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肢的意义及服饰

文摘   2024-10-28 06:44   加拿大  

说明:上肢就是两只手,手是人劳动或活动的主要部位,需要展示力量,更需要灵活。虽然上肢的服装主要是衣服的延伸,但依然有自己特殊的意义。为什么古人衣袖要搞那么长那么大?为什么会“手长衣袖短”?

上肢就是两只手,包括上臂、前臂、手肘、手腕和手掌、手指。上肢是人的主要活动部位,绝大多数活动,特别是有关生产和生活的活动,都需要上肢来进行。因此,手往往代表人做事,例如手段、手腕、手法、手气、手续、手下、手艺、手软、手硬、手脚、手忙脚乱、手疾眼快之类。在涉及人的动作中,手的动作也最多,如握、抓、打、拉、击、拍、指、扔、抡、拨、拔、持、捂、摸、捏、揉、搓、抚……其他人体动作,往往也离不开手的动作的参与或协助,否则就可能不能完成或完成得不好。我们不管做什么动作,首先就是手先动。说是走路,也是手的动作先于脚的动作。不信,你试试。

动物世界中,只有人的前(上)肢才分化出来,其功能从以行走为主变为单纯的活动(劳动)。人的上肢不再需要承受人的体重,与下肢相比,变得细小多了。但是,作为活动的主要部位,上肢依然应当有力,而且还应当灵活。上肢的力量主要体现在上臂,上臂肌肉发达,是力量的体现。上肢的灵活主要体现在手腕,“手腕”也就成了手段的代名词,虽然偏向于贬义,但也说明手腕要灵活。

上肢的服饰大多是衣服的延伸,也就是衣袖。当然也有独立的,例如手套、袖章、手镯、戒指之类。这些服饰也各有其语言意义。袖也是衣服的重要部位,《说文》:“袖,袂也。从衣,采(下面是禾字)声。”李慈铭注:“采(下面是禾字)即禾穗之穗。段氏(玉裁)以‘声’字为衍文,谓衣之有袖犹禾之有穗也。”如果说“领”是衣服的“统率”,“袖”就是衣服“显赫”,就像禾之穗一样,虽处末梢,却是精华之所在。所谓“领袖”,就是“领”与“袖”,“袖”的地位与“领”相等,可见其重要。

作为人体的主要活动部位,上肢需要灵活摆动,需要抬起、放下、旋转、弯曲,因此就不能过分束缚,其装饰也就不能过分复杂。中国古代虽然有长袖、宽袖的传统,但那仅限于贵族,兵士、农民仍然只能是“短打扮”。到了现代,紧袖、短袖、无袖流行,袖的地位也就大大下降了。

按肉体语言学的说法,对人的感情来说,手的表现力甚至可能大过脸的表现力。人的手势、手的动作、手指的变化之类,往往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感情变化。激动时,我们的手会颤抖。愤怒时,我们的拳头会自觉地握得紧紧。悲哀时,我们的手会相当无力。兴奋时,我们的手会忍不住舞动。脸上的表情我们可以克制,可以“装”;手上的表情往往难以克制,难以“装”。手的形状、手纹的变化,往往可以反映一个人的性格和生活状况。手的颜色、冷暖,往往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生活和健康。有鉴于此,人们往往用服饰来加强或掩饰手的表现力。“袖手”就是把手藏在袖子里,不让人看到自己的“手”,从而可以掩饰自己的感情。舞台上的诸葛亮不管冷热,都要拿一把羽毛扇,既有掩饰作用,又有夸张作用。古代欧洲的贵妇人戴手套,不是为了保暖,而是为了掩饰。成语“拂袖而去”,不仅表示了生气,而且强化了生气的程度。俗语“手长衣袖短”,是表示能力不够。

人与人的肉体接触,不管是表示亲热还是进行攻击,大多都从手上开始。握手是表示友好,拉手是表示某种暧昧,打人通常用手,防卫也是用手阻挡。由于是攻击的武器,手也就象征权力。古代国王手中的权杖,就是手的延伸。“铁腕人物”不仅是有力量的人物,也是有权力的人物。为了加强对手的力量的强调,往往采用戴手套、蓄指甲、手持某种物品(如国王的权杖、诸葛亮的羽毛扇、李天王的铁塔、香港电影中黑帮人物的大哥大)之类手段,这些东西也就成为手的延伸、手的装饰品。


重庆乱弹
介绍重庆地方文史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