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锺书手稿集《中文笔记》第四册·32

乐活   2024-09-24 11:21   江苏  

中文笔记 

  第四册

32

錢锺書          

視昔猶今       辨識整理

中文笔记·第四册·32

劉向

《氾論訓》:“今夫畫工好圖鬼魅,而憎圖狗馬者,何也?鬼魅不世出,而狗馬可日見也。”(《韓非子》:“客為齊王畫者,問:‘畫孰難?’對曰:‘狗馬最難。’‘孰易?’曰:‘鬼魅最易。’”《後漢書·張衡傳》諫習讖疏亦用其語。)【《劉子·正賞第五十一》。】

 

終身無定趨,譬猶不知音者之歌也,濁之則鬱而無轉,清之則燋而不謳。1

 

今夫盲者行於道,人謂之左則左,謂之右則右,遇君子則易道,遇小人則陷溝壑。

 

是非有處,得其處則無非,失其處則無是。

 

東面而望,不見西牆;南面而視,不覩北方。唯無所嚮者,則無所不通。

 

直而證父直躬,信而死女尾生。雖有直信,孰能貴之?

 

蒼吾繞娶妻而美,以讓其兄,此所謂忠愛而不可行者也。

 

溺則捽父,祝則名君,勢不得不然也。

 

猩猩知往而不知來,乾鵲知來而不知往。

 

很者類知而非知,愚者類仁而非仁,戇者類勇而非勇。使人之相去也,若玉之與石,美之與惡,則論人易矣。

 

《詮言篇》:“人舉其疵則怨人,鑑見其醜則善鑑。2

 

三人同舍,二人相爭,爭者各自以為直,不能相聽。一人雖愚,必從傍而決之,非以智也,以不爭也。兩人相鬥,一羸在側,助一人則勝,救一人則免。鬥者雖強,必制一羸,非以勇也,以不鬥也。”【《劉子·去情第三》:“三人居室,二人交爭,必取信於不爭者,以辨彼此之得失。夫不爭者未必平,而交爭者未必偏,而信於不爭者,何也?以爭者之心,並挾勝情故也。”】

 

猶憂河水之少,泣而益之也。

 

文廷式(芸閣)

《兵略篇》:“五指之更彈,不若捲手之一挃;萬人之更進,不如百人之俱至。水勢勝火,章華之台燒,以升勺沃而救之3,雖涸井竭池,無奈之何也;舉壺榼盆盎而以灌之,其滅可立而待也。”【文芸閣《知過軒日鈔》(《青鶴》第三卷第五期)稱此篇“山高尋雲,溪肆無景”造句鍊字似晉、宋人。)】

 

飛鳥之摯也,俛其首;猛獸之攫也,匿其爪。虎豹不外其牙,噬犬不見其齒。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剛。”【《人間篇》:“夫狐之搏雉也,必先卑體弭耳,以待其來也。雉見而信之,故可得而擒也。使狐瞋目植耆背毛,見必殺之勢,雉亦知驚憚遠飛。”】

 

《說山訓》:“幽冥者,所以喻道,而非道也。”

 

人無言而神,有言則傷。

 

物莫不因其所有,而用其所無。以為不信,視籟與竽。

 

一淵不兩鮫,一棲不兩雄。一則定,兩則爭。

 

人有嫁其子而教之曰:‘爾行矣,慎無為善!’曰:‘不為善,將為不善邪?’應之曰:‘善且由弗為,況不善乎!’

 

剝牛皮,鞟以為鼓,正三軍之眾,然為牛計者,不若服於軛也。狐白之裘,天子被之而坐廟堂,然為狐計者,不若走於澤也

 

將軍不敢騎白馬,亡者不敢夜揭炬。

 

范氏之敗,有竊其鐘,負而走者,鎗然有聲,懼人聞之,遽揜其耳。

 

《韓詩外傳》

因媒而嫁,而不因媒而成;因人而交,不因人而親。”【《法藏碎金錄》卷二。《韓詩外傳》卷七:“宋玉因其友見楚襄王,襄王待之無以異,乃讓其友。其友曰:‘夫薑桂因地而生,不因地而辛。女因媒而嫁,不因媒而親。’”《游仙窟》:“新婦曾聞:線因針而達,不因針而䌥;女因媒而嫁,不因媒而親。”】【《新序·雜事五》。】

