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县市区歌】之三十四 余杭歌

文摘   2024-09-27 15:43   浙江  

西部山多东部平,古来丝绸鱼米乡。

大禹舍舟登陆岸,此地得名为余杭。

君问邦邑何时有,置县始自秦始皇。

男耕女织民俭朴,渔樵辛勤为口忙。

瓶窑桑蚕文化馆,展陈丝绸旧时光。

桑蚕式微窑火灭,春秋代序觉沧桑。

余杭自是山水窟,人在旅途穿画廊。

西溪湿地城市肺,水网纵横苇茫茫。

若遇五常龙舟赛,喝彩亦能使人狂。

国一禅师径山寺,钟声气场回大唐。

江南名刹曾为首,善男信女求吉祥。

双溪漂流在竹海,山沟沟里卧竹床。

且避浮生烦恼去,贪得山中夏风凉。

宣杭古道生杂草,独松关立藤满墙。

杨乃武与小白菜,奇案馆里神黯伤。

中泰竹笛声激越,径山茶禅送夕阳。

爱吃百丈竹筒饭,鸬鸟蜜梨饭后尝。

仁和八鲜草荡鳝,原味寻觅入农庄。

苕溪家宴味清淡,不如围锅仓前羊。

人生在世须快意,乘兴前来莫彷徨。

良渚文化五千载,文明圣地日月长。

玉琮祭器通天地,中有圆孔外四方。

天人合一何物美,南方有鸟曰凤凰。

运河南来连水系,中有河名余杭塘。

文明如水静流淌,水运关乎国运昌。

地利应时人才涌,遍布士农与工商。

五常据说乃五尚,洪氏家族诚辉煌!

洪升十年《长生殿》,堪比千古王《西厢》。

洪钟功高权位重,春晖难报倍思娘。

百科全才数沈括,《梦溪笔谈》伟名扬。

最珍之笔在科技,声誉过海作远航。

杨辉算法泽后世,著述甚多记载详。

元赟日本传柔道,防身强体促健康。

凌操凌统两父子,东吴骁将剑如霜。

学问贯通杭世骏,藏书堆满道古堂。

太炎奔走新革命,安坐深研旧典章。

文化丰厚传家宝,以文兴城纳土洋。

九牛爬坡各出力,攻坚克难勇担当。

与时俱进善新变,服务人民抓恒常。

余杭篇章大手笔,不负时代挑大梁。

【概注·述感】

余杭得名,众说不一。流传最广的说法是,大禹治水东巡至此,舍舟登岸,乃得名。现在老余杭镇还有禹航路,中间有高高的大禹塑像,仰之弥高。秦始皇时,设置余杭县,名副其实历史悠久。说实话,2000多年的古县在全国也不多见。

余杭西部多山区,东部则为平原,长期以来发展不平衡。占得地利之便,若顺应天时,自然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自古以来,这土地“俗朴民俭”,农耕文明时代,就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的美誉。今年正月,我到瓶窑老街体验年味,除走窑工道外,还参观了瓶窑桑蚕文化馆。馆是利用废旧厂房建立的,时光像是无缝对接。展陈内容十分丰富,史料翔实,特别是对余杭的桑蚕发展历史介绍更是给人印象深刻。春秋代序,光阴沧桑,一如瓶窑电影院那老式的放映机一样。因为是初五,满街的人都在迎财神,或许求财的风俗古今都还没有本质变化。

苏轼《将之湖州戏赠莘老》云:“余杭自是山水窟。”后来南宋赵彦假《翠蛟亭和巩栗斋韵》亦云:“余杭山水窟,神仙所栖止。”余杭的风景看来古人就很向往。在临近杭州主城区的地方,生态保持得那么好,我是很敬佩的。当年参加一个生态项目的调研,得以将余杭西部走了一遍。人在车中,仿佛穿行画廊。沿途青山绿水,好鸟相鸣,农家小院摆满花盆,整洁漂亮,幸福指数顿时升高。竹海包围的山沟沟,民宿做得很火爆。在里面待上半天,夏风习习,谁还想回到山外喧嚣忙碌的世界中去?同样竹海深处,百丈镇的宣杭古驿道,留下许多传说和历史,一路都是故事,亟待深入研究和开发。在和安吉县交界处,屹立着著名的独松关,《水浒传》中虚构的独松关大战,便在此处。岁月苍茫,石墙上爬满了青藤,曾经的金戈烽火归于无声。我的老乡文天祥当年从苏州撤退,曾守此关。南宋王朝此时大厦将倾,忠心能干如文天祥,也是独木难支,回天无力。

杭州西溪湿地,城市之肺,位于余杭五常境内。出湿地是车水马龙,入内则是田园水网风光,两重天地令人恍惚,节奏错乱。每年的端午前后,湿地总会举行龙舟大赛,观者如堵,喝彩声狂热。而当柿子红时,采柿节又接踵而至。城市中的田园,让素朴成为了诗意向往。径山禅寺的名头一点都不比西溪湿地小,唐代国一禅师来此主持,晨钟暮鼓,至今回荡大唐声音。宋代径山寺更是江南名刹之首,宋孝宗御笔碑是寺庙著名景观。

