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状元刘绎,吉安永丰人。他在《鹭洲雨夜与钟问渠茂才话旧有感》中写道:“往事追思百感生,与君重话卅年情。”诗句借用来形容2024年8月17日晚台州路桥的一场聚会,该是何等地贴切与触情!
1994年8月23日清晨,吉安师专(今井冈山大学)“学生之家”台阶下,一辆校车缓缓启动,在鞭炮声中驶向千里之外的台州地区黄岩市。车中坐的38位毕业生,将远赴那里工作。大约开了一个小时,在永丰境内又上来一位同学。车子继续前行,将故乡越甩越远。
“往事只如昨,回头已卅年。”时光果然如白驹过隙,校车送我们到黄岩,至今整整三十年!许是7月份,我在井冈山大学浙江校友群里表达了希望同车一聚的愿望,不曾想得到热烈响应。唐涛、刘文龙、肖慧涵、符俊宇等同学具体组织,很快将同车39人微信群建立起来。一了解,绝大部分同学还在今黄岩区、路桥区,只有我等5人在他乡的他乡工作了,而这当中也只有王大根同学在深圳,其他都还在浙江省内。记得1994年第一个教师节,领导来看望我们,说得最多的话是“希望你们在这里扎根,未来发展得根深叶茂”,如今回转头来看,果然没有辜负领导的期望。
聚会定在8月17日举行,原本兴致勃勃的我,却在两天前意外摔倒,十分遗憾错过了这有意义的相聚。好在身处网络时代,我卧在床上,隔屏也能实时了解到一些情况,算是有了些心理补偿。聚会活动很简单,就是在众校友的陪伴下,同学回到各自工作的第一站,以示“不忘初心”之意。
早晨九点,我就能看到齐刷刷穿着红色文化衫的人群出发了。我们来自革命老区井冈山,红色是我们的本色。文化衫左胸部位印有“携手同车,卅载芳华”字样,“携手同车”还是典故, 出自《诗经》,比喻为同心同德,共同奋斗之意。隔屏相望,想起“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个成语,心有戚戚,深致感慨。
初次工作的学校,三十年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的改名,有的消失,有的改作他用。我看许多寻根的同学表情惊讶,可见他们也是别后第一次来。我去过的下梁中学,如今改名为金清第三中学,校门、房子都变化得认不出来了。灵石中学高中部并入院桥中学,校名改为灵石初级中学,不变的是灵石塔还屹立在那儿,与白云对话,与青山对望。我工作过的新桥中学,也分为初中部和高中部,唐涛同学在初中部任校长,在他任上,恢复重建了文昌阁。同学们到访,他亲任导游,兴致盎然地介绍阁内陈设。每到一处,大家都在校门口合影,纪念这特殊的致敬方式。科技为岁月留痕,往事不尽如烟。如果苏轼那年代有照相技术,估计他就不会写“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这样的句子了。
晚上六点,人马汇集到鑫都国际大酒店。39人来了35人,热闹兴旺,几乎是合家欢。鑫都是当年路桥最高端的酒店,我们经过时,总想着有天能进去吃上一顿,像当地人那样土豪一把。晚餐定在这里,于是有了格外的意义。
本次活动邀请的唯一嘉宾就是路桥区蓬街私立中学董事长叶林平先生。叶先生发表了深情致辞,我听到最触人心弦的一句话是:“我感到欣慰的是,把你们引进来,没有人骂我。”叶先生可谓是我们的引路人。叶先生的为人很不错,所以我理解这肺腑之言背后的压力。引路引得好,那是引人入胜;反之,则可能是引怨缠身。三十年的结果,在座的除个别经商外,都留在教育战线,有的成了特级教师,很多成了校长,更有许多教学成就突出者。叶先生因此很自豪,“没有人骂我”,证明当年引进之举乃功德无量之事。
