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云彬翻译社区图书翻译项目的译者,主要来自高校,包括翻译教师和MTI学生;也有在国企、报社、杂志社、出版社或者各地外办等机构任职的。其中相当一部分译者翻译图书,都是为了完成某种形式的考核或晋升。如高校教师的职称、MTI和DTI导师任职资格、年度科研任务等。遗憾的是,有些译者虽然翻译出版了图书,但是作品并没有派上用场。要让译著出版充分发挥应有的价值,如下几个方面应该重点关注。
一、单位的科研政策文件。众多单位但凡涉及到译著认定,都有配套的科研条款。翻译之前,应该先了解一下科研条款对译著认定的规定性动作,包括:
出版社级别:
国家级出版社、A级出版社、百佳出版社、一级出版社、指定出版社、行业出版社等。不同出版社级别,对应的估值和奖励是不同的。比如说有些学校将北京大学出版社认定为A类出版社,有些学校则认定为普通出版社。这个一定要看清楚。有些老师辛苦翻译出版图书,等到年底科研认定的时候才发现,学校只承认百佳出版社,普通出版社不认可,倍感伤心。
图书类别:
很多单位明确规定,只有学术性译著、文学名著的翻译才认可。这里也需要核实清楚,外语学科认定的学术译著,都包括哪些领域。天体物理的学术译著,昆虫方面的,人体解剖的,电力系统方面的,这些算不算外语专业的学术性译著。
图书版本:
有些单位认可一切形式的译著;有些只认可版权保护期内的译著,公版书译著不认。在翻译之前,有必要了解清楚,待译图书是不是公版书,此前是否有人翻译过?类似图书单位是否认可?
图书体量:
有些单位规定,译著的字数必须达到8万字,才能认可。有些规定是10万字,有12万字的,15万字的。翻译之前有必要评估一下译文字数,看看是否满足单位的成果认定要求。
单位署名:
单位的普遍条款是,译著需注明译者所属的单位,否则不予认可。有些单位则没有规定,只要是本人的译著,单位就认可。单位署名是个技术活,可以通过译者简介、译序、译后记等方式体现。有些译者可能忽略了这个细节,译者简介中没有单位信息,单位自然就不认可。有些出版机构不允许在书里方译者简介,这种情况下就得考虑译序、译后记等形式了,通过几句感谢的话,把单位加进去。如,感谢地球大学领导的关心支持,此书才得以顺利出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