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与远方】之七十五 金明池·别后忆新桥中学

文摘   2024-08-24 19:48   浙江  

时光匆匆,不经意间带给人惊讶。台州市路桥区新桥中学今年迎来了建校120周年。

30年前,我刚到那儿时,90年校庆庆祝大会举行还不到一个月。一个农村中学,竟然有这么长历史,这让我倍加敬重。在新桥中学工作5年后,我离开它到杭州求学。100年校庆时,我在浙江大学西溪校区硕博楼中忙于写毕业论文,但我还是得到了纪念册。110周年校庆时,我在浙江农林大学教书都快10年了,昔日校友兼同事肖烈雄给我带来了新的纪念册,我在“曾经在新桥中学工作过的教职工”栏目中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离开之后,回到新桥中学的次数屈指可数。每次回去,都能发现其中的变化。荷花池边的栏杆加得高高的,但挡不住盛夏时节荷花满池怒放。树长得更高了,当年的蝉鸣声还是那样熟悉。学校初、高中加起来占地不足100亩,竟然有新桥浦、晴川河(凤阳浦)两条河流半绕穿行,韵度非凡,像多情的玉带依偎校园。这份缠绵不容说破,不然她一怒之下改作他流,那就扫兴了。河流的灵性和荷花的诗性弥漫着浓厚的氛围,真是个读书的好去处。更何况,这是有新建的文昌高阁,屹立在两河交汇处,一天到晚眺望流云变幻,关注着百年老校的荣辱兴衰。

新桥中学是我工作的始发港,常怀念那风华正茂的年少时代。那时我瘦如鹤,清骨翩翩,体重就没有超过110斤,老担心吃不胖。青春意气,无知无畏,总觉得世上无难事,或者就根本不去想那些劳什子的事。那个时候,学中干,干中学,精神是昂扬抖擞的。因为备课要多看书。反正看了书,顺带参加自学考试。考试成绩还可以,那就再往前冲,就势考研。一切并不太刻意,走得还顺理成章。回想起来,那五年过得挺充实。教书任务重,初中、高中一起教,也短暂担任过年级长;考试更是一茬接着一茬,很多次复习都是通宵达旦,好在年轻精力充沛。用今天的话来说,在该奋斗的年龄里,没有选择安逸,这是值得欣慰的。不过再怎么努力,根子还在兴趣,我对文学至今一往情深。

新桥中学也是我的精神家园,苦闷时,总想回去转转,没想到致青春成了无法缓释的心结。时移世易,如今回到那里,怕很难写出激奋的诗章了。朱彝尊说:“老去填词,一半是空中传恨”,果然如是。遗憾若是不肯面对,那只能是漫添闲趣以作补偿了。

作《金明池》志之。择此词牌,因其120字,呼应新桥中学建校120周年也。

金明池·别后忆新桥中学

池满荷花,

蝉鸣高树,

占得诗书佳处。

水如带,

轻柔半绕,

这情态似语非语。

莫相猜、韵度深藏,

怕说破、一怒翻然而去。

更高阁文昌,

转眸迎送,

看尽流云晨暮。


忆昔风华年少许,

鹤立骨翩翩,

从头回顾。

青春气、精神抖擞,

世间事、万难何惧?

况清狂无畏前冲。

想久别时多,

清风思苦。

纵旧地重游,

新词再作,

也只漫添闲趣。


(图片来自网络)

雅俗乐赏
这是彭庭松博士的原创平台,原则上不转载他人任何文章。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分享原创,其乐无穷。雅不避俗,俗能为雅,笔健词雄,如对文章太史公。 希望所写能求共鸣。无论何等阶层,不分雅俗,不求学历,皆能接受。文如其人,诚实乐群,此快哉事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