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校友】之五十七 五年相期在万安

文摘   2024-08-25 15:32   浙江  

大学班级毕业三十年聚会,临别时依依不舍。同学们于是觉得,十年一聚太长,五年为期正好。

聚委会秘书长将下一站的任务交代,万安袁子同学欣然从命。“五云呈祥,万民以安”,这是多么浪漫地期待!

赣江到万安,处处是险滩。著名的十八滩,便是分布在赣州市赣县区和吉安市万安县境内。相传苏轼南下广东,经万安黄公滩时色变心惊,竟将滩名听成是“惶恐滩”,于是错误永流传,后来人就这样一直叫开了。这美丽的错误,促成了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名句:“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相对于苏轼的惊慌失措,南宋大诗人杨万里倒显得淡定自如,他在《寄题万安县刘元袭横秀阁》写道:“楚岫苍寒五云外,赣江白写九天来。烟销日出皆诗句,月色波声唤梦回。”险滩恶峡在他的眼前笔底成了壮观的布景,水雾波声凝聚的是穿越古今的诗情。

“高峡出平湖。”万安水电站的建成,抬高形成宽阔的万安湖,那些险滩自此不复存在。湖面上时不时可以看到叶叶扁舟,那是打渔船在悠闲地游弋,运气好时还可以看在船头船尾道士一般瘦立的鸬鹚。顺着万安湖上行,可以到观音庙,在那里可以眺望皂口。“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我在一个夕阳西下的时分远眺,想起辛弃疾的名句,感喟“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体悟到历史无声中的无情。

万安锁钥赣江,军事上很重要。自宋代起,就不断修筑城墙。难得的是,目前还保留有1000米古城墙,登临怀古,自有其特殊的亲切感。遥想古老的烽火争夺,城墙承载的血与泪,都随着时间渐渐淡忘了。土地革命时期,曾天宇等发动“万安暴动”,红旗也曾插上城墙,谱写了红色历史的新篇章。抗战时期,日寇对城墙狂轰滥炸,一块块纷飞的砖块,都在向日战机愤怒抗议。一段城墙,千年历史。它和赣水对视,一动一静,成为历史的见证。天下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固若金汤的防御体系,只有人民、人心才是真正的铜墙铁壁。这是我们读历史时,永远不能忘记的。

万安风光照理说是不错,清代袁枚有《过万安县山水渐佳(甲辰)》,诗云:

舟过万安县,悠然心目开。

恍疑仙境入,只见好山来。

树色千层锦,滩声四面雷。

悬厓几茅屋,远望似楼台。

将万安描绘得仙境一般,恍如世外桃源。万安境内有东华山,我未曾去过,但听人说,那就是一座道教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充满想象的山朦朦胧胧,总是最美的。这么想来,即使没有到过,也不觉得遗憾。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万安最出名的吃自然是鱼。大名鼎鼎的万安鱼头就是招牌美食。“窑头豆腐百嘉酒”,则是赣江边另一道美食。假若我来制作万安鱼头,定会试着用窑头豆腐去炖,到一定火候,再围锅筛一圈百嘉白酒,“噗噗”响时赶紧用木锅盖盖住,要不了几分钟,那鲜香就会使人垂涎欲滴。不过,正宗的做法,用酒竟然是赣县啤酒,这倒出乎我的意料。赣县、万安滩相连,鱼儿往来乎其间,肥硕有劲道,鱼头肉质饱饱满满,这食材到底是天下难寻。除鱼头外,万安玻璃红鲤鱼、万安小鱼干也是远近闻名的菜肴。河鱼好吃捕者难,“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想到这,我们在吃鱼时或许多一分敬畏。

明代泰和诗人刘崧有绝句云:“万安县前好风光,疏花乱草满鱼梁。大船东下疾如箭,一十八滩春水长。”抒写了对万安风光的向往,急盼早日赶到万安的心情。我们大不可不必如此着急,五年相期,同学们可以从容地做好准备。毕业35年再聚,大家都临近退休了,聚会于是可成纪念仪式。“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勘破功名浮云后,人生会迎来潇洒自由的第二春。同学一生情,毕业后仍同行。道一声吉祥万安,我们万安见!

(图片来自网络)


雅俗乐赏
这是彭庭松博士的原创平台,原则上不转载他人任何文章。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分享原创,其乐无穷。雅不避俗,俗能为雅,笔健词雄,如对文章太史公。 希望所写能求共鸣。无论何等阶层,不分雅俗,不求学历,皆能接受。文如其人,诚实乐群,此快哉事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