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大学代谢工程改造谷氨酸棒状杆菌高效合成L-丙氨酸

科技   2024-09-26 16:31   上海  

    在全球化石燃料日益枯竭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的背景下,通过生物制造方法生产氨基酸,特别是L-丙氨酸,成为了科学研究的热点。L-丙氨酸作为必需氨基酸之一,在制药、食品添加剂和营养补充剂等行业具有重要价值。传统的化学合成方法依赖于石油产品,存在环境污染和资源限制的问题。因此,开发可持续和高效的生产方法,通过微生物发酵将可再生原料转化为L-丙氨酸,成为了科学研究的重点。

图1. 谷氨酸棒状杆菌中L-丙氨酸生物合成途径

    2024年9月24日,来自江南大学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王小元教授《Systems Microbiology and Biomanufacturing》杂志发表了题为“Metabolic engineering of 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 for L-alanine production”的研究论文,该团队通过代谢工程技术改造了谷氨酸棒状杆菌,成功增强了L-丙氨酸的生产。研究团队构建了多个工程菌株,如ΔfasB、ΔfasBR、ΔfasBΔpks13和ΔfasBRΔpks13,这些菌株的L-丙氨酸产量最高可达17.29 g/L。与先前研究中从谷氨酸棒状杆菌ATCC13032构建的ΔfasB突变株不同,该研究中的ΔfasB突变株显著产生L-丙氨酸而不积累L-谷氨酸。转录组分析显示,敲除fasB基因上调了与L-丙氨酸合成相关的基因表达,而下调了与脂肪酸合成相关的基因,证实了代谢通量从脂肪酸合成转向L-丙氨酸合成。通过组合表达异源基因alaD(编码丙氨酸脱氢酶)和alaE(编码丙氨酸出口蛋白),L-丙氨酸产量进一步提高,ΔfasB和ΔfasBR的产量分别达到55.21 g/L和54.95 g/L。最终,在补充葡萄糖的ΔfasB/pJYW-5-alaDE菌株中,经过60小时发酵,获得了69.9 g/L的L-丙氨酸产量。

图2. 不同菌株的生长、葡萄糖消耗和 L-丙氨酸产量比较

    研究人员首先比较了不同工程菌株中L-丙氨酸的生产情况,包括对生长曲线、葡萄糖消耗和L-丙氨酸产量的分析。研究发现,敲除fasB基因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很小,但对L-丙氨酸的产量有显著影响。具体来说,ΔfasB和ΔfasBR在30小时时L-丙氨酸产量分别达到13.61 g/L和13.98 g/L的峰值,但之后迅速下降。相比之下,ΔfasBΔpks13突变株在39小时时L-丙氨酸产量显著增加至17.29 g/L,并且在45小时时虽然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较高产量。此外,ΔfasBRΔpks13突变株在36小时时达到了14.13 g/L的最高产量。这些数据表明,通过敲除关键基因并优化发酵条件,可以显著提高L-丙氨酸的产量。

图3. 不同菌株中与L-丙氨酸和脂肪酸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RT-PCR分析

    接下来,研究人元通过实时定量PCR (RT-PCR) 分析揭示了不同基因敲除菌株中与L-丙氨酸生物合成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研究发现,敲除fasB基因后,丙氨酸生产相关基因alaTavtA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而脂肪酸合成相关基因accBCaccD2以及蜡酸合成基因pks13的表达水平下调。在ΔfasBR菌株中,缺少转录调控因子FasR导致与脂肪酸合成相关的基因表达下调,只有alaT基因表达上调。在ΔfasBΔpks13菌株中,FasR因子的相对表达水平没有上调,但fasA基因表达显著下调,这可能与细胞内过量的酰基辅酶A(acyl-CoA)有关。此外,与L-谷氨酸合成相关的关键基因gdhAgltBMscCG在ΔfasBΔpks13菌株中表达下调,这与观察到的L-谷氨酸产量减少相一致。这些结果表明,通过基因编辑改变特定基因的表达,可以有效地调节代谢通量,从而增强L-丙氨酸的生产。

