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学·道法术(PFAT)
求道者勤修·悟道者证心
百日筑基,乃是玄门正宗内丹术(包括百日筑基、十月怀胎、三年哺乳、九年面壁、十年温养)中的基础功法。这一筑基之法,在玄门中被称为“小上马”。通常需要经过百日的刻苦修炼,待真气充盈之后,方能沿着督脉运行,度过两山(指人体两侧的经络),过三关(指尾闾关、夹脊关、玉枕关),上达银河(指脑部经络),进入泥丸(指脑髓),下达重楼(指咽喉),最终归聚于丹田。
在修炼此法时,首先要注重意念的运用,因为意念是炼丹火候的关键因素。其次,则要依靠“托黄婆”。托黄婆一词见于五代时期的丹书《入药镜》,其中有“托黄婆,媒姹女”之说。黄婆在内丹术中是对中土的隐称。在五行之中,脾胃属土,位居中央,其色本黄,上连心火,下通肾水,左升肝气,右降肺气,居中央而灌溉四旁。因此,王夫之曾说:土是“水火金木之枢,故谓之黄婆,钤魂映魄,专气存神,皆此之开合为用,故谓之媒”。黄婆总管人体的上下左右,上下方面为和济水火之机,左右方面则作平衡金木之轴,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
黄婆的斡旋之功,是通过河车的流转来表现的。在任督二脉未通之前,一般先要经历心肾交泰、水火既济的河车倒转阶段。内丹术认为,在银河上游(第五胸椎左右)有三处支流与心河相通,中间一主支称为心脉,两旁各有一辅支。真气发动之后,河车倒转,汲取肾水,上入银河,贯穿心脉,汇聚心阴,以滋养心阳,使其不亢;同时,心火也通过河车下达丹田,度过肝经,历经胆经,温煦肾水,使其不寒。因此,每一呼吸之间,上则感觉灵台空明,心境甘冽;下则感受丹田火炽,两肾温蒸。这都是天地合一,乾清坤宁,河车自然运转的征象。正如吕洞宾在《敲爻歌》中所言:“黄婆匹配得团圆,时刻无差口付传”。
心是藏神之户,脾是藏意之所。初学者往往本末倒置,重视心而忽视脾,只守神而不守意,以致意念随着心神驰骋,想入非非。托黄婆的要求是,在意守丹田时不要硬守、死守,不可“泥于存想,不可着于执守”,相反,要将意念放开,似有似无。正如《黄庭经》所言:“物有自然事不烦,垂拱无为心自安”。
托黄婆之后,杂念便会有来无回,一入土釜(指脾胃)即被化去。杂念一断,小上马就很容易实现。然而,也有人杂念断不了,这多是由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的缘故。心藏神、脾统意都是有其物质基础的,必须依赖心脾之气来统摄。如果心脾二气不足,必然会导致杂念丛生。
小上马之后,意托黄婆,招阴引阳这一步已告一段落。但随之而来的卯酉周天,以及下一步功法中的怀胎、哺乳、面壁等阶段,都不能“新人领过房,黄婆丢过墙”。脾土是长期的意守部位。戊己为阴阳双土,双土合写作“圭”,因此托黄婆、守双土又成了内丹大要“饮刀圭、抽卦爻、铸灵剑、移炉鼎”的准备阶段。
在修炼的后几部功法中,虚者动,实者静,真意乃是无意,无念方为真念。虽然中土实体仍在,但反而不再感觉有招阴纳阳的黄婆存在。只感觉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开启烟霁,垂帘雾霭;天地玄黄,苍茫混沌。这正应了老子所言:“知雄守雌,致虚极,守静笃。”当然,这是后话。但初学者确实要经历一个从有到无、从自觉到不自觉的托黄婆过程。为此,王夫之曾有诗云:“黄婆生儿七八个,人人解把家缘破;囊里明珠无别货,圆颗颗,终年不舍形山座。”(王船山《译梦》十六阕)
【黄婆】在道教炼丹的理论中,黄婆指的是脾。道教认为脾内涎能养其他脏腑,因此将脾称为黄婆。脾在五行中属土,位居中央,其色本黄,上连心火,下通肾水,左升肝气,右降肺气,居中央而灌溉四旁,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在内丹术中,黄婆还象征着媒婆的角色,负责调和阴阳,协调脏腑之间的关系。
武术资料在“群文件”里
丹道资料在“群文件”里
扫码加上方微信↑,回复“丹道”,邀你入群~
精选推荐·阅读
精选推荐·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