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县市区歌】之四十六 嵊州歌

文摘   2024-11-05 21:59   浙江  

四面环山五江汇,中有盆地二分田。

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

山藏飞瀑高百丈,万斛喷珠绕云烟。

剡溪两岸青山笑,碧水萦回态姣妍。

南山湖幽风光丽,冈岑翠色尽周绵。

神奇冰川火山谷,怪石百相幻眼前。

养生保健觅野趣,石门山中沸汤泉。

溪山第一城隍庙,天章塔佑文风延。

崇仁古镇明清屋,佳气絪灵势巍然。

分户合族台门立,聚只一家楼钩连。

客来好茶敬奉上,龙井金钟清雅鲜。

千年香榧三代果,油锅翻炒深秋天。

豆腐馒头加虾脑,一口一个正吞全。

号称江南第一面,榨面岂能不挂牵?

饺子年糕皆可烤,风味自异别生煎。

烧饼最爱霉干菜,马蹄酥咬成诗仙。

麻糍牵手田间草,青青记忆满陌阡。

糟鸡糟肉堪称绝,坛中饮醉再入筵。

崇仁炖鸭土瓦罐,黄泽醉蟹江湖边。

且随诗人嵊州去,明月照我影伴船。


秦汉设县名曰剡,北宋称嵊因环山。

三圣寻此往归隐,魏晋风流播其间。

金庭瞻拜书圣墓,仰止书文共斒斓。

雪夜乘兴来访戴,雕圣心似飞鸟闲。

遥想当年垂钓处,山水诗圣掩愁颜。

唐人追慕访遗迹,问君一去何时还。

留得唐诗千余首,增辉山川声名宣。

钟灵毓秀民好古,好学砥行古风传。

根雕泥塑制作艺,仿佛戴逵神附焉。

紫砂后起敢居上,源远流长赞竹编。

东王村口香樟树,幸见越剧乐开篇。

百年戏台施家岙,女声字正腔润圆。

俗尚勤俭人刻苦,地气钟灵出名贤。

浦桥潮神陈侯庙,陈贤治水史铭镌。

金发豪杰真志士,天地不仁痛伤怜。

寅初学富树风骨,文西黄土情深专。

任光音乐为革命,雪芬创派斥袭沿。

领带一系神采焕,富乐嵊州风度翩。

向阳花木浙中美,嵊情有戏景万千。

任重道远勿等待,快骑骏马紧加鞭。

【概注·述感】


嵊州四面环山,五江汇聚,中间围住个小盆地,形成了七山一水二分田的格局。古代四马为一乘,类推四山则为一嵊,这就是嵊州得名由来。秦汉时期,设置剡县,建县史超过2000年。“剡”字又是火,又是刀的,杀气太重,北宋时索性改名为嵊县。嵊县一直叫到1995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复撤县建市时,升市后改名嵊州,大气许多,听起来像地级市似的。我在读初中时学地理,看地图,目及嵊县很惊奇。因为“嵊”字难认,又差不多处于浙江中间位置,印象深刻,自然很快记住了它。大概是1996年的样子,我从台州乘大巴车去杭州,第一次路过嵊州,看到公路边有“领带之都  中流砥柱”的广告语,觉得修辞很巧妙,从此知道这是满城领带的地方。

“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这脍炙人口的广告词,应是根据白居易《沃洲山禅院记》“东南山水,越为首,剡为面”再创作的。群山中深藏百丈飞瀑,明代张岱有诗曰:“银河堕半空,摇曳成云雾。万斛喷珠玑,百丈悬练素。”形象描绘出瀑布的特点和气势。经常出现在唐代诗人笔下的剡溪,是嵊州的母亲河。两岸青山耸立,碧水萦回,姿态如此妍媚,怎能不荡漾诗人的诗情?因南山水库而形成的南山湖,幽静深长,风光秀丽,水随冈峦曲折,延绵伸展,怎么看都是天公展开的画卷。冰川火山谷,名字联想到两重天。作为地质奇观,怪石嶙峋总不可少。移步换景,石头呈现不同形状,如梦如幻,恍若人生。谢灵运曾经游览过的石门山,由于有温泉,现在建成了度假区。何以养生,可得永年?答曰:多泡温泉。

