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 人生来不是为了要吃苦的,但重庆本是蛮荒之野、瘴疠之地,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穷山恶水面前就难以生存。如今当然不需要提倡吃苦耐劳,但这样的基因却可以焕发出重庆人的斗志,促进重庆的发展。
吃苦耐劳是重庆人最宝贵的品质。当年,巴人从荆湖西迁来渝时,重庆还是蛮荒之野、“瘴疠之地”。全靠巴人筚路蓝缕,重庆才得到最初的开发。后来,重庆多次因战乱而复陷于“蛮荒”,每次都是全靠外来移民艰苦卓绝的奋斗,重庆才逐渐发展起来。特别是清初从湖广“填”到重庆来的人,面对的是多年战乱留下的烂摊子,是自然条件相当恶劣的穷山恶水,只有自己的一双手,只有吃苦耐劳才能生存。他们坚持下来,使整个重庆地区在很短的时间里就重新恢复了生机,并得到新的发展。
重庆地处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水深浪平,乃天然良港。港者,停靠船舶的河汊海湾也。有港口就有码头,重庆的码头也就特别多。从农村来到重庆城的破产农民,一床烂铺盖,几个破碗,在城外江边搭一个烂棚棚,靠着一副肩膀,竟挑出一个工商业的城市来。即使现在,你走到任何一个中国城市,都可以看到吃苦耐劳的重庆人。越是繁重越是劳累的活,越可能是重庆人在干。重庆人的“棒棒”精神闻名遐迩,“棒棒”精神就是吃苦耐劳精神。这是重庆人的一笔宝贵财富,应当继承发扬。
可惜,这种精神如今似乎不被人们看好,说吃苦耐劳已经过时,现在强调的的科技,是智力,是知识,如果强调吃苦耐劳反而要受穷。重庆当然要靠科技、智力、知识来发展,但吃苦耐劳却是任何发展的基础。特别是在科技、智力、知识比别人差的情况下,只能靠“勤能补拙”。科技、智力、知识当然重要,但一个人没有点吃苦耐劳精神,科技从何而来?智力就一定是天生?知识平白无故就能获得?即使要引进,首先也得有一番吃苦耐劳的功夫才行。事实上,那些搞科技的,那些有知识的,那些智力高的人,谁没有经历一番吃苦耐劳的功夫呢?不能光看到别人收入高,不看别人殚精竭虑加班加点熬更守夜。好在重庆人有吃苦耐劳的传统,重庆是有前途的。
当然,这并不是我们说只需要吃苦耐劳精神。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仅仅靠体力上的吃苦耐劳是不可能摆脱贫困的。那种工作不讲效率、不计成本、不出成果的“吃苦耐劳”,永远也不可能把我们带到富裕的彼岸。好在人生来并不是为了吃苦的,人的本性也反感“耐劳”。如果说吃苦耐劳是一种应付环境的策略的话,那么,那是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被重庆人采用的。即使采取了这样的策略,人们也总是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尽可能地摆脱那“苦”那“劳”。真正要摆脱,只有运用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智慧不够,就必须向别人学习。重庆地处中国西部前沿,开埠以来首得风气之先,尝到了开放和学习的甜头。重庆所背负的传统包袱相对来说又要轻一些,容易接受新观念新事物。这两个历史原因使重庆人形成了开放和学习精神。如果我们把吃苦耐劳和开放学习结合起来,重庆就会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2007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