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县市区歌】之三十六 宁海歌

文摘   2024-10-02 20:42   浙江  

地处天台四明间,背山面海气势雄。

古树名木向天耸,樟柏风雨岁月中。

人意山光俱喜态,霞客开游沐春风。

云散日朗西门出,旅游日定宁海功。

宁海自有好风景,诗礼名家看前童。

户户雕梁活水绕,八卦水系走迷宫。

古宅寻常处处见,劝君游步莫匆匆。

梁皇山奇传故事,野鹤湫瀑水濛濛。

许家山房石头砌,伍山石窟藤凌空。

横山岛小蓬莱境,森林温泉一体融。

榧坑村里千年树,白枇杷圆垂枝丛。

望海茶绿色汤叶,黑茶人夸赤岩峰。

核桃蛋汤肉麦饼,汤包香透小蒸笼。

外焦里嫩烤土豆,软糯麻糍味几重?

面皮箸面山粉面,面面锅气暖三冬。

宁海八鲜纷过海,各在餐桌显神通。

长街蛏子肥而嫩,西店牡蛎撒姜葱。

青蟹盐焗腌黄酒,风鳗煲汤声隆隆。

饱览山海情怀壮,饱食珍味乐无穷。

人生何必总局促,睥睨青天望飞鸿。

宁海久属台州府,民风硬气震苍穹。

梦鼎抗争贾似道,怒斥附势应声虫。

孝孺凛然持风骨,正学先生道为公。

醇深雄迈文千古,读书种子耀学宫。

诛灭十族太暴逆,威武不屈成大忠。

气节遗风润桑梓,伏虎英杰王锡桐。

夷人猖獗敢反抗,民族大义受推崇。

孔墉抗战赴国难,丹心碧血洒军戎。

柔石以笔作利剑,怒刺黑暗创作丰。

国画大师潘天寿,坚韧刚毅喜画松。

民间爱美乐工艺,崇金尚红俗所宗。

泥金彩漆色绚丽,古朴典雅呈和雍。

良辰吉时女上轿,十里嫁妆红彤彤。

白木小件富情趣,无发无耳唯面容。

古戏台上演平调,开口一唱方言浓。

耍牙绝活最精彩,咬舔吞吐獠牙凶。

攀新攀高志气大,提质提级难关攻。

群众愿景变实景,幸福创造须和衷。

科技制造再发力,智汇宁海水朝东。

高质发展硬道理,人人争做主人翁。

【概注·述感】

宁海应为海疆安宁之意,建县有1700多年,今属宁波管辖,历史上长期归属台州府。别称很多,缑城最常用。县域位于天台山和四明山之间,背山面海,气势雄壮。山古老,树木亦是。樟柏历经风雨,昂扬向上,见证着宁海的沧桑变化。

《徐霞客游记》开篇即道:“癸丑之三月晦,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宁海敏锐抓住这一点,先是倡导“5月19日”设为“中国旅游日”,接着马上举办第一届徐霞客开游节。持续造声势,十年后国务院正式决定将该日确定为“中国旅游日”。由此可见,中国旅游兴旺,宁海是有特殊功劳的。许多人以为徐霞客是宁海人,徐氏老家江苏江阴不知作何感想。徐霞客地下有知,当也会感谢宁海的深情厚谊。

宁海注重保护生态,山水日益吸引旅游者的目光。早就听说前童古镇,是个未曾受到商业大规模侵袭的存在,依旧保留着诗礼名家的风尚。街头明清建筑保存完好,随处都是,置身其中,恍若隔世。古镇八卦回字水系环绕,家家门前有活水,生机无限。梁皇山因梁宣帝到此避难而得名,至今流传许多传说。徐霞客曾登临此山,称其“峰荣水连,木秀石奇。”野鹤湫潭多瀑密,沟谷纵横,环境清幽,又离县城不远,是个生态修葺的好去处。许家山村房子全用石头,道路也是,可谓大道至简。漫步其中,惊叹劳动人民的创造,体会一方人的生存智慧。伍山石窟拜采石所赐,是个庞大的石窟群,目前开发的仅仅是一小部分。奇特的是,石窟石壁上,藤萝凌空,姿态各异,彰显生命的原色和矫健。横山是个玲珑小岛,却很精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寺庙庵堂一样不少,人称之为小蓬莱或小普陀。天明山内的温泉,就建在大森林中,野外温泉就在半山腰,天人合一的感觉一点都不玄幻。在此泡个澡,吸取的都是天地精华。

说到宁海的果和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白枇杷。或圆或长,饱满可爱,挂在枝丛,圆鼓鼓像是会说话的精灵。香榧种植虽比不上诸暨,但也历史悠久。有个村就叫榧坑村,村里有棵树已是千年。“人生代代无穷已”,榧树年年望相似,这是人树遇见的诗意生长。有绿茶品种,叫望海茶,茶色、汤色、叶色,无色不绿,像是从树上直接飞进茶杯。浙江很少产黑茶,赤岩峰茶砖却打出了名气,在茶界异军突起。

