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风新史】之九 叶嘉莹传

文摘   2024-12-04 12:28   浙江  

叶嘉莹,号迦陵,公元一九二四年生北京。本姓叶赫那拉,满族,镶黄旗。五族共和,简姓叶。书香门第,祖、伯、父、母皆学贯中西。垂髫,父母教以识字。读醉吟先生《长恨歌》,觉故事极感人,声调极谐婉,乃成诵。九岁,入小学,始作诗词。越三年,入市立女二中。

七七事变,北平沦陷。父随有司走南,母撑持家务,忧思成疾。一九四一年夏,考入辅仁大学国文系。母不待,逝。作《哭母诗八首》,痛彻心扉。“早知一别成千古,悔不当初伴母行。”语极凄恻。长姊当母,照护两弟,艰何如哉!幸赖伯父一家相助。每挽袖下厨,伯母颜氏急阻曰:“光阴似金,当专心读书。”是时滴泪为诗,愁言满纸。

大二,遇恩师顾随,瓣香景仰,心悦诚服。顾随,字羡季,别号驼庵,河北清河人氏。慕先生识见融贯中西却不为所囿,以诗人敏锐独运神行,一空依傍,直探诗心。先生讲授,聆必详录,虔敬若此。师生时相唱和,相知相得。先生独赏其才,喻之道南杨时,寄书曰:“凡所有法,足下已尽得之。”

大学毕业,独立谋生。中学为师,凡三载。一九四八年,南下完婚。金陵教书不数月,风云板荡,随夫迁台湾。不逾年,夫以匪谍罪遭捕。祸不知从何起,惊惶失措。《转蓬》诗曰:“已叹身无托,翻惊祸有门。覆盆天莫问,落井世谁援。”孤苦无告,情辞甚戚切。一九五五年,专任台湾大学教授,境况渐改善。乃于全台讲诗词、曲、赋、文,肺腑之得,近人贴切,声情并茂,诲人不倦,受教者心有戚戚,由是声名日隆。

十余载后,美国密西根大学、哈佛大学盛邀,乃以英语主中国古典文学科目教席。又数年,举家移温哥华,入加拿大籍,荣聘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廿载后荣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桃李广植北美,中土古典诗词,灼灼耀射远邦,操异语者刮目相看。

一九七四年,契阔廿六载,始返国。后五年,讲学于北京大学。作绝句曰:“构厦多材岂待论,谁知散木有乡根。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李霁野,顾随旧友,坚请长留南开大学。有感师辈情谊,从之。先后掌理中国文学比较研究所、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中华诗教与古典文化研究所。迦陵学舍成,遂定居南开园。

讲学孜孜不倦,听众如醉如痴,“白昼谈诗夜讲词,诸生与我共成痴。”诚夫子自道也。是时文学尚热,好之者甚众。以母语教诗授词,妙契不隔,畅若鱼归大海。春风化雨,桃李成林,于古典文学普及有卓异之功。晚岁尤重吟诵,因声探义,涵咏披情,体验融境,以此为诗教入心之途也。

二零二四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先生驾鹤西游,享期颐之寿。生前尽捐财产,设“叶氏驼庵奖学金”“永言学术基金”“迦陵基金”。有《杜甫秋兴八首集说》《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迦陵论词丛稿》《迦陵论诗丛稿》诸作数十种,广为传布。获“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具影响力的外国专家”等一众奖誉。

先生爱莲,有诗句曰:“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莲落子留,永生相续。子者,诗教也。念兹在兹,此生心无旁骛。名利本浮云,毁誉何加哉!先生谦言:“除却教书,一无所长。”一旦为师,情不自已;一息尚存,挺立讲台,如竹,如松,下扎根而上凌霄。《论语》云“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一往情深,殆类此欤?

先生常言“兴发感动”与“弱德之美”,实则标举“有我”场域,无论作诗、研诗、诵诗,作者、研者、读者,皆应融浸生命感悟与修行,不宜过张客观之冷眼也。“我是东西南北人,一生漂泊老风尘。”坎坷跌宕,托之于诗词,与古之作者把臂入林,超轶尘世之外。予观先生,真所谓一切诗史皆心史也。顾随曾曰:“以无生之觉悟为有生之事业,以悲观之体验过乐观之生活。”先生谨遵师训,履践生命诗教,光华传人,薪火不灭,无量功德活泼泼,诗心流转千秋如斯。平生为一事业而来,为诗词生,为诗词死,痴若先生者,天下之大,有几人欤?

(图片来自网络,感谢)


雅俗乐赏
这是彭庭松博士的原创平台,原则上不转载他人任何文章。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分享原创,其乐无穷。雅不避俗,俗能为雅,笔健词雄,如对文章太史公。 希望所写能求共鸣。无论何等阶层,不分雅俗,不求学历,皆能接受。文如其人,诚实乐群,此快哉事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