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观潮天下绝,大饱眼福在盐官。
雪岭际天雷霆聚,势极雄豪卷狂澜。
乍看横江一素练,转眼瀑布急下滩。
观者如堵狂叫好,浪高退却乱作团。
八月十八祭潮日,海神庙里正衣冠。
潮头鱼来裸奔抢,与浪竞逐惊胆肝。
海宁昔为盐官县,别称潮城名不凡。
都说盐为百味祖,海宁盐业曾领衔。
以盐为魂兴美食,盐水鸭香人嘴馋。
海宁缸肉陶烹煮,莫忘黄酒白糖掺。
长安宴球团圆庆,肥肉白鲢味纯鲜。
方糕京粉海蟹面,妙处会心难言传。
南关厢坐看皮影,声腔造型忆旧年。
茶馆争说何文秀,感慨夫妻用情专。
滩簧自拉又自唱,《洋场风景》话变迁。
硖石灯彩元宵盛,光影缤纷不夜天。
海宁自古富庶地,鱼米之乡街市连。
钱江北行车千里,东西河道万家船。
风光自与他处异,乾隆几度此高眠。
江潮有信君来否,春到江南柳如烟。
人文之邦人敬慕,人才潮涌奔向前。
读书蔚然成风气,书院书楼村社边。
名门望族诗书继,愿将荣光代代延。
陈氏一门三阁老,风波宦途善保全。
元龙老宅九龙匾,躬劳著训家风贤。
查氏一门十进士,康熙御笔美名宣。
慎行诗学主宗宋,熟处求生类庭坚。
北查穆旦欧风沐,现代诗新领前沿。
飞雪连天射白鹿,金庸小说侠中仙。
志摩风流才子性,柔波荡漾情缠绵。
观堂自辟新门户,融贯中西执先鞭。
《人间词话》境界语,总被国人挂嘴边。
冷僧勤校乡文献,善书能鉴识卓然。
西屏围棋称国手,近代数学李善兰。
许远忠烈垂千古,百里军事为国安。
百业人才星璀璨,海宁骄傲国标杆。
强国复兴中国梦,海宁答卷亦可观。
制造服务强实力,放眼国际天地宽。
融杭接沪顺大势,近悦远来引高端。
永立潮头勿松劲,风正扬帆长歌欢。
【概注·述感】
小学时,爱看演义小说。许是看到吕四娘有关传奇,得知乾隆皇帝的生父是海宁陈世倌,信以为真很长时间,同时记住了海宁这个地方。后来了解到钱塘江潮乃天下奇观,观潮最佳处在盐官镇,而海宁以前就叫盐官县。
现在人教版《语文》四年级有一篇课文《观潮》,讲的就是海盐所见。跟着课文去观潮,海宁正好可以借此锦上添花。我没有到盐官观潮,但从记载看来,那是美不胜收。只是观者拥挤,潮水无情,浪高卷来,气势凶猛,看潮人向后退却,如同溃兵,煞是狼狈。农历八月十八,是观潮最好日子,也是祭祀潮神的日子。海盐有著名的海神庙,每年祭祀仪式十分隆重。而在庙外,还有人轻装上阵,腰间别着鱼篓,手持长竿网兜,等着潮头来时,鱼儿上跃,迅速网住,不能停留,加速前跑,以免被浪头打翻。这样的网鱼方式,惊险刺激,渔界弄潮,乐在果敢的脚步中。
海宁别称潮城,彰显时尚与活力。过去设立管理海盐的官员,盐官得名由来于此。盐乃百味之祖,也是美食之魂。海宁盐水鸭,有南京风味,是当地一道名菜。海宁缸肉对盐的调和也有很高要求,它被认为是东坡肉的前身。传说东坡先到盐官尝缸肉,念念不忘,后在黄州几乎如法炮制,不过名字改作东坡肉了。缸肉肯定是海宁第一菜,蒸煮时要用陶器,肉是上好的五花肉,先武火烧半个小时,再文火慢炖三四个小时,适时黄酒和白糖掺和进去。这道慢功夫菜端上来,最忌狼吞虎咽,要细细品尝才对。长安镇上的宴球,球形,宴席上必不可少,得名实实在在。菜预示着团团圆圆,满是喜庆氛围。宴球主要原料是肥肉和白鲢,食材常见,是典型的“鱼肉百姓”。菜的味道纯正鲜美,像是杭帮菜。百姓小吃,街头常见的是方糕、京粉和海蟹面,人间烟火的妙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海宁紧跟时代潮,变化日新月异,因此非遗项目也特别多。城区有历史文化街区——南关厢,漫步其中,或能重觅一些旧时光。皮影戏当年流行,今天几乎销声匿迹,只有在这样的老街才能欣赏了。流行于海宁一带的何文秀传说,曲曲折折说一段落难夫妻最后团圆的故事,体现了朴素的善有善报观念。故事影响较大,被越剧等许多剧种改编或采用。滩簧是自拉自唱的曲艺品种,它的内容与时俱进,中间往往穿插说新闻的形式,比如《洋场风景》就是说民国时期上海滩的变化,用方言土语幽默地说唱洋场,反映老百姓对新事物的复杂心理。硖石灯彩最负盛名,每年元宵举行最是热闹。灯彩集合民俗、诗词、灯谜、绘画、色彩、对联、工艺等于一身,是很综合的文化活动。
海宁自古繁华,鱼米之乡,工商重地,人烟稠密。陆路四通八达,河网纵横,船行不息。乾隆下江南,四次住在海宁,海宁与乾隆的传说美丽又神秘。你可以专程来一趟海宁,体会一下江南潮和潮江南。
