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走路达到这个数,对大脑、血管都好!搭配5个动作,效果还翻倍!

文摘   2025-01-05 16:35   浙江  


我们每天都要走路,但随着科技发展,生活越来越便利,连走路的机会都变少了!甚至现在爬山的景区都装了电梯!


(直达山顶的电梯)


有句话说的好“ 最好的医生是自己,最好的运动是步行。”花芽真的建议大家多走走,好处出乎意料……















每天步行达到这个数,

多种疾病风险下降


1
痴呆风险降低

年纪大了,最怕的就是老年痴呆,而走路恰好是一种很好的预防方式——悉尼大学的一项研究指出,40岁~79岁每天走9826步,在7年内患老痴的风险降低50%;每天以任意速度行走约3800步的人,患老痴风险也会降低25%



2
减少心血管事件

一项研究对20152名63岁以上的人进行了分析,发现与每天走2000步的人相比,每天走6000-9000步的人,心血管事件(如心脏病发作、中风和心力衰竭)的发生风险降低了40-50%


3
帮助调控三高

*北大第三医院曾经做过相关研究,证实了每天快走4000-8000步,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出现明显下降态势,尤其是收缩压下降幅度达到了3.24mmHg,是最高的。



*有研究指出,一星期坚持3天,每天在30分钟内步行3公里,糖尿病的发病率就可降低25%


*每天走6000步就能对血脂产生有利影响,能提高脂蛋白酶的活性,加速脂质的运转、分解和排泄,能相应的预防高血脂、脂肪肝等。


4
不容易抑郁

情绪问题也是我们格外需要关注的,青少年学习压力大、中年人工作繁重、老人有孤独问题。而研究指出,每天走7000步或更多的人患抑郁症的风险降低31%,且每增加1000步发病率还会降低9%
















不同的人群,走路各有方法

花芽搜罗了各个名医大家的文章、采访,列出了不同疾病应该怎么走:


1
高血压人群,踮脚走

踮脚本身就对血压有好处——踮脚时,双侧小腿后部肌肉收缩时所挤压出来的血液量,大致相当于心脏脉搏的排血量,可以让血液供给心肌足够的氧气,血压自然就降了;


而从中医角度看,踮脚起到“潜阳”作用,可以有效预防肝阳上亢型的高血压


建议早上十点左右、晚上8点左右踮脚走,效果更好。



2
糖尿病人群,弓步走

这是第十一届北京市糖尿病患者运动会活动中,赵之心老师分享过的一个方法——先向前迈出一大步,然后前腿弯曲,做成弓箭步的样子,让大腿与地面平行,坚持一两秒钟,然后再往前走换另一条腿。每天坚持10分钟


(图片来源于网络,为赵之心讲解屈步走姿势


这样做,能很好的锻炼到腿部的肌肉,而肌肉被誉为人体自带的“控糖神器”,能增加糖分的消耗。



另外,糖尿病人群最好在餐后30-60分钟走路,可以提高体内胰岛素的效率。


3
血脂高的人,边敲边走

血脂高、有脂肪肝或者想减肚子的人群,都可以试试走路时敲带脉——带脉在肚脐以下,沿着腹股沟往下,再沿腹股沟往上,绕后背腰部一圈为带脉大致位置。可以理解为我们系腰带的下方,把肚子兜起来的地方。



经常敲一敲,能促进肠胃的蠕动加速腹部的燃脂,而且从中医的角度看,刺激带脉有健脾利湿、燥湿止带的功效。


4
脾胃不好的人,揉腹走

平时有食欲不好、消化不好、容易便秘或者腹泻等胃肠症状的人群,可以试试一边揉腹一边走——走路时,以肚脐为中心摩腹部,每走一步按摩一圈,顺时针和逆时针交替进行。



这样可以刺激神阙、气海、天枢、下脘、中脘等穴位,帮助调理脾胃,改善消化道状况


5
关节不好的,横着走

曾有研究数据表明,平时行走3-5分钟,再花30秒横着走,能帮助增加骨密度,健骨


横着走,不但有助于增加脊椎的骨密度,还能强化腰部、膝盖和大腿的肌肉力量,从而有效缓解腰腿疼痛的症状。
















走路时,记住这“三不”


要想真正收获走路的好处,还有三点要牢记:


1
步数不求多

不要追求突破万步,反而伤膝盖!


18-60岁最佳步数为8000-10000步;60岁以上最佳步数为6000-8000步。在这个基础上,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加减



2
不要太早

有些叔叔阿姨可能觉得锻炼越早越好,但冬季气温低,太早出门,血管受到冷空气刺激,容易发生脑卒中、心梗。


最好还是太阳出来一个小时后再出门健身。


3
心率不能高

有运动手表的可以运动时戴上,随时监测;没有的话,要关注自身感受,感到呼吸微微急促,但能正常说话为宜身体微微出汗即可。



如果运动中出现呼吸急促、头晕、心慌、胸闷,立即停止,就医检查。

入冬早餐喝牛奶,不如它!保护乳腺、补虚乌发,还能减肥瘦身
 
60岁的大姨用盐养生,坚持半年后,体检结果令人羡慕~腿脚灵活,血糖、血压都标准
 
蛋白质比鸡蛋高,纤维胜于燕麦!主食换成它,不长胖,不升糖,还抗衰!

拜托点点“分享”,给我充点儿电吧

大医教你吃喝
传递健康养生食疗知识,分享美食、精神双重大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