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注·述感】
先闻莫干山名,后知德清县,再了解到现在的德清县是由原德清、武康两县合并而成。原来的县城所在地是乾元镇,上世纪90年代中期才迁至区位更优的武康镇。德清历史很古老,在今下渚湖一带,与禹同时的防风氏建立了防风国。出土的原始瓷窑址,清晰勾画出文明史序列,可考证商至战国时期早期青瓷发展风貌,侧见这片土地上人民的繁衍生息。
曾到莫干山上游览一天。山并不高,但竹海连绵,民国建筑点缀其中。周边还有许多洋家乐,山中有异国情调,中西合璧无孔不入,风貌自与别处不同。这里适合隐居休闲,与山下相比,气温凉爽许多,号称“清凉世界”。怪石时隐时现,泉声似断似续,泡上一杯莫干黄芽,且听且看,万事皆空,心神可作逍遥游。白云山馆、芦花荡、武陵村……,一个个地名充盈诗意,表达着远离尘世喧嚣的向往。
然而,不要忘了莫干山风云阳刚的一面。山因铸剑英雄干将、莫邪夫妻得名,楚王派他们来到这幽静处,完成的却是事关战争的任务。留下的剑池还有铁水生锈的痕迹,仿佛忘不掉悲壮往事。夫妻俩炼成雄雌二剑,王催进献。干将只携雄剑前往,被杀。莫邪产下儿子名赤,因眉间距广,又名眉间尺。男孩长大后问爸爸哪儿去了,母亲告知真相。儿子顿时化身复仇男神,持雌剑寻楚王报仇。楚王梦见有人索仇,悬赏捉拿。眉间尺逃往山中,悲歌不止。侠客闻歌,知有冤情,问,如实以告。侠客说:“借你人头一用,为你报仇。”赤自杀。
客捧人头往见楚王,王大喜。客说:“这是勇士头,应当丢到沸水锅里煮。”王听从。头煮三日三夜不烂,客说:“希望大王亲自去看看,头一定会烂。”王真去,俯视,客用剑砍王,王头掉入锅中。客随即自杀,头也掉入。三个人头在锅中都煮烂了,无法分别。于是分汤肉安葬,通称三王墓。
山有好生态,湖也不甘示弱。下渚湖又名巽湖,如今还是湿地,古防风国时期记载便是如此。湿地曾经被一家杂志评为中国最美,湿地中港汊纵横,间有岛屿、沙渚、土墩,茂林环绕,野鸟栖居,其中就有珍贵的朱鹮。
若要去古镇,新市是不二选择。今年正月,我跑去那里感受年味。古街上热闹非凡,街皆临水而建,门面小,路窄,人流用摩肩接踵形容,甚为恰当。街面百分之八十是卖吃的,家家门前都见缝插针,摆上小桌。桌上除放花生、瓜子、烘豆之类,还放一炭炉,顾客将红薯甚至香蕉放到上面去烤,满街烤香扑鼻而来。身边人来人往,围桌而坐的视若不见,专心嗑瓜子、烤红薯、神聊天,这各行其是的和谐,许是新市独有,他人以为奇观吧。
香味之外,街上更多甜味。满街茶糕叫卖声,彰显吴语的含糖量。我特地到网红玲阿娘梅花糕店,看这茶糕升级版现做,现买个热腾腾的尝尝。味道果然不错,吃着吃着,里面竟然藏有滋滋冒油的肥肉。甜蜜的生活,富得流油,这奇怪的原料组合,让我想起过年时应该这样说吉祥话才对。过年据说还不是最热闹的,当地人说,每年清明在觉海寺举行的蚕花庙会,那才真叫人山人海,西方狂欢节似的。
不吃羊肉,等于没来新市。简单点就吃碗羊肉面,从容些就坐下来,花点钱,享受一顿地道的羊肉宴。吃羊肉不能少了黄酒,三杯下肚,情绪调动起来;再三杯,趁兴致划上两拳;又三杯,天长地久,神仙的感觉找着,市井的幸福赛过庙堂,人间逍遥,夫复何求。鱼米之乡,吃货天堂。顺着运河到洛舍,尝尝那里的肉饼,若嫌油腻,可以买上一些农家青团,荤素中和,另外吃出一层哲学味来。水边湖滨,鱼汤饭吃上一顿,青虾、花鳖都是德清特产,顺带都上了,不留遗憾。春节时分,还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吃上早园笋。此笋壳红可爱,别名“猪蹄红”。早先还叫早燕笋,燕子飞来时便可采吃。后来运用科技手段,将笋提早到过年前后,名字也就跟着改了。