位于城内鹿胎山南麓的城隍庙将近700年历史,朱熹曾题词“溪山第一”。建筑内砖、石、木三雕精妙绝伦,具有手艺和文物双重研究价值。城关谢慕山巅的天章塔,民间看成是风水塔,主要用来保佑文风昌盛。要更全面看古色古香,最好移步崇仁古镇。古镇虽有宋韵,但古建筑还是明清时期的。房屋设计很有艺术感,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布局,与周边环境默契呼应,“佳气絪灵”形容真是精准。古镇最大家族是裘氏,他们恪守儒家传统,按照“分户合族,聚只一家”的理念来布局和建造台门。沿街有很多跨街楼,沟通起台门间的联系,时时提醒行走的都是一家人。

嵊州素来产茶叶,越乡龙井、金钟等品牌广受欢迎。香榧也是重要特产,主要分布在会稽山脉300米以上地区。“千年香榧三代果”,世人但知香榧贵,榧农的艰辛又有几人知?每年深秋,辛苦采下的香榧晒干后,要放到油锅中翻炒才好吃。一茶一果,与其说是山中特产,不如说是山民日子的保障。这两样丰收了,眉头才会舒展,日子才过得踏实。

漫步街头,飘来的是大家熟知的小笼包子的香味。其实比这更地道的是豆腐馒头,说是馒头,其实也是包子,当地人才懒得去区分呢。一口一个,约定俗成都这么吃。你做得精致,我吃得豪爽,饮食人生也要相得益彰。榨面号称是“江南第一面”,怕也是自家叫出来的,这是心心念念的爱啊。一方水土一方面,嵊州人就认准了这榨面。揣上它出远门,天涯海角都是家。“种田人怕草,读书人怕考”,嵊州人却最喜欢烤,用火烤的“烤”。烤不是生煎,不可混作一谈。不管是饺子还是年糕,烤烤更香。霉干菜烧饼、马蹄酥,本质上也都是烤出来的。当然那艾草包裹的麻糍,倒是最讲清鲜的。田头阡陌采艾草,是多少人童年的乐趣!

糟啦!糟啦!一旦酒蒸好,嵊州人就满心欢喜做糟货。鸡、鸭、肠、肉都可以放入糟缸,让它们在坛中饮醉,个把星期后从密封的坛中请出,摆上餐桌,成为下酒菜。酒是黄酒,既可以作饮酒,也可以作料酒,用途多了,才天长地久。崇仁炖鸭一定要用正宗的土瓦罐,黄泽醉蟹最好就在湖边,就绪后倒上上好的黄酒。时辰一到,肉香徐来,爽在鼻尖,大叫不如无言。

“明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浪漫点,来场夜发嵊州吧。一叶扁舟上的你,化身李白,一路清辉一路诗。

佳山佳水迎佳士。东晋南渡后,北方士大夫归隐成风,江南的美逐渐被他们发现。书圣王羲之、雕圣戴逵、山水诗圣谢灵运,“三圣”不约而同,都将嵊州当作自己的家,他们给这片土地播撒下魏晋风流。金庭镇瀑布山今存王羲之墓,这是宇内王迷朝圣之处。都知道《兰亭集序》书法独步天下,其实文章本身又何尝不是天下一绝?

王徽之雪夜访戴,留下“乘兴而来,兴尽而归”的佳话。这则典故一方面见出王之性情,一方面可遥想戴逵的魅力。戴逵“少博学,好谈论,善属文,能鼓瑟,工书画,其余巧艺靡不毕综。”一身本事的他,却“常以礼度自处,深以放达为非道。”换言之,他并不效法当时的所谓名士风流,而是严谨自守,终生不仕。心中极有规矩,又能活得自由自在,这是游刃有余的境界吗?

