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在课堂上,一位年轻的妈妈向我诉说她的困扰,她说:“我无法温柔地对待我的儿子,看到他在屋里晃来晃去不写作业不读书,我就生气······学校的作业,他特别磨蹭,我要催很久他才慢吞吞地开始动笔!每次出门,他穿衣服总是拖拖拉拉,好不容易穿好衣服了,坐在那里穿鞋也是慢吞团的!每当这些时候我都忍不住发脾气······”当一个人失掉了自主性,总是感觉被驱赶、没办法按照自己的节奏去进行某些事情的时候,慢慢累积到某个程度,他就会做出一个反击。可孩子是很弱小的,他没有办法主动攻击父母,那他就会找到一个被动攻击的机会。正如前面那位母亲描述的那样,孩子的拖延,其实是在无声地“攻击”父母。作为家长,你有没有看到孩子总是用这种方式被动地攻击你?
这个被动攻击的背后代表了在你们相处的过程中,你无意识地把自己的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那些该看见的,你没有看见,该理解的,你也没有理解,他感受到被忽略、没有价值、很渺小······那么,你现在着急出门,我就刻意做点事情,用这种行为让你能够特别地注意到我:“哼,我终于逮到一个机会,用来反击你了,你越着急,越抓狂,我就越开心,现在就是我攻击你的好时机了······”每一个负面行为背后都有一个正向动机,所以我才会说,人是不会改变的,除非他感受到尊重;人是不会改变的,除非他感受到被爱。一旦当你能够看到他行为表面背后的动机,把温柔、放松、平静带到那里,带着微笑,拍拍他的肩膀,说:“孩子,慢慢来,妈妈有的是时间,慢慢来,我等你,不着急······”然后,他就改变了。如果你不停在催促、指责:“快点快点快点,你怎么总是这么拖拖拉拉拉,长大之后出到社会该怎么办呢?谁会喜欢你······”那他就不会改变,但他又没有力量主动攻击,就只能继续被动攻击了。但是一个能够看到行为表面更深层的本质的妈妈,她会做一个呼吸,溶解内在的焦虑,平静好、安顿好,然后看到孩子行为表面更深层的渴望和需求,从那里产生同理、连接、呼吸:我的孩子需要我的看见,我的孩子需要我的允许,我的孩子需要我把平静带到我们的关系之中。当你调整好自己,做一个呼吸,把这些高品质的状态带出来,孩子在那个地方就放松了,他感觉到被爱、被满足,就不会做出负面的行为。事实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是没有毛病的,不管是你还是你的孩子。但如果你总是盯着孩子不放,让孩子来背负你的焦虑,而没有真正地看到孩子,看到孩子的闪光点,那孩子就只能不停地“被动”攻击你,拖延、磨蹭、慢吞吞,以此来为自己创造一些空间。当你能够从这个信息里,从这个模式里,把注意力带回到自己的身上,照顾好自己,管理好自己的情绪,那么,我们才有机会从这样一种模式里,解脱出来。
点击 预约 直播
11月27日本周三黄仕明老师直播
关注【黄仕明心理】视频号
获取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