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一例误治的医案~
【1】
1986年,丙寅,我读高三,患了痹证,全身酸痛,多汗,精神不振。还有二个多月就高考了,我急啊。但急归急,因为住校,离家有150公里,没人能帮我。
我其实自幼体弱多病。长期肺弱,易咳,容易感冒,平时也是多汗恶风。
读高二时,因咳嗽数月不愈,停学回家休养了一个多月。当时是冬天,后来去看民间中医,服了华佗神医的符水加持过的中药,咳嗽才慢慢好了。但身体依然比较差。
【2】
接下来就是耳鸣,腰痛。去人民医院看了几次,检查一切正常。那个年轻医生看见我也烦了,竟然对我说:“你的检查一切正常,你没有病,不要再来看了。”
我问:“那我耳鸣,腰痛,渐至全身酸痛,怎么办?”
那个医生说:“那你只能忍着了,忍一忍就好了。”
我很无奈!我那一瞬间,真想骂那个医生几句,但忍住了!却坚定了日后想学中医的决心。
【3】
因为全身酸痛,我想转看中医了。那时候,还不知道所谓“高手在民间”的道理。只是在星期天出去逛逛撞撞,希望能找到一个好中医。
终于,在南江药店,找到了一个坐堂的老中医。一入门口,就看到了,身材瘦小,面色黧黑,还穿着黑色的衣服,可能药店的光线也有点暗,有点神秘的感觉。
【4】
我进去时,他正在帮一个小孩看病,说小孩生虫了,旁边的老妇人一脸惊呆,听着他解释。最后,老妇人被说服了,拿着驱虫药的处方,付了款,带小孩到那边执药了。
我看了一下他背后的证书,原来是蒋医生,某某医学院肄业的。
我于是坐下来,请蒋医生诊治。很快,得了一个处方:
麻黄,杏仁,苡仁,甘草。
份量有点大,现在记不清了。那时候,我还不知道这就叫麻杏苡甘汤。
【5】
我拿了三副药。回学校,吃了第一副,汗出如水流漓,痹痛不甚减,而气已大虚。
我以为是药物的正常反应,第二天又吃了第二副。结果汗出更甚,动则大汗,不到十分钟要换一件上衣。我还以为是天气热所致,但平时天气热大汗出不会疲软气急不想讲话,这次却不一样。
我隐隐觉得是药误了。于是没有再服第三剂。大约一周之后,才逐渐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6】
拖着病体,忍下去,挨下去。一直到了高考,高考第一天我还感冒发烧了。撑着考了几天,终于考完了。
考完高考,走出校门,忽然发现学校门口旁边开了一间中医诊所,上面招牌写着“黄x传中医诊所”。
我走进去,里面是一个精神健旺的老头子,有点胖,很热情招呼我。
我依言坐下,请他诊治。他说我身体太虚了,要吃补药。我出示之前蒋医生的处方,他皱了一下眉头,说这个方不对,虚实搞反了,吃了会怎样怎样,我连忙说是的。
最后他说,不是经方不好,而是要看用得对不对。于是开了一个益气固表加健脾补肾的方,具体记不清了。
【7】
我拿了处方,就想走。黄医生说:“你去执药啊。”我说:“不执了。”黄医生问:“为什么?”
我说:“学校放假了,我明天就回老家,回家再执。”
黄医生:“那你执了带回家,不也一样吗?”
我说:“带着坐车不方便,而且我担心执了药,就不够钱买车票回家了……”
黄医生沉吟了一下,说:“好吧,看在你是学生,我就算了。不过,我告诉你,我这里虽然不收诊金,却也不是免费的……以后要注意了,准备好钱才来看啊……”
我那时候不太懂事,但随着自己独立行医多年,越来越感激黄医生和他的教诲……只是一直没有再见过他了。
【8】
三火一木姑娘闻之,问道:“那你后来吃那个方没有?”
我说:“吃了。放假后,我回到老家,恶寒无热,身痛,就去执了一副。服后,诸证若失。”
三火一木姑娘笑道:“可见,黄医生还是有点功力的。”
我说:“是啊!”
三火一木姑娘再问:“《黄帝内经》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并没有提及虚的因素啊,为什么呢?”
我说:“人若不虚,风寒湿何能杂合而至?”
【9】
三火一木姑娘再问:“据《伤寒杂病论》,麻杏苡甘汤在金匮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篇中,【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对吗?”
我说:“对啊。但我当时只有一身尽疼,而没条文有下半部所说的情况,就用麻杏苡甘汤,是误也!”
【10】
三火一木姑娘说:“书上说,服药后,有微汗,避风。而你大汗出,已经是不对路了……”
致诚师兄在一旁,说道:“发其汗,大汗出,但风气去,湿不除也;但微微似汗出,风湿俱去也。这个判断标准很重要,你当时没读过《伤寒杂病论》,是如何止损的?”
我笑道:“当时,感到气都快没了,估计是药误,于是赶紧停药,哪里管他什么名医和经典呢……”
【全文结束】
【作者简介】:云开月明,自号养和堂主,中华传统文化爱好者,中医。
本文部分图片源网,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