“人有德行,如水至清”,这是德清得名之义。历史没有辜负美好的名字,德清确实是个人文丰厚的宝地,出了不少光耀青史的人物。沈氏是湖州望族,沈约是“永明体”的主要诗人,当时文坛领袖。“永明体”最大贡献是探求声律,开了唐朝近体诗的先声。钟嵘《诗品》评价沈约诗“长于清怨”,不失为“一时之选”,评价是公允的。沈约“博物洽闻”,还是著名史学家,在众多著述中,《宋书》是代表作,列为“二十四史”之一。沈腰潘鬓,是典故凝成的成语,其中“沈腰”说的是沈约自言老病,腰围瘦减,担心自己不能活长久的事。不过,担心是多余的,他最终享年七十三,在古代算是高寿。
唐朝浙江一流诗人很少,武康孟郊争了口气,浙江文学史应为他大书一笔。孟郊为人耿介,不合群,看不惯新生事物,甚至当时流行的近体诗一首都不写。一生穷苦,科举屡败屡战,终于在四十六岁感动上苍。闻喜讯激动不已,写下《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被自卑压得喘不过气的诗人一吐闷气,着实畅快一回,读者都忍不住要拍手叫好。在我看来,这可以说是孟郊“平生第一快诗”。此外,孟诗连篇累牍的就是哭穷,诗就像人一样寒,苏轼称之为寒虫,苏辙以为他哭穷境界不高,远比不上杜甫。这哥俩仿佛缺少同情,主要还是因为他们没有像孟郊那样穷过。穷人相对更珍视亲情,于是孟郊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德清现在大力弘扬游子文化,不清楚当地具体如何操作。我希望更多能注重唤起亲情母爱的内涵,不要只弄成呼唤资本回归。
元朝赵孟頫和管道升是模范夫妻、艺术挚友。赵孟頫可说是吴兴人,管道升则是地道的德清人。最贤的妻子能成就丈夫,谈诗论画,旗鼓相当,意气相投,如胶似漆,赵孟頫怎能不对妻子敬若重宾?去世后,两人合葬在本县洛舍镇东衡村西头自然村,墓地现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胡渭撰写的《禹贡锥指》,“精核典赡”,被认为是研究《禹贡》的集大成之作。乾元镇蔡氏家族,八十七年中,出了蔡启僔、蔡升元、蔡以台三个状元,创造了科举史上的奇迹。俞氏同样是德清望族,俞樾被人尊为朴学大师,虽然长期生活在苏州,名其住所曰曲园,主室曰“春在堂”,但他始终认定自己是“德清俞氏”、“南埭村民”,爱乡之情至死不渝。他更让人敬佩的身份是教育家,一生肩负“梯梁后学”的使命,奔走于苏州曲园和杭州俞楼之间,培养了章太炎、吴昌硕等大批卓越人才。家族也是后继有人,其孙俞陛云为学者、诗人,论诗词宗王国维境界说,其《诗境浅说》《两宋词境浅说》等指示门径,影响甚大。曾孙俞平伯也是诗人、散文家,“新红学派”创始人。
小小新市镇,能出大人才。赵紫宸是近代最具影响力的神学家、其女赵萝蕤是著名翻译家、比较文学家,两人都有留学美国的经历。赵萝蕤是燕京大学校花,追求者众多,但她独爱诗人陈梦家,成就才子佳人佳话。她翻译的艾略特《荒原》、惠特曼《草叶集》、朗弗罗《哈依瓦撒之歌》、詹姆斯《黛茜·密勒》等皆为不朽经典。钟兆琳被称为“中国电机之父”,20世纪30年代指导并参与研制出中国第一台交流发电机和电动机,培养了钱学森、褚应璜、丁舜年等一大批顶尖科学家,科研教学硕果累累。此外古代名人还有陆修静、吴潜、沈铨等,篇幅所限无法一一列举了。
德清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今天改革创新的内在基础。德清眼光是超前的,产业转型、县城搬迁等,当时存在争议,现在看来是正确的选择。德清有著名的地理信息小镇,全国瞩目,我的老乡武汉大学遥感学院易尧华教授对此赞赏有加。如今德清又准备发展人工智能了,瞄准最前沿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布局产业新篇章,这些都是大手笔、大气魄。要打造“品质生活新城”,城乡协同发展,共进共荣就要格外着力。实干争先,奋斗有我,相信德清能伸出主动挑大梁的铁肩,扛起重任奔向灿烂的未来。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