海宁文化底蕴深厚,名人泉涌,是典型的人文之邦,这资源不知道让多少人敬慕。读书为本,耕读传家,工商致富,渔蚕补充,古代海宁大抵是这样和谐活跃的场景。书院如河网密布,读书声声,百鸟和鸣。海宁藏书文化发达,位居全省前列,风气由此可见一斑。
名门望族多,诗书传家远。最有名的是陈家和查家。海宁陈氏素有“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的荣光,是典型的官宦家族。做官如同“出没风波里”,陈氏能屹立不倒,这其中的智慧值得研究。今天在盐官还存有陈阁老宅,主人是雍正朝大学士陈元龙。在老宅中,保存有存雍正帝赐给礼部尚书陈诜妻子查氏的九龙匾,上书“躬劳著训”四个大字。表彰査氏亲自辛劳,抚养5个孩子都成栋梁之材,4位中进士,1位中举人。教育的显著成就足以为训,成为世之典范。良好的家风家训,是家族兴旺重要的文化动因之一,皇帝倡导具有正面意义。
查氏家族“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传为美谈。康熙御笔亲书“唐宋以来巨族,江南有数人家”,更让家族声名显赫。查慎行勤奋作诗,喜用白描,在清初宗唐主流外,他力主宗宋。技法上主张“熟处求生”,类似于北宋江西诗派领袖黄庭坚的陌生化主张。《舟夜书所见》云:“月黑见渔灯,孤光一点萤。微微风簇浪,散作满河星。”景物确实寻常,但他细致观察后,特别描写风起灯散如满河星光的景致,荡漾情怀,则给人新鲜感,甚是传神。穆旦(查良铮)是迁往北方查氏的后代,他的现代诗借鉴欧洲诗人的技法与意境,富于象征意义,充满探索精神,被很多人喻为中国现代诗第一人。金庸是风靡全球的武侠小说作家,活跃的社会活动家,我在浙大人文学院读书时,他是我们的院长,我听过他一次讲座。他以“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连串起所写14部作品,为人所共知。书中人物亦侠亦仙,果然是成年人的童话。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徐志摩《再别康桥》中的这一句,可写照他对柔美女性的醉心和一去不返。他是典型的风流才子,为了爱不顾一切,我并不是很欣赏他。尤其他对待原配张幼仪的粗暴绝情,更让我有些愤怒,写诗可以放荡,做人可不能如此无底线。
王国维,号观堂,中国现代学术的奠基者。他融贯中西的研究法,开风气之先。我参观清华大学,看到王国维碑,心生敬仰。陈寅恪碑文“惟此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高度评价王氏不朽贡献。但“独立自由”是否得观堂内心真实想法,不得而知。他的《人间词话》高标境界说,以“不隔”和“真”为词美最高标准,我深以为然。他提出三重境界说,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这段话经常为国人引用,甚至小学生作文都大谈特谈,影响力之大是可以想见的。
张宗祥,号冷僧,著名学者、书法家,曾任浙江图书馆馆长、西泠印社社长。不只是书法超绝,而且对于文物鉴定等识见卓然。可贵的是,他有浓厚的桑梓情怀,对于乡邦文献,他边抄边校,成果斐然。
海宁人才是多方面的,例如范西屏是围棋国手,李善兰乃近代数学巨擘。不只是有文,也有武。唐代许远宁死不屈,忠烈千古;现代蒋百里为著名军事理论家和教育家,他的《国防论》等著作,为军事院校学生必读。海宁名人实在太多,有限篇幅难以列举。他们如同江潮,总是领先,是时代标杆式人物,这是海宁永不褪潮的骄傲!
今天的海宁依然在大踏步前进,他们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制造业和服务业是传统强项,科技创新则是未来的方向。坚持走国际化品质之城的道路,浙江大学国际校区落户于此,带来了信心和力量。左边融杭,右边对接上海,积极拥抱大都市,借力发力,志在高端;大力培育市场,改善营商环境,营造近悦远的氛围,可谓高瞻远瞩。
敢立潮头,永立潮头,扬帆远航,长歌猛进,多么浪漫的振奋画卷!祝愿潮城的未来更辉煌!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