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在日本,食管癌的外科治疗选择多样化,包括传统开胸手术、胸腔镜手术、纵隔镜手术和机器人辅助手术。特别是胸腔镜下食管切除术,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和设备的发展,正在迅速普及,并被现行指南弱推荐。研究表明,胸腔镜下食管切除术后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开胸手术。然而,2011年《国家临床数据库》(NCD)中记录的食管切除重建病例分析显示,胸腔镜手术组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高。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着眼于吻合口瘘这一可能显著延长术后住院时间的并发症,为了预防和减轻其发生,开发并评估了一种更少侵袭性的胃管减压及营养管留置方法。
一、手术方法
我科将以下术式作为治疗胸部食管癌的首选:完全胸腔镜下胸部食管切除(D2清扫)、腹腔镜辅助下管胃制作,以及使用自动吻合器的胸骨后路径颈部食管胃管吻合术。在胸腔镜操作阶段,暂时切断的食管通过腹腔镜操作从食管裂孔引入腹腔。随后,在上腹部开4至5厘米的小切口,在体外完成管胃制作。如果小开腹创上缘剑突突出,则将其切除。在制作管胃时,需注意保持胃右动静脉的血流,尽可能从靠近胃角的部位开始切离胃,并制作直径为3.5至4厘米的细管胃。
1. 经肠营养管的插入
在轻柔扩张幽门环后,从管胃内向十二指肠方向插入经肠营养管(New Enteral Feeding Tube, 8Fr.)。为了确定插管位置,将制作好的胃管抬高至体表,模拟胸骨后路径的吻合。在小开腹创口中央稍靠尾侧的管胃前壁靠近大弯处进行标记(图1)。在标记位置进行荷包缝合后开孔,将营养管插入,并通过附带的导丝引导管尖触及十二指肠球部或降部的浆膜侧,最后引导至十二指肠水平段完成留置(图2)。
由于营养管尖端附有突起结构,插入操作较为便捷。但在曾出现突起结构卡住剑突或皮下脱落的案例后,我们切除了突起结构,并在管壁增加侧孔后再插入。插入时需注意营养管插入深度不得超过管胃刺入点以下25cm,以避免营养管在十二指肠内反转或弯曲,导致术后无法顺利进行经肠营养。荷包缝合的缝线不应缠绕在营养管上,而是直接结扎,同时通过Witzel法在胃管刺入处进行数针固定,并确保胃管血流通畅(图3)。
2. 胃管内减压管的插入
与经肠营养管的插入方法相同,将管胃抬高至体表,模拟胸骨后路径管胃重建后的状态。在小开腹创口中央稍靠头侧的位置,于管胃前壁右侧进行标记。通过周围的荷包缝合打开小孔后,将胃管内减压管(X线不透过胃管导管,12Fr或14Fr)逆向插入至吻合预定部位的肛门侧(图4)。
插入时,可参考抬高后的管胃接触胸骨上缘的位置作为标志。管胃壁刺入部周围的荷包缝合使用可吸收线完成,并避免缝线缠绕在管胃内减压管上,而是直接结扎固定。这样,即使在颈部食管管胃吻合后,也能对减压管的末端位置进行微调。同样,在管胃壁刺入部向管胃尾侧方向,用数针Witzel法进行固定(图5)。图6显示了在吻合操作前插入两种管后操作部位的全景。
3. 各导管的体外引导与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