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峰回环溪如带,满目青翠乃竹乡。
漫山遍野费人力,为竹辛苦为竹忙。
劈山松土施肥料,捏油钩梢砍老苍。
留四砍六急外运,难忘当年撑排郎。
全身是宝高效用,科技赋能产业昌。
春夏秋冬四季笋,东西南北饭桌香。
爆炒焖熘炖蒸煮,百笋宴摆客满堂。
黄浦江源大竹海,竹博园里奥秘藏。
箐林旅游老少爱,深度开发大文章。
春茶初萌叶淡白,绿茶皇后质优强。
喜看翡翠镶白玉,泡开汤清色浅黄。
白茶重色与品相,清甜鲜嫩香高扬。
白片口感更含蓄,清芳如兰回味长。
白茶白片似姊妹,联袂起舞在君旁。
深山藏龙生百瀑,林密石奇水脱缰。
江南天池蓄水电,山势盘旋入天荒。
云上草原乐度假,户外探险尽情狂。
露营垂钓好去处,小杭坑夜星月光。
净土道场灵峰寺,古木清幽秋风凉。
净洗身心到安吉,眼前无处不画廊。
始皇江南设鄣郡,古城遗址存残墙。
东汉灵帝设新县,“安且吉兮”祈嘉祥。
早期民风颇悍勇,三国朱氏武功彰。
晋室南渡开风化,儒业顿起文治倡。
吴均诗文自成体,清拔华美不失刚。
“卓然可观”续志怪,史著散佚令人伤。
吴均汤包名声响,欲增文采必先尝。
藏书大家陈伯玉,书录解题极精详。
嘉靖吴门四进士,科举家族震四方。
葆辰工书善画蟹,高兴漫题诗几行。
一代宗师吴昌硕,诗书画印求允臧。
高古雄浑金石气,浓墨写意胸襟张。
民风自古崇俭素,节省方能有余粮。
何况移民本苦楚,扎根发家务农桑。
绿水青山转思路,金山银山功小康。
美丽乡村生态县,领跑中国步铿锵。
风雨巍然灵芝塔,见证旧乡换新装。
青年加盟添活力,雨露茁壮育栋梁。
安吉实践再飞跃,碧水蓝天展翅翔。
绿色山水新境界,国际示范创辉煌。
【概注·述感】
江西有吉安,是我的家乡。浙江有安吉,是我工作地临安的邻居,于是天然的亲切感油然而生。对安吉的最早印象,是竹乡、竹海,高中读茹志鹃《百合花》,因为对小通讯员参军前拖毛竹的场景印象深刻,总固执认为他就是安吉人,尽管小说中只是提到他是天目山人。
天目山这边是临安,那边是安吉,都是全国闻名的竹乡。但安吉号称是中国第一竹乡,有“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安吉”的自豪说法。安吉很早就有竹博园,无论是规模还是质量,在国内都处于领先地位。安吉“七山一水二分田”,是典型山区县,北宋时期的《东岳行宫碑》中这样描述它:“群峰回环,熔嵷崨嶫。长溪萦带,靡迤溶漫。”漫山遍野的毛竹,不全是天生的,这当中耗费了竹农大量的心血和汗水。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安吉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种竹、育竹、护竹、用竹的方法。乾隆版《安吉县志》记载:“大年护笋养竹,夏季捏油,冬季钩梢,大年笋罢,始伐老竹”,竹农进一步具体化为“劈山松土、施肥挖笋、捏油钩梢、留四砍六”等系列育竹法。所谓“留四砍六”,指的是留下四年的新竹,砍掉六年以上的老竹。后来安吉县进一步总结出“劈、油、钩、垦、肥、养、砍、诱”毛竹林栽培“八字经验”,并在全国推广,引起良好反响。
过去直接卖竹是竹农收入的主要来源。每到砍竹季节,将砍下来的竹扎成排,顺着西苕溪而下,运往四面八方。竹排上站着光着上身、肌肉发达的撑排郎,沿路唱着放排山歌,具有天生浪漫气质,这场景写进了很多的文学作品中。竹子全身都是宝,随着现代科技的运用,安吉对竹子的每一部分都舍不得浪费,榨干用尽,开发成各种产品。引以为傲的是,安吉竹产业以全国1.8%的立竹量创造了全国10%的竹业产值。
竹笋是山珍,鲜嫩爽口,被称为天下第一素食。而且在医学保健上,它还有特殊功效,是药食同源的重要原料。安吉一方面努力培育四季笋,拓宽全国市场;一方面开发菜品,打造百笋宴,推出160余款笋肴,为推动生态旅游作出了特殊贡献。说到旅游,竹林本身就是很好的资源。除了竹博园外,大竹海因为是电影《卧虎藏龙》的拍摄地,这些年也颇受青睐,游客数量持续攀升。特别是龙王山被认为是黄浦江源头,竹林旅游因此成为很多上海人探源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好融入竹文化,深度开发竹林游,还大有文章可做。