1994年,时任蓬街镇中学校长的叶林平,陪同黄岩教育局人事科长卢英健、英语教研员鲁建新等来到吉安师专引进毕业生。那年代受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精神鼓舞,江浙一带下海成风,很多老师都主动丢掉铁碗饭,到商海中去博激流了,因此教师的缺口就比较大。到邻省来招兵买马,实在也是无奈之举。彼时叶先生正当年华,穿一件花格子衬衫,乌黑头发,轻盈身材,既活力亲和又英气逼人。他满怀激情地演讲,介绍黄岩和路桥,展望台州的前景,语调中透露强烈的自信。我记得当时他说:“现在是我们来招聘,过几年,恐怕你们想进都进不来了。”两年后,事实证明所言不虚。
那个年代,文字和演说注重修饰,形容词很受追捧。形容词有神奇的鼓舞力量,当时我听到“黄岩是东海边一颗璀璨的明珠”这一介绍时,心动了,心定了。由此带着“璀璨”的向往,和“东海”的想象坐上去黄岩的校车的。年轻真好,是真浪漫,连形容词本身都信仰。
说实话,当时的黄岩、路桥并不是想象中那样好。通往乡间的路,石板路还算好,很多还是沙子路,颠颠簸簸,震得卵子疼。为了给分配到蓬街各学校的老师们留下个好印象,叶林先生平还动用了私人关系,故意避开了那些坑坑洼洼的泥路,车子直接开进机场穿行至横街洋屿,再一路奔赴蓬街。那时的工资也不高,记得我在新桥中学的头一年,自己还登记收入,年底一平均,有个600出头一个月,比江西同学略高些,便也知足常乐了。最大的问题是融不进本地,方言学不会,饮食不适应,风土不熟悉,坐实了我们的确是一群漂泊的“外路人”。
除个别不耐受,另谋出路外,绝大部分同学在经历了两年左右迷茫,甚至是痛苦后,还是选择了“既来之,则安之”。慢慢地,我们这个群体逐渐融入当地社会,在事业追求中确立尊严和自信。我们在这片土地上娶妻生子,买房立业,说着流利的本地话,挥舞着教鞭开拓出教育江山,凭着汗水和智慧赚取人民币。同样是教书,却也各走各的路,三十年来都走出了自己平凡中的精彩。“开弓没有回头箭”,再难也没有谁想着再回到江西去。我则是从江西把妻娶过来,但却没有办法为妻安定一份工作,于是慢慢走上了考研道路,五年之后离开了新桥中学。所有选择无怨无悔,一切生活都值得感恩。新桥五年,晴川河上南来北往的机帆船,淳朴耐劳而又不失机灵的当地百姓,至今对我有情有义的学生,这些都是生命中暖心的相遇。
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晚饭后,聚会就宣告结束。台州城内的各回各家,十里长街灯火再繁华,家中这盏依然最璀璨。一向忙碌的特级教师陈忠文同学,星光下赶往高铁站返回杭州。低调的陈特,怕是忍不住,激动地在列车上口占一首《如果》,其中写道: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
你说
月亮的脚步
可以再缓慢一点
让曾经的冬夜的风
到处逡巡
清辉满地
一如叮叮当当的酒杯
满是往昔石梁干的冰凉与甘甜
情到深处,灵感爆炸,诗就开花。“卅年忧与乐,回首皆陈迹。”我也多么希望时光能开倒车,回到当初的青春驿站。记得那时风行喝石梁啤酒,冰镇的更酷。一口吹的时候,喉咙都在有节奏地颤抖,像是摇滚的旋律,在歌唱野蛮的力量。谁曾料,岁月这把刀是真正的酷,步入知天命阶段后,逢人都在说注意身体,少吃多走,戒烟又戒酒。
第二天,迎着晨风与残月,生个儿子都1米97的王大根同学,顺着浙闽粤海岸线,独自驱车返回深圳。为聚会,千里行,大家都为大根这位“高人”感动,恰如朱范生同学所言“不辞千里万里,不惜千金万金,只为目睹你美丽的容颜。”微信群里满是一路顺风的祝福,大根同学也时不时报告行程。又过一天的午后,或是疲惫入睡后醒来,大根同学终于更新留言:“昨晚10点回到深圳。感谢组织者,让我有机会与大家再次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