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斗:拼钢钎

文摘   2024-10-20 07:33   加拿大  

说明:重庆文革战争是从拳头到棍棒,从钢钎到枪炮到军舰、坦克,一步步升级起来的。人类完成上述升级过程,经历了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而重庆人却只用了一两个月的时间,便走过相同的历程。拳头棍棒小意思,不必说了,只说拼钢钎,那气势那阵仗,也足以令现而今的武打片相形见绌。

所谓钢钎,其实就是长矛,用直径20毫米左右的钢管做成。水管要不得,太重,挥舞起来不灵活。钢管的一头要锤扁,以增强杀伤力。这样的钢钎可以刺,可以打,但一般难以致人于死地。像我在第二节所说的那次武斗中,那人被我用这样的钢钎猛地刺中喉颈处,虽然痛得他急忙捂住那喉颈,退了下去,揉一揉,却也无所谓了,于是又可以端着钢钎杀上来。后来,为了增加杀伤力,又在钢钎上面插一把刺刀。那时,建设厂大量生产半自动步枪,那枪上要装那种约两尺长的带血槽的三棱刺刀,于是便拿来装备钢钎。找不到这种三棱刺刀的,便用三角刮刀代替。连三角刮刀也找不到的,便找来钢条、钢带或废锉刀之类,在砂轮上磨成带尖带刃甚至带血槽的家什,固定在钢钎上。有的甚至还把那刺刀磨一两个倒钩,相似于古代的那种钩镰枪,一旦刺进人肉里再扯出来,就会带出一大块肉。与古时候赵云、岳飞之流使用的什么金枪银枪相比,那钢钎更加了得,也更加管用。雪亮雪亮的刀尖枪刺在阳光下闪着寒光,谁不虚他三分

拼钢钎讲究人多势众。一排排人,穿着清一色的劳保服和劳保皮鞋,藤帽压得矮矮的,有的还戴上一个大口罩,一人握一根钢钎,在口哨声中一起进一起退。文革中,到处都是高音喇叭。武斗一开始,便放“骑兵进行曲”、“解放军进行曲”之类旋律激昂的音乐。也有的武斗队有自己的战歌,武斗时就放那战歌来助威。反到底派的河运校航锋战斗团,把“水兵进行曲”作为自己的战歌:“红旗飘舞随风扬,我们的歌声多么嘹亮。人民海军向前进,保卫祖国海洋信心强……”那旋律也很激昂。这样,在气势上便先胜一筹,那表面上的威风也足以吓倒胆小的人。

随着武斗升级,钢钎做得越来越长,有的竟达一丈余。拼钢钎的战术技术也日益改进,渐趋完善。那年月,“全国学解放军”,工厂学校都要进行军事训练,年轻人谁都会几手拼刺刀的动作,谁都知道“二百米内硬功夫”、“刺刀见红”等军事术语。

突刺——刺!”

杀——!”

防左——刺!”

杀——!”

防右——刺!”

杀——!”

各个学校的操场上,都可以见到演练的武斗人员。重庆的军校多,那时,军校的学生和教员也分成两派,他们主动到各个学校去当军事教官。教官耐心教,武斗队员认真学,哪怕他烈日当头,哪怕他满头大汗浑身湿透,也不喊苦不叫累。于是,战斗技术大长进,战斗力也逐日增强。

拼钢钎,双方面对面,关键在于不要虚,不要怕,要有敢拼敢打的气势,当然也要有力气。两军对垒,扎断马路,各吹各的口哨,一起进,一起退,不战上十来个回合,不会收兵。拼钢钎时,即使害怕,也千万不能丢掉钢钎转身逃跑。如果那样,屁股上绝难逃脱被戳几个窟窿的下场。而且,一人逃,便会影响整个战斗队,非吃败仗不可。因此,一般情况下,总是让身强力壮的、不怕死的大个子站第一排。只要这第一排亡命往前冲,把对方的队伍冲散冲乱,就能获胜。

1967年5、6、7三个月,重庆到处都在进行钢钎大战,冒出好多“武斗之花”。特别是那些技校的,很是了得。钢技校的,一律白色劳保服,可能最威风。石油校的,则戴清一色的铝盔,可能最管用。机制校是八一五派,河运校是反到底派,两个学校又相距不远,战斗力特强,也就最出名。石油路、袁家岗一带经常摆战场,三天竟有两次,一打起来便不分胜负不收兵。于是,双方都有伤亡。