安吉白茶名闻遐迩,虽曰白茶,其实是绿茶,而且是傲娇的“绿茶皇后”,品质历来为人推崇。白茶因其叶在萌生时呈淡白色而得名,看上去犹如翡翠上镶上了白玉。白茶泡开后,汤清浅,呈淡黄色,味道清甜鲜嫩。近年来,安吉白片作为新品种隆重推出。白茶与白片,联袂为安吉茶叶代言。只是外人总以为二者没有区别,这就需要在推广上再加把力。
天赋资源,旅游成为安吉的支柱产业之一。藏龙百瀑,密林奇石中,各路溪水欢腾而出,形成浙江省数量最多的瀑布群。因为天荒坪水电站,在山顶上挖了一个人工蓄水池,美其名曰江南天池。通往天池的盘山公路,险峻惊心,心脏不太好的朋友最好闭上眼睛。我去参观的时候,刚好水被抽干,一个巨大深邃的锅盆呈现眼前,煞是壮观。云上草原、中南百草园等开发了很多项目,让游客四季都能玩。云上草原特色是户外探险,中南百草园兼做会议酒店,我还曾到这里为全省农创客培训讲过课呢。小杭坑是露营、垂钓的佳处,夜晚在树林山坡数星星、看月亮,回到童年时代,这样的放松已是很难得了。千年古寺灵峰寺是佛教净土宗的道场,以寺庙为中心的景区古木参天,秋天去看层林尽染,佛音美景相融,人生的思考总会变得丰富一些。
安吉是美丽乡村的发源地,中国首个生态县,全域旅游在别处不过是个蓝图,在这里却落地为真实图景。置身安吉,犹如身处画廊,美丽中国有了切实感受。
秦始皇统一中国,设置三十六郡,其中有鄣郡,安吉是郡址所在地。东汉灵帝时,始设安吉县,取名来自《诗经》中的“安且吉兮”句意。东汉政府为对付农民起义正焦头烂额,取这么个吉祥名字,是希望能讨个好兆头。安吉早期民风轻悍好勇,于是在三国时期,就有了吴国名将朱治、朱然、朱才、朱绩等,这四人在《三国志》均有传记。
晋室衣冠南渡,带来了先进文化。风化所及,安吉“儒业顿起”。吴均诗文自成一体,号为“吴均体”。风格清拔华美,读读他的《与朱元思书》,自可感受到。吴均诗还有风骨刚强一面,往往为人轻忽。他对史学也有很深造诣,写下许多著作,可惜的是几乎全部散佚,令人伤感。有志怪小说《续齐谐记》,鲁迅先生赞其“卓然可观”。名小吃吴均汤包,传说是吴均前往吴兴赴任,吃了谢氏汤包,连声叫好,后来谢氏就将名字改了。那时候的人就有品牌意识,眼光很超前嘛!我不知道如今安吉学生,考试前是不是要尝尝这汤包讨个彩?
南宋陈振孙,字伯玉,号直斋,著名藏书家、目录学家,累积藏书5万余卷。他仿照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体例,写成目录学名著《直斋书录解题》,周密《齐东野语》赞其“极其精详”。读书科举,这是封建社会的常道。宋代吴可几、吴知几兄弟筑“两吴读书堂”,后双双考中进士。明代嘉靖年间,鄣吴村吴麟、吴龙、吴维岳、吴维京四人先后高中,“父子叔侄四进士”荣耀四方。
清代郎葆辰工书善画,性诙谐,尤其擅长画螃蟹,人送外号“郎螃蟹”。他画螃蟹,还喜欢在画面题诗,内涵更显不凡。艺术家头脑本来开放,他却有点不识时务。任御史期间,奏请禁止妇女听戏。有人嘲笑他,作诗一首曰:“卓午香车巷口多,珠帘高卷听笙歌。无端撞着郎螃蟹,惹得团脐闹一窝。”
吴昌硕,是近代艺术界的一代宗师,西泠印社首任社长。诗、书、画、印号称四绝,崇拜者遍布四海。他的作品总有一股别人望尘莫及的金石气,高古厚重,雄浑逼人。以金石手法入书、画、印,实则是自觉追求。别人总以淡墨为美,他则喜欢浓丽设色,直抒胸臆。由于功力深厚,风骨凛然,所以能力避俗气。吴昌硕影响深远,近现代几乎所有大家对他都顶礼膜拜。我到安吉吴昌硕纪念馆参观,面对其作品,大气不敢出,气场强大至此。
安吉民风自古以来崇尚勤俭朴素,房子只求坚实能住就行,不注重外在装饰。虽是山间,毅然避免不了兵荒马乱,尤其是太平天国时期战斗酷烈,致使县域人口骤减。政府采取措施,招募人口来补充,于是安吉也成为有名的移民大县。除本省外,河南、江苏等外省移民也不少。他们各择其所,民谚曰:“台州人住山里,温州人住丘陵,河南人跑田畈,苏北人跑河滩。”移民多了,方言就丰富,据说安吉人都会说好几种方言,这语言环境着实锻炼人。
安吉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发源地,实现了从生态大县到生态强县的历史性转变。在生态中国的建设进程中,安吉是领跑者。良好的生态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青年来此创业,祝福他们能在此尽展才华。在中国式现代化的背景下,安吉实践担负着世界窗口的重要使命,期待“奋力开辟国际化绿色山水美好城市新境界”能成为可见、可感、可知的伟大现实!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