 

寧一月飢,無一旬餓。

 

東家母死,其子哭之不哀。西家子見之,歸謂其母曰:‘社何愛速死,吾必悲哭社。’夫欲其母之死者,雖死亦不能悲哭矣。謂學不暇,雖暇亦不能學

 

畫西施之面,美而不可說;規孟賁之目,大而不可畏。君形亡焉。

 

狂者東走,逐者亦東走,東走則同,所以東走則異。溺者入水,拯之者亦入水,入水則同,所以入水者則異。

 

天下無粹白狐,而有粹白之裘,掇之眾白者也。善學者,若齊王之食鷄,必食其蹠數十而後足。

 

小馬大目,不可謂大馬;大馬之目眇,可謂之眇馬。

 

走不以手,縛手走不能疾;飛不以尾,屈尾飛不能遠。物之用者,必待不用者。

 

見一葉落,而知歲之將莫;覩瓶中之冰,而知天下之寒暑。

孟賁

 

木葉落而長年悲也。

 

故或吹火而然,或吹火而滅。


烹牛以饗其里,而罵其東家母,德不報而身見殆。


朱儒問天高於修人,曰:‘子雖不知,猶近之於我。’寇難至,躄者告盲者,盲者負而走,兩人皆活。”【Lichtenberg, Greek Anthology4.】


郢人有鬻其母,為請於買者曰:‘此母老矣!幸善食之而勿苦。’此行大不義,而欲為小義者。


為孔子之窮於陳、蔡而廢六藝,則惑;為醫之不能自治其病,而病不就藥,則勃矣。


《說林訓》:“以一世之度制治天下,譬猶客之乘舟,中流遺其劍,遽契其舟𣔶,暮薄而求之。


毋貽盲者鏡,毋予躄者履,毋賞越人章甫。


削足適履,殺削也頭便冠。


失火遇雨,禍中有福。


躄者見虎而不走,非勇也,勢不便也。


以兔之走,使犬如馬,則逮日歸風。及其為馬,則又不能走矣。


明月之光可以遠望,而不可以細書5;甚霧之朝可以細書,而不可以望尋常之外。


治鼠穴而壞里閭,潰小皰而發痤疽。


湯沐具而蟣蝨相弔,大廈成而燕雀相賀。柳下惠見飴,曰可以養老;盜跖見飴,曰可以粘牡。


百梅足以為百人酸,一梅不足以為一人和。有以噎死者而禁天下之食,有以車敗者而禁天下之乘,則悖矣。


佐祭者得嘗,救鬥者得傷。


頭蝨與空木之瑟,名同實異也。


視書,上有酒者,下必有肉,上有年者,下必有月,以類而取之。

 

臨河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

《新序》

 

《人間訓》:“禍福之轉而相生,其變難見也。”舉塞上人失馬一事為例。

 

《脩務訓》:“雖粉白黛黑勿能為美者,嫫母、仳倠也。”【《鹽鐵論·國病第28》:“傅白黛青者眾。”】

 

夫亭歷冬生,而人曰冬死,死者眾;薺麥夏生,而人曰夏生,生者眾。胡人有知利者,而人謂之駤;越人有重遲者,而人謂之訬6。以多者名之。

 

施芳澤,正娥眉,設笄珥,曳齊紈,粉白黛黑,籠蒙目。

 

《泰族篇》:“宋人有以象牙也其君為楮葉者,三年而成,莖柯豪芒,鋒殺顏澤,亂之楮葉之中,而不可知也。列子曰:‘使天地三年而成一葉,則萬物之有葉者寡矣。’”【亦見《韓非子》。】

 

寸而度之,至丈必差;銖而稱之,至石必過。石秤丈量,徑而寡失;簡絲數米,煩而不察。

 

禽獸之性,大者為首,而小者為尾。末大於本則折,尾大於要則不掉矣。

 

《韓非子》

《韓非子·第二十二說林上》7:“夫楊,橫樹之則生,倒樹之則生,折而樹之又生。然使十人樹楊,一人拔之,則毋生楊矣。

 

《第二十三說林下》:“有與悍者鄰,欲賣屋而避之。人曰:‘是其貫將滿矣,子姑待之。’答曰:‘吾恐其以我滿貫也。’遂去之。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

 

《孔學發微》

《孔學發微》,江瀚8

 