后来,为了减少伤亡,有人发明了盔甲。那是用一块铝板做的,吊在胸前,银光闪闪,足以抵挡那刺刀枪刃。其实,吊一块铝板,人不灵活了,反而容易被对方刺中。不过,那铝板铝盔的武装,在气势上似乎又略胜一筹了。

拼钢钎既要勇敢,又要有力气,竟然也会有女生参加。那时,南岸黄桷桠的四中是一所女子中学,学生全是女孩,也分成两派,也要搞武斗。其中一派打不赢了,便到山下去请三十九中的战友来支援。三十九中的一伙人上了山,只见公路上排了好几排人,那手握的钢钎好长好长。又是晚上,月黄星疏,看不真切,三十九中的人先自虚了一头。转身逃跑,在女战友面前似乎又太丢面子(重庆话叫脏班子)。好歹还是男子汉,于是又雄起,硬着头皮杀上前去。一交手,才发现对方全是女生。穿的是劳保服,头发又全拢进藤帽里,哪能分清是男是女!毕竟女生力弱心怯,钢钎刚刚才与对方的接触,便有人尖叫起来。只两个回合,就有人丢下钢钎转身逃跑。三十九中的男生一个冲锋,便将其冲散,看着对方四处逃跑,也不追赶,只在后面哈哈大笑。

当然,女生中也不都是这样的,也有女中豪杰。特别是在河运校、五一技校、机制校、工业校这样的一些技校里,有些女生长得牛高马壮的,往往又有一身男娃儿脾气,照样搞武斗,照样拼钢钎,并不比男生差。拼钢钎讲究集团作战,穿上劳保服,戴上藤帽,混在那武斗队伍中,哪个又能分别出是男是女?“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雌雄?”

当年传说,某技校反到底派中就有这样一个女生,长得牛高马壮不说,还有一副侠义心肠。读书时,就曾和好几个男生打过架,竟然能赢,以至再没有男生敢惹她。背地里,男生骂她是“母老虎”,是“孙二娘”,是“顾大嫂”,当面却只有嘻嘻哈哈讨好。武斗一开始,她就介入,把头发剪得很短很短,扣上藤帽,套上劳保服,竟然分不出是男是女。却说有一次拼钢钎,双方各占一边马路,整整齐齐列着队,人人手中握一根钢钎,为首的吹着口哨,一起进一起退,很有些古代战争的味道。更绝的是,双方接近后,并不立即厮杀,而是各出一名“大将”,先进行比试,与《三国演义》、《水浒》、《说岳传》等书上所写相同,只是没有马战,没有战马嘶鸣罢了。高音喇叭里播放的“骑兵进行曲”和“水兵进行曲”,可能比擂战鼓还要叫人热血沸腾。这女生自恃力大劲足,硬要去充那先锋大将,当头的拗不过,只好同意。对方出马的是一大汉,矮墩墩的,黑蛮蛮的。待他接近细看,发现对手竟是一女生,不明究竟,取胜心切,大吼一声:杀——!”便将那钢钎直刺过来。那女生一下闪开,那大汉刺了一个空。不待那大汉将钢钎抽回去,那女生竟将自己手中的钢钎一丢,双手抓住对方刺来的钢钎猛地一拉,差点儿把那大汉拉一扑爬。对阵的人见了,竟忘了冲杀,齐声喝彩。那大汉没见过这样的战法,好容易稳住脚,与那女生拉扯起来。那钢钎你拉过去,我扯过来,两人在那阵前拉拉扯扯,竟转起圈子来。对阵的人全都看神了,就让他二人斗。那大汉见斗不过一女生,觉得好没面子,好脏班子,便猛一使劲。没想到,那女生却忽地一松手,那大汉用力过猛,一个仰翻叉,跌倒在地上。刚好他又转到对方一派的阵前,不待他站起,便被一涌而上的对方武斗人员捉住。大汉一方的人见状,一起扑过来,于是便开始一场大战。只见钢钎刺来刺去,叮叮当当乱响。那女生却趁机溜到阵地后面,坐在马路边喘气去了。从此,那女生名声远播,人们说起,都只用一个字评价:“凶!”


重庆乱弹
介绍重庆地方文史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