山水诗的开创者谢灵运,在嵊州一带大力营建始宁别墅。恣情山水,垂钓自处,却远没有王羲之和戴逵那样的平静心境。他满怀不甘心,总想在政治上重振谢家辉煌,没想到最后身死广州,令人唏嘘不已。自视甚高,不想也不能接受贵族没落,又难逃性情,悲剧终至不可避免。难怪山水诗喜欢写变幻莫测,真乃内心曲折写照也。

三圣为代表的前贤风采,是吸引唐人不辞远道,纷入剡中的重要原因。据粗略统计,唐诗描写嵊州的不下1500首,为今天浙东唐诗之路留下宝贵资源。嵊州、新昌要兄弟携手,共同将剡地文化保护、发掘、研究、传承、转化好,毕竟两地是一个不好分割的文化圈,就像山水相连一样,就像高铁站叫“嵊州新昌站”一样。

王洪《乡贤祠记》称赞嵊州“山川钟灵,名贤辈出。”《绍兴府志》则云“嵊与新昌本一邑,在万山中。其士子知好学砥行,嵊尤近质不浮。”《嵊县志》描述说“俗尚勤俭好古,严尊卑之分。”综合可以看出嵊州人勤俭、好古、力学的民风。他们继承了“三圣”积淀的审美眼光,在根雕、竹编、泥塑、紫砂制作等方面出类拔萃。仅就竹编而言,追溯起来有2000年的历史,竹人不只是将它当作手艺,而是也将它看成是工艺,主动钻研,精益求精。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的作品终于走向了世界,比如《山鹰》受到美国总统卡特的夸赞,影响力非同一般。

引以为豪的是,嵊州是越剧的故乡,东王村口被认为是百年越剧的发源地。施家岙村则是女子越剧的始发港,保存完好的百年戏台,曾经活跃过多少后来成名的角儿!越剧是除京剧外的第二大剧种,加强保护和传承,在革新中发扬光大,嵊州可以做更多工作。新建的越剧小镇,和希望一起,正熠熠生辉呢!

嵊州名贤不少,多出自近现代,他们是家乡的脸面。古代人物中,我佩服的是为民治水的“活潮神”陈贤,家乡浦桥的陈侯庙,就是纪念他的人民建筑。辛亥革命志士王金发,曾任绍兴军政分府都督,由绿林好汉到英雄豪杰,书写了勇敢传奇。令人痛惜的是,他最后死于敌人的诱捕,年仅33岁。孙中山、蔡元培等哀挽不已,直呼“天地不仁”。经济学家马寅初学贯中西,敢于坚持真理,风骨铮铮。杭州有他故居,我参观过。浦口也有故居,一直想去看看。刘文西是人民美术家,“黄土画派”的开创者,他忠实践行艺术为人民的信念。革命音乐家任光留下《渔光曲》《打回老家去》等大量名作,被誉为“民族的号手”。“越剧新后”袁雪芬是袁派创始人,她敢于创新,将鲁迅小说《祝福》改编成越剧《祥林嫂》,并成功上演。

历史长河奔流不息,古老嵊州焕发新活力。“崇文坚毅、开放奋进”的新时代嵊州精神正展示强大凝聚力,富乐嵊州前景可期。花木向阳,景象万千,好一个锦绣大地!可喜,可喜,嵊州越来越有戏。

(图片来自网络)

雅俗乐赏
这是彭庭松博士的原创平台,原则上不转载他人任何文章。 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分享原创,其乐无穷。雅不避俗,俗能为雅,笔健词雄,如对文章太史公。 希望所写能求共鸣。无论何等阶层,不分雅俗,不求学历,皆能接受。文如其人,诚实乐群,此快哉事也。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