每个县城都是小吃的天堂。来一碗核桃蛋汤,就着肉麦饼,食量大的再来点透明的汤包,早餐这么吃,就像神仙下凡来品尝人间烟火。烤土豆,软麻糍,虽说很多地方有,但宁海吃有宁海的味道。生的是宁海的火,用的是宁海的水,招呼你吃的是宁海口音,这味道还不够独特吗?面也是不可或缺的,面皮、箸面、山粉面,每碗面都沾着地道的锅气,冒烟缕缕温暖着生活。海鲜是家常菜,所谓宁海八鲜,餐桌上各显神通。长街蛏子多么肥嫩,西店牡蛎总要撒点姜葱。青蟹盐焗风味为我所喜欢,前提是之前要用黄酒腌过。吃不掉海鲜晒成鱼鲞,那风鳗煲汤,随着柴火声隆隆作响,沸腾起生活的漩涡。

来宁海饱览山海,饱食终日,未尝不是一场乐趣。实现来宁海的自由,内心能安宁,心胸如海阔!

提及宁海人的性格,很多人不约而同想起的是“台州式的硬气”。这是鲁迅先生在‌《为了忘却的记念》中赞扬柔石的。柔石,左联五烈士之一,是鲁迅先生的忘年交。短暂的人生年华,“怒向刀丛觅小诗”,他将笔作剑,控诉黑暗时代的种种不公,在人们心中投下震撼弹。少年时代读《为奴隶的母亲》,内心充满悲哀和愤怒,直觉得这样黑暗的旧社会,不埋葬是没有天理的。由此更觉得像柔石这么善良正义的人,反动政府怎么下得了手要人家的命呢?

鲁迅把柔石归为方孝孺一类的人物。方孝孺被当时大儒称为“读书的种子”,为文“醇深雄迈”,是正宗的“正学先生”。早年他在前童开设书院,授业传道,润泽乡里,深受尊重。后为朝廷所用,立朝有正声。面对燕王朱棣威逼“诛灭十族”,孝孺大义凛然,坚定认为朱棣为篡逆,死活不肯替他草诏正位,风骨铮铮,威武不屈,坚决要做孟子定义的大丈夫。残暴的朱棣老羞成怒,竟然真的诛灭方氏十族,用血流成河的恐怖来铺平通往皇位的路。今天还有人批评方孝孺愚忠,说他连累十族,这是怪错人了,这罪恶要算到皇帝头上才对,只有暴君才能流血漂橹,在史书上留下骇人听闻的记录。在明代,方孝孺维护纲常忠义,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不能简单用今天的观点去苛求。

在方孝孺之前,南宋末年宰相叶梦鼎也是骨头硬朗。在贾似道一手遮天,应声虫遍地的情况下,叶梦鼎与之势不两立,在乌烟瘴气的朝廷中保存了公义的一点亮光。方孝孺之后,清朝末年创立伏虎会的王锡桐,面对洋人猖獗,教会势利渗透,带领群众反抗,使得斗争具有民族大义性质。伏虎会后来加入华龙会,成为辛亥革命的同盟军,为推翻帝制作出了贡献。抗日战争时期,孔墉毅然坚守城池,最终英勇不屈,为国殉难,碧血丹心壮我军魂。

除了刚强的一面,宁海还有细腻的一面,体现为在艺术上涌现大批大画家,民间工艺也精益求精,富于地方特色。国画大师潘天寿,具有世界性影响。画作大气磅礴,崇尚坚韧刚毅,因此喜欢画松,画作背后有宁海古松的影子在。其他如应野平、黄绳熙、赵宗概等人,艺术成就非凡。特别一提是应野平,他自题画室为“愚楼”,其实观念一点也不愚,坚定认为“笔墨当随时代”,因此山水画灿然日新。创作的大量领袖诗意画,如《万山红遍》《娄山关》《毛主席故居》等,已成一代红色经典。浙江农林大学画家华海镜教授,也喜欢画长松古木、大山急水,怕是多少受到潘天寿、应野平的影响。

民间工艺泥金彩漆,十里红妆等已是国家级非遗。其审美色彩观念,反映了浙东人崇金尚红的传统。泥金彩漆色彩绚丽,古朴典雅,呈现和雍祥瑞风格。十里红妆系统反映浙东婚俗,人生喜庆的元素都融入到这红彤彤的世界中去了。白木小件雕刻的木偶人物,简洁幽默,情趣盎然。人头没有耳朵,没有头发,只有面容,连眼睛、鼻子都要画笔描上去。宁海平调,是名副其实的本地班,用方言演唱。其耍牙绝活,可媲美川剧变脸,它通过咬、舔、吞、吐野猪獠牙来变口,表演凶险,很有刺激性。

宁海今日发展有如芝麻开花,势头良好。政府牢记高质量发展的硬道理,立攀新攀高之志,聚提质提级之力,豪言要将群众愿景变成幸福实景,这无疑振奋人心。产业发展聚焦科技,“智汇宁海”吸引人才,宁海的未来隐约可见。希望宁海人民树立主人翁意识,和衷共济,将心爱家园建设得富美富足。

(图片来自网络)


雅俗乐赏
这是彭庭松博士的原创平台,原则上不转载他人任何文章。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分享原创,其乐无穷。雅不避俗,俗能为雅,笔健词雄,如对文章太史公。 希望所写能求共鸣。无论何等阶层,不分雅俗,不求学历,皆能接受。文如其人,诚实乐群,此快哉事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