卷上:“孔子之道未實行。《韓非·顯學篇》曰:‘儒分為八,墨分為三,皆自謂真孔、墨。孔、墨不復生,誰能定孔、墨之誠乎?’漢武帝用董仲舒言,罷黜百家,表章六藝。然史公《儒林傳》曰:‘讀功令,未嘗不廢書而嘆。’《漢書·儒林傳·贊》且謂:‘利祿之路然也。’

 

《魯論》記孔子語,有垂訓萬世者,有因一事而發者。問行之答,子路與冉有異詞;言詩之旨,子夏與子游殊科。

 

《孝經》曰:‘身體髮膚,不敢毀傷。’而《大戴禮·曾子大孝篇》曰:‘戰陳無勇,非孝也。’《大雅·蒸民》之詩曰:‘既明且哲,以保其身。’而《易·蹇之六二》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

 

孔子之言人倫,大都對待舉之,期於兩方交盡9。《論語》顏淵告齊景公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對魯定公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易·家人》之《彖》曰:‘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婦婦。’《春秋》昭二十六年《作傳》曰:‘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婦聽。’《禮記·禮運》亦曰:‘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義、婦聽、長惠、幼順、君仁、臣忠。10’‘三綱’之說,出緯書,見《白虎通義》,其實亦責君、責父、責夫為特重,何則?表端,斯影直;綱舉,斯目張。臣不臣,必先由於君不君也。”【孔安國《古文訓傳序》11:“君雖不君,臣不可以不臣;父雖不父,子不可以不子。若君、父不敬其為君、父之道,則臣、子便可以忿之邪?此說不通矣。”】

 

《羣書治要》

《羣書治要·尸子》謂:‘孔子貴公。’劉向《說苑·至公篇》記孔子論楚共王遺弓,亦曰:‘人遺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呂氏春秋·不二覽》曰:‘孔子貴仁。’揚雄《太玄經·玄攡篇》曰:‘同愛天下之物,無有偏私,故謂之仁。’

 

《白虎通義·嫁娶篇》:‘妻者,齊也,與夫同體。’《說文解字》亦曰:‘妻,婦與夫齊者也。’惟劉熙《釋名》曰:‘士、庶人曰妻;妻,齊也。’然《詩·小雅·十月之交篇》:‘艷妻煽方’,《孔疏》釋《傳箋》曰:‘《禮》云:“天子之妻曰后。”此言妻,以其敵夫,齊於夫也。’至‘婦’,則對姑之稱,故《白虎通義》曰:‘婦者,服也’,《說文》曰:‘婦,服也。’

 

○中12:“《論語》:‘民可使由,不可使知。’何氏《集解》、朱子《集注》俱不得其說,將孔子說成老子之愚民《道德經》下。孔子欲明明德於天下,《韓詩外傳》卷三載孔子引《詩》曰:‘俾民不迷’,而詳申之。豈愚黔首哉!

 

13:“中國無宗教範世誨人、潛驅默率,惟恃名。《論語》曰:‘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又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易·繫詞》曰:‘善不積,不足以成名。’《孝經》曰:‘立身行道,揚名後世。’此聖人以名為教之微權也。自道家以好名為病(見《十駕齋養新錄》卷十八引‘伯夷死名’與‘盜跖死利’、《荀子》‘盜名不如盜貨乎’)。名不足為人勸,顧亭林《日知錄》卷十三曰:‘漢人以名為治,故人才盛。’范希文《近名論》謂:‘《春秋》即名教之書。’”又《退厂隨筆》卷十八。)

 

【《荀子·榮辱篇》:“楚人安楚,越人安越,君子安雅。”】

《退厂隨筆》



視昔猶今 校註

”原作“調”。


2 原文脫“”字。


”原作“”。


4 《手稿集·容安館札記》第二册第六百九十三則(1505-6頁)。


5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原作“”。


7 《中文筆記》第四冊176頁書眉、頁邊。


8 《中文筆記》第四冊177-8頁。


《管錐編·史記會註考證·三四·刺客列傳》1993年增訂,“對待”作“等待”(北京三聯書局2007年版528頁)。


10君仁”原作“君順”。


11 手稿此處標以勾號。


12 同上。


13 同上。










锺书 掠影
读书观影两不误,补脑洗心睁眼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