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苍山南新置县,时在一九八一年。
平阳复杂难管治,弟兄分家写新篇。
浙江最南之门户,地据要津山海连。
玉苍山高林覆盖,云海怪石别有天。
奇幽秀野集一体,休闲养生似神仙。
玉苍派创法云寺,三段祖师法名传。
惊奇三位大仙庙,地主长工种福田。
渔寮沙滩似新月,水碧沙净谁比肩?
美人醉波风情袅,烽火台望打渔船。
海阔浪缓共浸浴,烦恼消失在眼前。
霞关古街渔乡味,民宅虽老故事鲜。
当年海关控闽越,几度夕阳战火燃。
碗窑古村沿坡建,龙窑就在坡间悬。
古道作坊博物馆,古今无声说变迁。
矾山矾矿活遗址,遥想矿工生炉烟。
海中紫菜梭子蟹,橙柚叫卖在路边。
早餐最喜糯米饭,马站煎包香勾涎。
肉燕皮薄如蝉翼,爽滑鲜嫩滋遐延。
金乡猪蹄肥不腻,埔坪卤鹅佐酒筵。
海鲜无须多列举,暂留君心多挂牵。
桐桥村现石棚墓,商周文化可溯源。
春秋东越瓯人地,汉时归化向中原。
宋代北人纷迁入,围垦海涂增新村。
江南垟成富庶地,千帆竞发车马喧。
号称东南小邹鲁,文教兴旺铸精魂。
明成抗倭最前线,卫所寨台今犹存。
金乡卫连蒲门所,光照将士战血痕。
鳌江工商渐发展,经济半露新纪元。
清初兵祸纷乱起,地亩荒芜草塞门。
康熙平台始安定,移民辛劳建家园。
诸多语言百家姓,兼容并包抱成团。
民风尚武思进取,七位武魁真壮观。
陈鳌陈鹗亲兄弟,先后登顶两相欢。
文魁独称徐公望,一生刚正做好官。
陈桷宽洪淡荣利,千古廉吏一方安。
人才辈出近现代,各领风骚壮波澜。
渊雷学博精佛典,维之游刃中西端。
均瑶名震企业界,胆大包天何惧难!
敢闯敢试开新路,改革前行天地宽。
无尽蓝绿无限美,驰骋征程莫下鞍。
【概注·述感】
先知龙港是中国农民城,后才知道它归苍南县管。我当时就惊讶,一座城怎么归一个县管呢?仔细一了解,城就是一个镇。现在它升级为市,果然就独立了。05年来到浙江林学院工作,学校党委书记陈敬佑同志声望高,于是就知道了他是苍南人。
苍南位于浙南更南处,是浙江的天涯海角了。我踏上苍南的土地,那还是今年暑假的事情。学校组织疗休养,本来还想坐着大巴来,我提议还是高铁更快些,大家也就采纳了。苍南高铁站就位于城内,站旁广场很热闹,一到夜间广场舞跳出一片盛世太平。一条笔直大街可连接城中心,给人的感觉很好。不像很多高铁站,离城区远远的,让人怀疑是不是下错了地方。
苍南这么年轻,以前我怎么知道?1981年,改革开放刚开始,它从平阳分出,因位于玉苍山以南乃得县名。苍南典型山海相连,地势自然险要,天生就是海防前线。玉苍山最为有名,海拔900多米,最高处是摩天岭,要经过好汉坡爬上去。山上奇石特多,圆圆的,没有多少棱角,乖巧可爱。因是国家森林公园,自然是休闲养生的好去处。名山自有寺观。我参观法云寺时,方知佛教有个玉苍派,而该寺正是祖庭!创始人三段祖师舍身渡人,彻底无私,更让我心灵受到洗礼。对面还有个三位大仙庙,庙名这么接地气,让人忍俊不禁。庙里供奉三位大仙,有意思的是:地主是仙,长工也是仙,这让我等从小接受阶级斗争教育的人耳目一新。
苍南海岸线长,景色美丽,有个168黄金公路串联,成为旅游最强劲的链条。来到渔寮大沙滩,远望轮廓似新月,足有三四里路长。沙子细软,海水碧蓝,浴场热闹。同事们随海船出去打鱼,一个半小时后,都收获了一袋子小鱼小虾。兴致勃勃拿到附近的音乐餐厅加工,人家将大部分无法上盘的丢掉了,但不影响大家吃饭时谈笑风生,好歹还剩了些胜利果实嘛。
浙江最南端的霞关镇,也是位于海边。霞关是海防要地,得名很可能是源于“下关”的近音,但一般说是水兵见红霞满天而得名,毕竟更有文学意味嘛。霞关老街明初就有,几百年沧桑在狭窄的石板路上可以想见一二。古街沿着山坡而蜿蜒,岔道特别多,没想到小小山坡上竟别有天地。各个年代的民宅数量众多,参差默立,这就是一个没有围墙的博物馆啊。民宅多用石头砌成,很多中西合璧的风格惹人注目。老街进行了轻开发,文创做得很不错,是保护与开发并举的典型。住在老街的人们,都坐在路阶上乘凉聊天,看着各种腿从他们身边挤着通过。游客还真别嫌路窄占道,人家才是这里真正的主人呢。时间匆忙,没有很好体验。但老街的风情让我流连忘返,若有机会,我还会来这里住上两晚。看夜灯,吹海风,听虫鸣和海的童话故事。
