来的?”

致诚师兄笑道:“我推测的,你一个实习医生,除非跟从名师,否则很难开出这个方的。”

【10】

我笑道:“老实说吧,我小时候,大概是读小学五年级时,患支气管炎,连续咳了二个月都没好。后来去找一个老中医,这个老中医是族中人,我们叫他二公的。二公曾是国民党的军医,曾任警察局长的,但他还是喜欢中医,据说曾拜在两广什么名医门下的,记不清了。二公说我痰热郁困,气阴两虚,所以开了这个方,把我治好了。我还记得,那个处方,鱼腥草用15,苡仁用30,我见郭老师病邪更轻,所以减了这两味的份量……”

致诚师兄叹道:“怪不得!怪不得!原来叶天士在民间还有不少真传的。可惜,现在,这样的中医越来越少了……”

三火一木姑娘道:“不要太多感叹了,我们一起努力,弘扬中医吧!”

【全文结束】

【作者简介】:云开月明,自号养和堂主,中华传统文化爱好者,中医。


本文部分图片源网,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重要通知】

由于公众号改版,为了防止跟大家走失,需要大家操作一下~

加星标,不迷路,更新第一时间送达您手中





点个“在看”&“点赞”,公众号里不走散。


妙音朴话
尽己所能,记录生活中的感悟,把中医养生文化传播一二,帮助有缘的朋友正确认识中医及养生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