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士忌鄙视链”这个古早话题,可能随着近年来中国威士忌市场与爱好者群体的进一步成熟,早已从几年前的老生常谈到现在逐渐少人提及。或许正是由于威士忌文化在中国的不断传播,“威士忌的精神就是自由”这一理念变得愈发深入人心,中国的威士忌饮家们对威士忌的风味也有了更加深入的自我理解,因此,如今对于“威士忌鄙视链”,对于资深的饮家而言,完全是一个不值讨论的幼稚概念。
可是,对于威士忌的鄙视成见,真的消失了吗?比如,作为资深饮家的诸君,当您走进一家专业的威士忌清吧,落座吧台之后目光扫过酒柜,正欲物猎店里新进IB或新单桶之时,旁边掰花生的大哥大大咧咧地和酒师要了一杯加冰的麦卡伦/格兰菲迪/百富/苏格登,请问诸君此时对这位大哥,将本能地作何感想?
所以,威士忌的鄙视链,真的消失了吗?
以苏格登(Singleton)为例子,这个品牌尤其是旗下格兰欧德(Glen Ord)酒厂的酒款产品,对于大部分饮家而言基本不陌生。
自2006年被帝亚吉欧酒业集团重启品牌之后,苏格登的定位就在于,致力于发展成为与格兰菲迪(Glenfiddich)和格兰威特(Glenlivet)比肩的大体量单一麦芽威士忌品牌。其旗下主导亚洲市场的格兰欧德(Glen Ord)、主导欧洲市场的达夫镇(Dufftown)与主导美洲市场的格兰都兰(Glendullan)三家酒厂如今的年产量分别是1100万升、600万升、500万升,加起来的总产量与格兰菲迪酒厂和格兰威特酒厂2100万升的年产量几乎持平,格兰欧德(Glen Ord)更是已成为苏格兰产量第四、帝亚吉欧产量第二的威士忌酒厂。
再加上品牌集团在市场上的不断发力,从中国台湾市场开始,到现在两岸市场的全面开花,格兰欧德(Glen Ord)在当下已然成为威士忌酒吧与饮家自酌的杯中常客。
不过,常言“物以稀为贵”,对于部分威士忌老饕而言,随处可见的苏格登-格兰欧德,显然不足以满足其在口味上不断探索拓展的需求,或许对于老饕们来讲,追求威士忌的独到品味,应该是艾雷岛的泥煤诸厂,应该是坎贝尔的云顶(SpringBank),,低地的磐火(Bladnoch),岛区的泰斯卡(Talisker),高地的格兰多纳(Glendronach)、克里尼利基(Clynelish)甚至是布朗拉(Brora)。至于苏格登-格兰欧德?或许在某些威士忌饮家眼里,其只是新手与外行才喝的入门级酒款。
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可能少为人知的是,在饮家们热捧追索的酒款当中,泰斯卡与布朗拉的威士忌之源——麦芽,便是由格兰欧德酒厂提供的。作为与布朗拉同位于苏格兰北高地的格兰欧德,酒厂环境优美,为金雀花所环绕,但金雀花下却拥有着规模极其可观的发麦车间,因此酒厂所用麦芽全部自行供给,而且采用萨拉丁箱式和滚筒式两种工业设备大规模发麦而非人工发麦。大批量的发麦如果全部换算可产生2000万升的年产量,因此不仅自给自足,还能额外提供给帝亚吉欧的其他酒厂如泰斯卡,以及在历史上还提供麦芽给同在北高地的经典酒厂布朗拉。
不仅如此,以格兰欧德为代表的苏格登同样深受中国台湾饮家们的追捧和喜爱,中国台湾限定版的格兰欧德雪莉桶酒款,在台湾地区市场一直火热。而其一众常规酒龄款,也同样风靡市场,在中国广东和福建等地区热销。
其中最为饮家所接触的,莫过于基础款12年。作为苏格登的基础款,12年带有丰盈的水果香气与甜美充沛的口感,作为经典的斯佩塞风格令人印象深刻。
而在常规基础款中或许被公认为最具性价比的苏格登15年,其闻香则具备更多的成熟水果和香料风味,同时圆润充沛的口感与细腻的尾韵衬得酒款整体风味极其饱满。
但是真正可以算是展现酒厂整体风格的苏格登18年,其在使用了高比例的雪莉桶陈年酒液之中,展现出浓郁的杏仁干果香气与蜜甜口感,令人回味悠长。
当然,酒厂风格的经典,还是依然不能离开常规款的最高酒龄款苏格登30年。作为酒厂著名的前首席调配大师莫琳·罗宾逊(Maureen Robinson)的得意之作,其馥郁优雅和丰富层次的香气口感,尽显苏格登标志性的繁复雪莉风格。
这便是与泰斯卡、布朗拉所用同一麦芽所生产的金雀花酒厂的酒液,其经典的丰盈蜜甜风格,如果错过尝试,那其实依然是落入俗套,被成见所拘缚,不可谓不可惜。
以上,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