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人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文摘   2024-09-26 06:22   加拿大  

说明:绝大多数重庆人都不是真正的重庆人,都是“外哈儿”,至少数上去三代就是“外哈儿”。既然连重庆人都不“正宗”,又何敢说自己是巴人的后裔?虽然如此,巴人给我们留下的顽强、开放等精神,却是值得我们继承的。

重庆人总爱把自己当作巴人的后裔,并以此为自豪。但据著名社会学家潘光旦考证,现代的土家族人才是巴人的后裔。对于重庆主城区的人来说,几乎都没有资格说自己就是巴人后裔。

虽然我们不能说自己是巴人后裔,但我们生长在巴人曾经居住过的地方。这个地方的自然条件,如气候、地形、地质、地貌等等又没有大的改变。当年作用于巴人的自然条件必然地要作用于我们,影响巴人心理特征的这些自然因素也就必然要影响我们。于是,我们的身上就可能存在巴人的某些特征。

作为一个古代部族,巴与当时重庆地区的土著相比,文化发源较早,而且也更先进。但这种先进又是相对的,不能与中原地区的夏、商、周相比。也就是说,巴处于“承东启西”的地位,与发达地区相比相当落后,与自己所在的西部地区(蜀除外)相比又显得较为先进。这种地位直到今日也没有根本变化,重庆依然起着“承东启西”的作用。这是巴人给我们留下的一笔财富,也是给我们留下的一个包袱。如何发挥其财富的作用,如何减轻其包袱的影响,是应当认真考虑的。

巴人不是重庆的土著,是从湖北钟离山迁徙而来的,可以说是纯粹的“外哈儿”。但正因为有了巴人这样的“外哈儿”,重庆才有真正的意义上的开发,才有了文字记载意义上的历史。后来的两千多年,重庆的任何一次较高水平的发展,几乎都是因为有类似的移民进入后,才得以实现的。也就是说,“外哈儿”是重庆历史发展的动力。重庆开埠后,大量的外地人涌入重庆,以致当时的巴县县政都要问讯于“八省会馆”,湖广人、江西人、陕西人等实际上左右着重庆城的大小事务,使重庆从一个军事之“城”迅速成为一个工商之“市”,才使重庆具有了与全国其它大城市相提并论的可能性。敢于接纳外来文化,敢于接纳外来居民,不搞封闭自锁,没有排外心理,这是巴人留给我们的又一笔宝贵财富。

重庆地处川东峡谷地带,自然条件相当恶劣。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重庆都被视为瘴疠之地,是不适合人居住的,是不适合经济发展的。巴人来到这样的地方,筚路蓝缕,披荆斩棘,与土著居民一道,对重庆进行了最早的开发。巴人不畏艰辛、艰苦创业的精神是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蜀人崇文,巴人尚武。对“尚武”不能作狭义的理解。不错,“巴师勇锐,歌舞以凌,殷(商)人前徒倒戈”。巴人善于打仗,勇敢无畏。但“尚武”与“崇文”相对,其意比单纯的打仗要宽广得多。其实,巴人尚武包含了不畏艰险、不怕艰苦、勇于面对挑战的一种精神。

巴人“其民质直好义,土风敦厚”。这种民风和性格特征,是与重庆地区特殊的自然条件分不开的。虽然已经过去了几千年,巴人的这种民风和性格特征却依然表现的当今的重庆人身上。与成都人相比,重庆人耿直;与上海人比,重庆人粗犷;与北京人比,重庆人淳朴;与广东人比,重庆人鲁野。巴虽然有几百年上千年的历史,却始终没有发展成一个强国;巴文化虽然有自己的某些特色,却始终没有成熟起来,甚至没有给后人留下些许完整的文化遗产。巴文化不仅不能与中原文化相比,连与近邻的蜀文化、楚文化也不能相比。可以说,巴文化是中国古代各种地方文化中一种不成熟或不太成熟的文化。这种不成熟性,竟被如今的重庆人“继承”下来。重庆男人被称为“重庆崽儿”,重庆人对“崽儿”的称呼也颇感兴趣。“崽儿”就是小孩子,也就是不成熟。让不成熟的重庆文化尽快成熟起来,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历史重任。

  (原载《重庆晚报》2003年10月4日)


重庆乱弹
介绍重庆地方文史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