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山二水一分田,西高东低到海边。
峰峦叠翠深峡谷,奇峰异洞住神仙。
低丘错落嵌河网,东部平原稠人烟。
飞云江来贯穿过,温瑞瑞平塘河船。
寨寮溪潭串流瀑,岩庵古木茂参天。
浙南西湖桐溪美,湖光山色景秀娟。
梅龙左右抢珠势,曹村进士涌活泉。
圣井山中佛道盛,月照石殿几缺圆?
诸葛后裔聚居地,卧龙峡雄古风传。
碧海铜盘美丽岛,金沙渔火闪烁前。
马屿花菜陶山蔗,高楼杨梅山药鲜。
双炊糕甜细软韧,猪油盐饼香绵绵。
二月二吃芥菜饭,巧食抛谢鹊桥缘。
腊月齐晒酱油肉,分岁酒喝辞旧年。
湖岭牛排根根壮,老酒汗饮醉颠颠。
山中紫薯蒸鱼饼,海里鮸鱼豆腐连。
麻油鸭肥熏鹅脆,扎羊冷盘暖心牵。
番薯索面炒双粉,乡里乡味情盘旋。
沧海桑田东瓯邑,古往今来日月悬。
山水信为东南美,快意何须惜盘缠。
最初名叫罗阳县,乃因位处山南端。
白乌栖息集云阁,吉兆改名称瑞安。
其俗甚厚尚俭朴,忠义报国心地宽。
戚家军演藤牌舞,龙舟竞渡声满滩。
士农工商同仁视,义在利中如是观。
家务为学成风气,理学名邦誉浙南。
活字印刷活化石,书业繁荣可想探。
玉海楼藏书万卷,如玉珍贵如海涵。
两宋以来文风盛,元丰先生为美谈。
赵宵景衡周行己,永嘉学派先声含。
止斋承上亦启下,事功之学名非凡。
若无水心惊人论,有宋浙学谁领衔?
扶持商贾通货币,浙商精神此扬帆。
南戏之祖《琵琶记》,高明苦心斟酌严。
体贴人情委曲尽,描写物态栩栩然。
朴学大师孙诒让,治学教育两功全。
农经学科许璇创,国旗设计联松专。
昔日农耕今工贸,浓墨重彩笔如椽。
全面创新促开放,深化改革勇攻坚。
青春都市抢先干,幸福瑞安乐翩翩。
【概注·述感】
第一次知道瑞安,是初中时语文课本有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绿》,描写梅雨潭玲珑精致的美。文章很优美,印象自然深刻。记得有个注解,说仙岩在瑞安,于是这地名便嵌入脑海。两个月前,温州大学黄教授到访,因为他是瑞安人,于是自然便聊到梅雨潭。谁知他告诉我,梅雨潭现在不属于瑞安,划归到隔壁的区了。听后我竟然有一丝失落,心想这被称作“女儿绿”的梅雨潭怎么能弃瑞安而去呢?
想当然以为瑞安是平原地区,谁知现实还是七山二水一分田。地势西高东低,山势一路走到大海边,止不住惯性,还入海为岛。西部山陡峡深,自成奇异风景,仿佛神仙世界;东部则是低丘和平原,河网多起来,人口也稠密许多。贯穿全境的是飞云江,其次较大的河还有温瑞塘河和瑞平塘河。
风景先看寨寮溪。此地潭瀑成串,河岸蜿蜒,形成九瀑潭、五子潭、悬河瀑、双龙瀑等景观。小口山腰有福泉禅寺,俗称岩庵,寺旁古木参天,还有两株“夫妻枫”。位于桐浦镇的桐溪,实际主体是一个水库,被誉为“浙南小西湖”。湖光山色,碧波荡漾,置身其间,怎一个美字了得。地处飞云江下游南岸的梅龙风景区,是由梅溪及其支流左、右龙溪景观构成。左右龙溪汇合,有双龙抢珠之势,这给附近的曹村带来生龙活虎的气势。历史上曹村读书风盛,人才泉涌,民间自然容易附会风水宝地说。
曹村紧邻圣井山,圣井山得名,乃因山巅石殿神座下有泉井,“深广不盈尺,永无盈涸,清冽甘甜。”山中最有名的是石殿建筑群,为浙南时代最早,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同类建筑。这里既有佛寺,又有道观,佛道相安,共同接受善男信女的香火。位于湖岭镇的卧龙峡兼自然与人文之胜,其得名一方面因峡谷形状类似卧龙,另一方面这里是诸葛卧龙后裔聚居地。卧龙峡古风浓厚,南北朝时期的岩刻、千年银杏树,都是岁月故事里的遗存。碧海之中的铜盘岛,则是另一番风情,幽洞怪石,炮台遗址举目可见。站在金沙软滩,远眺渔火点点,这诗意该用何等语言来描绘呢?