图4. ΔfasB 和ΔfasBR 中与 L-丙氨酸生物合成相关的关键基因表达水平比较
   
    研究人员通过在ΔfasB和ΔfasBR菌株中引入异源表达基因来提升L-丙氨酸的产量。研究发现,引入来自枯草杆菌的丙氨酸脱氢酶基因alaD和大肠杆菌的丙氨酸转运蛋白基因alaE,可以显著提高L-丙氨酸的产量。具体来说,ΔfasB/pJYW-5-alaD和ΔfasBR/pJYW-5-alaD在36小时时分别产生了45.61 g/L和44.42 g/L的L-丙氨酸,远高于对照菌株。此外,引入alaE基因虽然对菌株生长有负面影响,但同样提高了L-丙氨酸的产量,例如ΔfasB/pJYW-5-alaE在36小时时产量达到了16.87 g/L。然而,同时表达alaDalaE和ED途径关键酶eddeda的菌株ΔfasB/pJYW-5-alaDE-eddeda并没有表现出比单独表达alaD更好的产量,反而产量有所下降。这些结果强调了在代谢工程中,选择合适的异源基因表达对于提高目标代谢产物的产量至关重要。

图5. ΔfasB 和 ΔfasBR 中与 L-丙氨酸生物合成相关的关键基因共表达比较
  
    研究人员进一步探讨了在ΔfasB和ΔfasBR菌株中共表达关键基因对L-丙氨酸产量的协同影响。研究中构建了不同的表达载体,以共表达丙氨酸脱氢酶基因alaD和丙氨酸转运蛋白基因alaE,以及ED途径的关键酶eddeda。结果显示,在ΔfasB菌株中,alaDalaE的共表达显著提升了L-丙氨酸的产量,达到了55.21 g/L,比单独表达alaD的菌株高出5 g/L。然而,尽管alaDalaEeddeda的共表达在理论上可以增强ED途径,实际上却导致了L-丙氨酸产量的下降。在ΔfasBR菌株中观察到了类似的趋势,共表达alaDalaE同样可以提高L-丙氨酸的产量至54.95 g/L,但共表达alaDalaEeddeda却未能进一步提升产量。这些结果表明,虽然共表达多个异源基因可以增强代谢通量,但并非所有基因组合都能带来预期的产量提升,强调了在代谢工程中需要仔细选择和优化基因表达组合的重要性。

图6. ΔfasB/pJYW5-5-alaDE 在不同条件下的发酵情况
  
    最后,研究人员通过优化发酵条件在ΔfasB/pJYW-5-alaDE菌株中进一步提升L-丙氨酸产量。在摇瓶发酵中补充葡萄糖后,该菌株在48小时L-丙氨酸的产量达到了67.83 g/L,并在60小时进一步提高至69.9 g/L。这一产量是在优化了葡萄糖浓度后实现的,表明了及时补充碳源对于提高产量的重要性。在5升生物反应器中进行的分批发酵实验中,ΔfasB/pJYW-5-alaDE菌株表现出了优异的生长特性和产品形成能力,在80小时时L-丙氨酸的产量达到了67.35 g/L。这些结果证实了通过优化发酵条件和培养基组成,可以显著提高工程菌株的生产能力,为工业规模生产L-丙氨酸提供了有力的实验依据。此外,这些发现也揭示了工程菌株在利用碳源进行生长与生产之间的平衡,为未来进一步提高产量提供了潜在的代谢工程靶点。
    总之,这项研究不仅提供了一种新的策略来提高谷氨酸棒状杆菌中L-丙氨酸的产量,而且为工业生物技术中的菌株工程提供了宝贵的见解。该工作展示了通过敲除脂肪酸生物合成途径来重定向代谢通量向L-丙氨酸生物合成的潜力,不仅有助于减少对石油衍生化学品的依赖,还为实现绿色和可持续的生物经济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为未来可持续生物制造领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解码合成生物
合成生物学产业与技术视角,跟踪关注行业最近进展,传播合成生物学资讯,科普合成生物学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