朗朗乾坤,竟有奇冤,杨乃武与小白菜的故事,时刻警醒人命关天,司法是公平正义的底线。在老余杭城郊建立的奇案馆,成了廉政教育基地,古为今鉴,切合主题。

余杭山珍河味,物产丰饶。鸬鸟蜜梨,甜而多水,制成梨膏,也是保健品中的上等。径山茶,禅家味,有文化底蕴在,清心的效果缕缕而出。中泰紫荆村的竹笛,中国第一,漫山遍野的苦竹,正是绝好的制笛材料。我曾数次走访,了解到紫荆村不平凡的发展史,深为村民的创业精神感动。

余杭美食是典型的杭帮菜,以清淡为主。仁和八鲜、草荡鳝片,到农家去吃更原汁原味。如果觉得苕溪家宴不够刺激,不妨到仓前来吃羊肉火锅,那算是杭州周边最重口味的地方之一了。羊肉中别忘记放几片干辣椒,红红火火地可带劲。

良渚古城遗址,位于余杭良渚镇。占地很大,就像是另一个西溪湿地。良渚文化是中华文明圣地,为5000年中华文明提供了强有力的实证。文明起源在中国也是多源的,过去认为黄河流域是唯一起源,显然是不准确的结论了。良渚遗址,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性考古发现,具有世界意义。里面出土的玉琮更是尊贵,作为高级的祭祀用品,它是沟通天地的媒介,是人神之间的使者。玉琮多呈柱形,内有圆孔,体现天圆地方,天人合一的审美观念。出土器物上多有凤鸟纹饰,凤凰图腾在东方一直传衍着美的力量。

大运河蜿蜒而来,经临平到余杭差不多是最南端。有许多塘河沟通主干,构成庞大交通体系。余杭唐河,起于老余杭城区,古称“运粮河”,又名“官塘河”,流经余杭镇、仓前镇、五常街道,汇入大运河。这条支流虽短,但在过去“通舟楫,水盈可胜三百斛以上舟,迁旱水涸亦可胜百斛舟”,运力还挺强大,河面一直繁忙,从侧面反映出余杭的富庶。

余杭得风气之先,人才泉涌,不主一端,遍布各行业。有街道名五常,我过去以为源自三纲五常,方才了解到是“五尚”的谐音。这巴掌大的地方曾出过三宰相、五尚书!我在西溪湿地参观洪氏宗祠、洪园以及家族文化展,油然而生敬意。清朝洪升花费十年功夫作成《长生殿》,这部千古不朽名作,可比肩王实甫《西厢记》。洪钟是明代功业卓著的尚书,曾经领兵修葺长城。晚年返乡养老,不忘造福桑梓。他曾建“思母亭”,纪念去世的母亲。小的时候,母亲撑着竹排风雨无阻接送他上学。这动人场景,已经做成雕塑,放在纪念馆里,不过将竹排换成了小船。我在此徘徊再三,情不能已,写成《母亲的目光》一文。

沈括是良渚镇安溪人,墓葬也在此。他作《梦溪笔谈》,是在镇江的梦溪园。沈括才干出众,注重经世致用,拥护王安石变法,思想也较为开通。《梦溪笔谈》是百科全书式的笔记,里面最珍贵的是对科技的记录。不只是在中国,世界人民都重视这著作,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海外传播。杨辉是金元时期四大数学家之一,他的算法独特而又先进。陈元赟将少林武术加以改造传入日本,被称为柔道,影响深远自不待言。

军事家则有东吴时期的骁将凌操、凌统父子,在百丈还流传着他们种种传说。仁和杭世骏痴情学术,大有“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架势。他还是个大藏书家,道古堂是他书房兼藏书楼,更是他精神栖息地。仓前保留有章太炎故居,可惜我还没有去过。章氏一方面鼓吹革命,一方面钻研国学,既是革命家,又是国学大师,取得了了不起的成就。他事实上形成了学派,门徒甚多,有鲁迅、周作人、黄侃、汪东、朱希祖、钱玄同、沈兼士、马裕藻、吴承仕、朱季海等。他脾气还狂傲,门下脾气大的也不少,这个真是不教而会。

今天的余杭发展备受瞩目,数字经济更是一枝独秀。“九牛爬坡,个个出力”,希望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在大区担当中大有作为。作为杭州的重要新中心,未来发展的关键还在科技与人才。相信余杭一定会紧紧抓住关键,在现代化强国道路上勇当先行者。

(图片来自网络)


雅俗乐赏
这是彭庭松博士的原创平台,原则上不转载他人任何文章。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分享原创,其乐无穷。雅不避俗,俗能为雅,笔健词雄,如对文章太史公。 希望所写能求共鸣。无论何等阶层,不分雅俗,不求学历,皆能接受。文如其人,诚实乐群,此快哉事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