瑞安特产主要有瑞安白山药、马屿花菜、陶山甘蔗、高楼杨梅、董夏橄榄、瑞安盘菜等。说到当地风味小吃,首先想到的是瑞安双炊糕。此糕乃李瑞庆于清代光绪年间创制,因需要经过两番炊制而得名。它具有细、软、韧、香、甜等特点,这是典型的老少皆宜的瑞安甜蜜味道。猪油盐饼,因其形状和发音近似,又叫猪油圆饼。大火熊熊,烧热猪油,再将饼放入,改为中火,炸至金黄,香味喷喷,饼就做成了。要么趁热吃,要么隔顿吃,激情与理性的选择,无论怎样都是对的。
瑞安的风俗有其特别的地方,比如正月上坟。《瑞安县志》记载:“元旦贺岁,户无大小,皆服明洁衣服、祀先,序拜尊长,出谒邻里戚友。三日后,果酒拜墓。”还有二月二吃芥菜饭,《瑞安县志》也记载:“取芥菜煮饭食之,云能明目,盖取清精之义。”而七夕之日,则有制作巧食,夜晚抛在瓦背上,感谢喜鹊搭桥之劳,故童谣有云:“七月七,巧食喜鹊啄。”到了腊月,家家晒酱油肉。除夕则要喝分岁酒,将辞旧迎新的氛围推到高潮。
喝酒就喝老酒汗,因为它是提炼了的优质黄酒的精华。牛排要吃,湖岭的那是最正宗。紫薯蒸鱼饼、鮸鱼豆腐汤,虽说都是鱼,味道可差大了。山羊肉加上中草药和调料腌制个把小时,再裹扎上浸渍过的咸草皮,在卤汁中静放一定时候,再拆开切片摆成冷盘,著名的瑞安扎羊名菜就做成了。盘子冷,羊肉暖,盛上的可是满满的情谊。肥老的麻油鸭,香脆的熏鹅,还未必是小时候的味道。要寻找乡愁,还得在老妈厨房上碗番薯索面,或者是炒双粉吧,腾腾热气有如袅袅炊烟,别把动情的眼泪催出来呢。
总而言之,无论是历史、山水还是饮食,瑞安都东南称美,去上一趟是值得的。
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年),析永宁置罗阳县,此为瑞安建制开始,罗阳县得名是因为县境处大罗山以南的缘故。唐天复三年(903年),白色的乌鸦栖息在集云阁,人们以为是祥瑞平安的吉兆,于是县名改为瑞安。
瑞安风俗“尚俭约”,陈傅良《义学序》中说:“家务为学,人务省事,其俗甚厚。”《瑞安县志》则称赞邦邑士大夫有操守,“道德文章,代有称述。”乡邦有忠义报国的传统,现在老城还有忠义街,纪念为民消除虎患的汉末安乡侯蔡敬。因为地处海防前线,这里亦有尚武崇力之风。非遗藤牌舞,就是由戚家军军演变化而来,现在依然“观者如堵”的龙舟竞渡,展示的也是男子汉的威猛与豪情。
不过,瑞安历史上还是以文风闻名的。千年古城,素有“理学名邦”“东南小邹鲁”之美称。特别是两宋以来,读书蔚然成风。印书和藏书在这里留下深深痕迹。平阳坑镇东源村是享誉中外的中国木活字印刷文化村,该村完全继承了中国古代的传统工艺,被称为是世界印刷术的活化石。位于忠义街的玉海楼,由孙衣言、孙诒让父子于光绪十四年(1888年)建造。楼名来源于南宋王应麟所著《玉海》,也含“如玉之珍贵,若海之浩瀚”之意。玉海楼藏书不仅数量巨大,而且以善本、珍本以及乡邦文献宝贵而饮誉学界。它与天一阁、文澜阁、嘉业堂并称为浙江四大藏书楼,文脉书香,万古流芳。
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温州九人集体北上,入汴京太学学习,研究“伊洛之学”,史称“元丰九先生”,或曰“温州九先生”。九先生中,瑞安籍的有周行己、许景衡、赵宵等,他们事实上已经成为后来永嘉学派的先声。陈傅良,号止斋,他既是政治家,又是学问家,为学主张经世致用,是事功学派承上启下的重要学者。陈傅良的学生叶适青出于蓝,成为永嘉学派的集大成者。他出生于瑞安,世称水心先生,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他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者乃无用之虚语。”因此主张义利并举,义在利中,士农工商一视同仁。他还有强烈的商品意识,主张“通商惠工,以国家之力扶持商贾,流通货币”,这些观点是何等地前卫!全祖望《宋元学案》中说:“学术之会,总为朱、陆二派,而水心龂龂其间,遂称鼎足。”将他与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相提并论。有人还将他的学问直接命名为浙学,并认为他就是浙学在宋代的领衔人物。后世论及浙商精神,追本溯源,是绕不开叶适这座大山的。
高明,字则诚,所作《琵琶记》,标志着南戏卓然独立,因而被称之为“南戏之祖”。剧作由于倾注大量心血,艺术上取得了公认的成就。明代文坛领袖王世贞在《曲藻》中评价说:“(高)则诚所以冠绝诸剧者,不唯其琢句之工,使事之美而已,其体贴人情,委曲必尽;描写物态,仿佛如生;回答之际,了不见扭造,所以佳耳。”
晚清孙诒让,不只是藏书家,更是一代朴学大师。他还在家乡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整理了《温州经籍志》等乡邦文献,光大了温州文化。民国时期,农学家、教育家许璇创立了农业经济学科,实现了“融学术教育与农村事业于一炉”的理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曾联松设计了国旗图案。他后来回忆说:“我能设计出五星红旗,从小受美术老师金作镐先生的启蒙教育,至关重要。”画家金作镐是曾联松在瑞安读初中时的美术老师。这些优秀的瑞安之子,体现了这方土地上长出来的创造精神和争先干劲。
瑞安早已从过去的农耕沃野迈入了现代化工贸城市,如今走在中国县域第一方阵,继续挥毫书写灿烂篇章。“青春都市 幸福瑞安”的目标,透露出欢乐与活力。古瓯名邑,瑞霭长安,祝福瑞安朝气日新,未来光芒更璀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