同样依坡而建的碗窑古村,保存完好,无论是民居还是手工业遗迹,都很有韵味,当得起“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称号。村里的古道、戏台、手工作坊、以及博物馆,都在顽强证明这山坳里曾经的繁华。像悬在陡坡上的龙窑,气势不减当年,只是少了烟火,它就成了照相机的摆布。类似工业遗存还有矾山矾矿,可惜我没有去看,无法感受苍南作为“世界矾都”的昔日风采。
说到特产,首先想到的是海鲜,紫菜和梭子蟹比较有名。水果则是四季柚和甜橙为代表,口感还真好。至于美食,早餐糯米饭我最爱吃,就这样光光吃,不要调料和菜,都能吃上两碗。肉燕这里也正宗,肉和淀粉的味道融合得恰到好处。马站煎包倒是没有吃出特别的味道,金乡猪蹄空留想象。我的同事总惦记着买卤鹅,好像不买就没有到过苍南一般,这让我记住了这一特产。凡在海边的人,烧海鲜各有拿手绝活,苍南人的厨艺,也是让舌尖忘不了。
我抽空打的到苍南博物馆参观,由于时间只有半小时,只能走马观花。到二十多分钟时,突然关灯,馆内漆黑一片。我赶紧大叫:“还有人!还有人!开灯!开灯!”灯亮了,我赶紧冲出来,惊魂甫定。保安笑着对我说:“这地方不错吧。苍南出过很多名人的!”
博物馆的确是地域的橱窗,展示出时间流和空间貌。苍南的历史根据石棚棺葬,可以溯源到商周时期。春秋时期地属东越,人称瓯人,汉武帝时归附中央。宋代,特别是南宋,大量人口涌入,围海垦田,经济发展迅猛。海运发达,贸易频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于是文教事业也后来居上,一时有“东南小邹鲁”之称。明代戚继光抗倭,这里成为军事要塞,各种卫、所、寨、台相继设立,别处的将士又迁来。于是金乡、蒲城等逐渐成为军人及其眷属之地。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鳌江工商得到较快发展。清初,张煌言和郑成功抗清,这里又成主战场,一时间人口锐减,“地亩荒芜”。直到康熙平台,海疆安宁,闽南移民才大胆前来,重建苍南家园。人口来源复杂,南腔北调就自然形成,苍南绝对是方言研究的宝岛。
长期战争,培养了尚武风气。这里出了一位文状元徐俨夫(字公望),竟然有七位武状元,这在全国也罕见。其中陈鳌、陈鹗兄弟相差四年,先后成为武状元,传为佳话。古代人物还有陈桷等,主要是集中在宋代。近现代以来,这里更是人才辈出,得风气之先,承勤奋之传。我较为熟悉的苏渊雷是国学大师,尤其精通佛典。朱维之为比较文学权威,主编的《外国文学史》影响广泛。
苍南本地人,最熟悉的名人是王均瑶。王氏20多岁就“胆大包天”,一举成名,之后事业越做越大,挺进上海滩,至今还有均瑶国际广场。可惜天不假年,这位改革开放时期的风云人物英年早逝。导游在说到他时,遗憾之情溢于言表。她说,假若均瑶在,马云就没法风头盖世。
苍南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希望保持这股子敢闯敢试的劲头和精神,继续探索前行,提供新的温州经验。“快马加鞭未下鞍”,苍南加油!
温州人喜欢喝咖啡,山间草野也有咖啡店。168黄金岸边,有个网红打卡地:无尽蓝绿。此高台可以一边喝咖啡,一边看无边蓝海,心旷神怡,此之谓也。苍南未来会更好:打开无限美好画卷,宾朋四面八方来。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