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基本方法分析
每日一题 精讲练习
01 读题
读题旨在挖掘已知条件和结论中的隐含信息,从而建立问题解决的桥梁。
本题的整个设计和解决路径遵循着“方程思想”解决问题。
本题的已知条件中有“一定角”(∠MON),“一定高”(PC),“一定距离”(点C到点O的距离),线段AB是一条过点P的动线段。问题围绕着①点P为特殊位置时,判断△AOB的形状;②△AOB是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③面积比和线段比的转化。
本题的常规添线思路时根据tan∠MON=2,过点B作AO的垂线,利用方程思想设出线段长度,并结合图中的A型基本图形建立数量关系。
02 析题
析题在读题的基础上,通过添加辅助线或者分析图形特点,找到问题解决的突破口。
由于本题的第(1)问是点P为AB中点的特殊情况。过点B作BE⊥AC,根据PC=2,利用A型基本图形,求出BE的长度。进而通过解三角形△BOE,求出OE和OB的长度;通过解△BEA求出AB的长度,利用勾股定理得逆定理进行判定。
本题的第(2)问是对△AOB为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讨论。本题有两种做法:
解法1:直接对△AOB为等腰三角形进行分类讨论,通过BE垂直AC,利用等腰三角形边相等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建立等量关系。借助“算两次”原理,利用PC-BE-A型图和Rt△PCA中利用勾股定理列出方程。尤其对于AB=AO的情况,对于计算的要求更高。
解法2:过点P作OB的平行线PD,利用相似的传递性,将△AOB为等腰三角形转化为△APD为等腰三角形。相较于解法1,解法2的过程更为简洁,计算量更少。
本题的第(3)问中体现了线段比和面积比的转化。本问的解决是基于第(2)问选择哪种方法解决。但是都依托①PC-BE-A型图;②将面积比转化为线段比;③建立k和AC间的等量关系。
03 解题
解题既在于完成解题过程,又在于复盘整个解题过程,积累问题解决的经验。
第(2)问直接讨论法:
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