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阿兴博士
图源 | 网络侵删
一男子参加自律挑战,因睡觉时把枕头放在脸上,就被判定挑战失败?
花了6000元参加的自律挑战,就这样在第三天戛然而止,这场看似“有利可图”的自律挑战,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法律陷阱?
案情回顾
2023年7月的一天,山东的孙先生抱着“改变自己”的心态,找到了一家自律打卡服务公司。
这家公司推出的“30天自律挑战”活动,让他颇为心动:只需支付6000元参加费,只要成功完成30天的隔离自律活动,就能获得25万元的丰厚奖励。
挑战规则特别简单,根据双方确认的协议,参与者需要遵守15条规则,包括:
不准遮挡躲避灯光监控设备
......
最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工作人员还会故意设置各种“陷阱”,比如引诱参与者说话或放置诱惑物品,这种设置,让整个挑战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考验”。
挑战开始的第三天,事情就出现了转折,孙先生在睡觉时,习惯性地将枕头放在了脸上。
就是这个再普通不过的动作,却被公司认定为“违反规则”——遮挡监控设备,公司随即单方面宣布孙先生挑战失败,活动被迫终止。
面对如此荒谬的结果,孙先生将自律打卡服务公司告上法庭,要求退还6000元的挑战费用。
法律分析
法院经审理后发现,这份看似普通的自律挑战协议,其实存在诸多问题:
1、协议内容严重不对等。
所有规则都是公司单方面制定,解释权也完全掌握在公司手中,比如“不准遮挡监控设备”这条规则,到底什么算遮挡?
睡觉时翻个身都可能被认定违规,在没有第三方监督的情况下,公司完全可以随意认定参与者违规。
2、整个活动本质上更像是一场变相赌博
用6000元博取25万元的回报,这种高额回报背后,往往暗藏玄机,这种做法不仅违背了自律活动的初衷,更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
法院认为,这种协议违反了《民法典》中的公平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
公平原则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双方权利义务对等,而这份协议明显偏向公司;
公序良俗原则强调维护社会公德,而这种带有赌博性质的活动显然不符合这一要求。
最终,法院判决公司退还孙先生5400元,该公司对一审判决不服,提起上诉,但在二审开庭时却缺席未到,按撤销上诉处理!
案件看法
近年来,类似的“高额奖励自律挑战”层出不穷,为什么总有人愿意参与?
有网友评论:“一次性投入6000,就想轻轻松松赚25万,这不是想太美了吗?”
也有网友说:“这种所谓的自律挑战,根本就是变相赌博,根本达不到真正自律的目的。”
还有网友表示:“天上不会掉馅饼,真正的自律,应该建立在健康积极的心态上,而不是金钱诱惑。”
对于这样的“自律挑战”,你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