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在汉语中,监视不是一个好词汇,往往带有某种政治上的意味,被监视的人似乎不是好人,很可能就是“专政”的对象。我不知当年为什么要把monitoring翻译为监视。其实,监视的本义是从旁监察注视,也隐含着督促的意思。质量人的重要工作内容就是监视产品质量的形成、交换和使用,防止出现异常情况。
质量部(科)是管理部门,我们策划的绝大多数工作,往往都不是或主要不是由我们自己去实施的,而是要求其他部门或其他人员去实施。其他部门或其他人员是否实施了,实施的情况如何,需要我们去监视。
英语monitoring有监视、控制、监测等含义。在汉语中,监视不是一个好词汇,往往带有某种政治上的意味,被监视的人似乎不是好人,很可能就是“专政”的对象。因此,上个世纪80年代引入ISO 9000时,就把monitoring翻译为监督。后来国家标准等同采用ISO 9000,才把monitoring翻译为监视。其实,监视的本义是从旁监察注视,也隐含着督促的意思。通过监视,发现被监视者有异常现象,就要采取措施,或者是予以纠正,或者是给予提醒,这实际上就是监督了。监视也好,监督也好,都带有控制的意思。事实上,我们日常所做的质量信息、质量检查、质量考核、质量分析、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工作,以及相关部门所做的质量检验等工作,都可以看作是监视,可以统称为质量监视。
质量人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监视。一是对产品质量进行监视。产品质量是企业质量管理的综合反映,是质量监视的主要对象。但是,一般来说,直接对产品质量进行监视是检验人员,质量人的监视是宏观的监视,也就是对产品质量的变化情况进行监视。有时候,质量人也需要到现场,对重要的产品质量特性或可能引起严重质量问题的质量特性进行监视。二是对生产过程进行监视。虽然这样的监视往往也要借助检验人员和其他员工,但质量人应当抽出时间,尽可能多地通过抽查、巡查来进行过程监视。对过程的监视,最主要的是对工艺纪律进行监视。这样的监视,可以迫使员工严格按规定操作,及时督促员工纠正或整改质量行为,从事后把关向事前预防转变。三是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监视。在ISO 9000中,监视和测量的内容包括顾客满意、内部审核、过程和产品等方面。标准明确规定:“组织应策划并实施以下方面所需的监视、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a)证实产品要求的符合性;b)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符合性;c)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可以说,质量人更重要的工作就是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监视。
质量监视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提供质量保证,包括外部和内部质量保证。ISO 9000族国际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原来叫作“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所谓质量保证,就是“致力于提供质量要求会得到满足的信任”。虽然2000年及以后的各种版本ISO 9000族国际标准不再像1994年版和1986年版那样强调质量保证了,但质量保证依然是其重要要求。ISO 9000:2000规定:“质量管理体系还就组织能够提供持续满足要求的产品,向组织及其顾客提供信任。”2005年版也有同样内容而文字略有不同的规定。作为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质量保证有内部和外部两种目的。内部质量保证是向企业的管理者提供信任,外部质量保证是向顾客或其他外部相关方(例如政府、社会、供方等)提供信任。质量人只有通过质量监视,对产品质量、过程质量和质量管理体系运行质量有了真实的把握,才能为顾客,为老板老总提供真实有效的质量保证。
质量监视的另一个重要目的是为质量改进提供机会。不要把质量改进误解为只能通过诸如质量管理小组(QCC)来进行。其实,质量改进不仅包括对质量的提升,也包括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来保证产品质量。通过监视,发现质量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改进,消除或预防了质量问题,包括产品质量问题、过程质量问题和质量管理体系存在的质量问题,也是一种改进。当然,质量监视也可以为提升质量的改进提供机会。
那么,我们怎样去进行质量监视呢?
企业的质量部(科)往往人手不多,不可能对所有的产品、所有的过程都直接进行监视,也不可能对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要素都进行密切监视。要做好质量监视工作,首先要分清轻重缓急,要制定相关计划。例如,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审核,就是一种监视。审核不可能经常进行,因此要有审核计划,要按照审核计划的规定去审核。其次要借助多种手段来进行。例如对产品质量进行监视,既要通过检验统计报表来监视,又要通过顾客反馈(特别是顾客投诉)来监视,还可以通过产品审核来监视。再次,要发动员工都来进行质量监视。所谓全员参与,并不仅仅只是参与质量改进,更重要的是参与质量监视。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是很多的,一个微不足道的小零件、一个似乎可以忽略的质量特性值(例如零件上的某个尺寸)、一个违反规定程序的小疏忽、一个不符合规定要求的环境条件等等,都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不合格。不管是质量人还是其他管理人员,甚至是承担着直接的质量监视任务的检验员,都不可能完全监视得完、监视得住这些影响质量的因素。因此,应当发动全体员工来进行质量监视。企业应当明确规定,任何员工对质量问题都有监视权,都可以把监视结果报告给质量部(科),甚至可以直接报告给老板老总。
当然,质量人的工作也需要被监视,除了部门内部的相互监视外,除了老板老总可以监视外,其他部门、全体员工都可以对质量人进行监视。也就是说,质量监视应当具有普遍性和相互性。普遍性是说,在产品质量形成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各个阶段都要实行监视。相互性是说,监视者也要接受监视,接受被监视者的监视,进行互相监视。
毋庸讳言,监视很可能引起人际关系恶化。站在被监视一方来看,自己的工作或产品被人监视,是对自尊心的一种侵犯,这就可能引起不满。如果监视者工作质量不高,态度不好,方法不对,被监视者就可能产生不满,矛盾就会发展,甚至激化。
从管理的角度看,监视者和被监视者的关系应当是平等的,但事实上却又存在着不平等的现象。作为质量人,手中有一定的制约权,如果我们再在态度上做出高人一等的样儿,就会加重被监视者的心理反感。我们要善于把握被监视者的心理状态,从各个方面来弥补这种事实上的不平等。例如强调监视的相互性,鼓励被监视者监视监视者,允许被监视者申诉、反驳和控告,对监视者的营私舞弊、滥用职权、打击报复、失职行为进行严厉制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让监视者与被监视者定期互换工作,等等。质量奖罚是质量监视的直接后果,强调以奖为主,也可以弥补被监视者心理上的不平等感。为了获奖,就必须接受监视和考核,失衡的心理也就可能恢复平衡。总之,在监视过程中既要完成监视任务,又要防止和消除被监视者的不满,才能使监视真正起到作用,真正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