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外出,带了几本纸质的书,有《三联生活周刊》著名的记者,外号“土摩托”的袁越写的《海洋的诱惑》,还有一本是思想性和历史杂谈杂糅的《书架》,再就是一本快餐书,Jack Higgins于1979年出版的Day of Judgement——手头这本是2000年印刷的。
Jack Higgins是个畅销书作家。在朋友圈贴了《审判日》的封面后,朋友Jack(对,就这么巧,也是Jack)就在下面回应:
第二本书封面上写评论的Tom Clancy,大学一年级看过他的猎杀红十月号,看的是中文版,翻得很好。后来看过至少七八部根据他的小说改编的影视剧,还打过一个改编的游戏,叫The Division。
看,读书多的人,就能触类旁通,看见什么都能迅速建立起网络来,知识不再是碎片化的。
而且,读书多的人,依然有可能比现在的AI提供的信息更好。比如,我在Edge浏览器的搜索框输入“jack higgins day of judgement”,安装的扩展Sider,它融合了多个AI的引擎Sider Fusion,就瞎操心地给了我这么一段:
《审判日》是杰克·希金斯创作的小说,讲述了主人公迈克尔·考克斯的故事,他是英国陆军特种部队成员,在一次行动中遭到伏击,被恐怖分子绑架。迈克尔被囚禁在伊拉克沙漠中,并遭受酷刑。他最终逃脱,并开始复仇之旅,寻找绑架他的恐怖分子首领。
嗯,不能说非常相关吧,简直等于是胡说一通。
还别说,它给的这个介绍,如果不是基于某个同名小说,还真能当个骨架扯下去,写出一本来。不过,也可能是AI张冠李戴了,那样的话,我们就打消这个畅销书写作的念头吧。为了弄清楚,我就继续在Sider里提问:
我读的《审判日》,內容是以JFK访问西德为背景,跟你说的不同。为什么?
这下子它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抱歉给您带来了困惑。您提到的《审判日》确实是杰克·希金斯以约翰·F·肯尼迪(JFK)访问西德为背景的小说。这部作品围绕着冷战时期的紧张局势,涉及到政治阴谋和恐怖活动。
简介
在《审判日》中,JFK的访问引发了一系列复杂的事件,主角需要在国际政治和个人利益之间做出艰难的选择。小说探讨了忠诚、背叛以及在危机时刻的道德抉择。
主要主题
冷战背景:
描绘了当时的政治氛围。
恐怖主义:
涉及恐怖活动对国家安全的威胁。
个人与国家:
探讨个人在国家利益面前的角色和责任。
我还是希望知道,Sider是如何张冠李戴的,而且,有没有那个“张冠”,就继续问它。结果,它拒绝透露,只是道歉:
我之前提到的内容实际上并不准确,可能是对其他作品的误解。杰克·希金斯的《审判日》确实围绕JFK访问西德的背景展开,而我描述的情节并不属于这部小说。
如果您对杰克·希金斯的其他作品感兴趣,或者想了解更多关于《审判日》的具体情节和主题,请告诉我,我会提供更准确的信息。再次为之前的错误信息道歉!
嗯,很内行啊——正如在学生中流传的一句话:
答辩答辩,答而不辩;导师质疑,疯狂道歉。
相比之下,GPT 4o的解释就(有点)沾边:
《审判之日》是杰克·希金斯(Jack Higgins)所著的一部惊悚小说,最初出版于1997年。故事围绕着主人公肖恩·迪龙(Sean Dillon),他是一名前爱尔兰共和军的执行者,后来成为英国政府特工,卷入了一个涉及恐怖主义、国际政治和间谍活动的复杂阴谋。这部小说以其快节奏的动作、错综复杂的情节和描绘道德上的模棱两可的角色而闻名。与希金斯的许多作品一样,《审判之日》以其扣人心弦的叙事和政治与间谍主题的交织而著称。如果你喜欢悬疑惊悚小说,尤其是那些聚焦秘密行动和生死博弈的故事,这部小说可能会是一部引人入胜的读物。
其实,仍然是胡说一通。我提出了质疑:
Jack Higgins的《审判日》,背景不是东西德之间吗?JFK要访问西德,东德特工绑架了一个神父,要借此给JFK的访问制造麻烦。……
看GPT的回答:
对不起,我之前提到的信息是不正确的。《审判之日》是杰克·希金斯(Jack Higgins)所著的一部惊悚小说,故事背景是在东德和西德之间。故事情节涉及到约翰·肯尼迪总统访问西德的计划,东德特工绑架了一名神父,企图利用这一事件制造麻烦,影响总统的访问。这部小说以其紧凑的情节和充满政治阴谋的描写而著称。如果您对这类充满国际间谍活动和政治阴谋的故事感兴趣,那么《审判之日》可能会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小说。
基本上借用了我的信息,添油加醋了一下,还是没有提出任何有价值的东西。幻觉够严重的。
好吧,不跟AI纠缠了。已经偏离了本文的初衷,成了揭露AI善于胡说了。不得不说,这个问题的确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如果我们自己不是见多识广,是极有可能被AI忽悠的。
本文的初衷,是想说:英语初学者要想读原著,不要从文学名著开始,而要从当代畅销书开始。
原因吗,先看《纽约日报》( NY Daily News是小报,跟《纽约时报》定位不同,不是一会儿事——而Sider Fusion这个爱操心的AI又糊涂了,当作《纽约时报》给我介绍了一通。)对《审判日》的评价:
Pulsing excitement… Higgins makes the pages fly.”
不是page-turner的陈词滥调了,而是直接“让书页飞起”。
也就是说,像Higgins(此外还有Dan Brown等)写的畅销书,故事节奏快,善于抓住读者,让你读完一两章,就不忍放下。相比之下,在英语还不够好的时候,硬着头皮读《傲慢与偏见》这种慢吞吞的小说,真是一种煎熬。——相信我,我是被煎熬过的。
此外,当代的畅销书(《审判日》已经显得太古早了,是1979年首版的),语言更接近当代英语,鲜活、有力(取决于作家的功力),比较适合早接触、早学习。
当然,我选的切入点,《审判日》这本书,在语言上也不是那么典型。我迅速读完了它,只是为了知道故事结局,对书的语言,以及整个叙事的感觉,就是:它像是Horse opera。早年有个编辑联系我想翻译引进一批这样的西部小说,试了一本,无论怎么Polish,书的语言都太干瘪,其实就是个故事梗概:
某西部小镇青年Jack——哦不,Tommy—— 一度离开家乡;长成硬汉后回来,发现心爱的姑娘受了委屈;Tommy不忍了:When Tommy left the bar room, not a Gatlin boy was standing…… 汤米昂首挺胸出酒吧,乡村恶棍全趴下。
哦,一不留神我串台到了肯尼·罗杰斯的歌曲Coward of the County,因为吧,这些故事都太像了,叙事也非常的粗线条,基本上跟当今的爽文没有区别。所以,大家若是遇上这种书,还是赶紧放下,别读了。
Higgins是畅销书大师,水平还是有的,我只是说,他的这一本,叙事略显粗糙,让我不禁想起了当年试译的那本西部小说(略像,只是略像,英语读者读一读还是有收获的)。后来那个编辑对此事不了了之,我们也就失去了联系。
总之吧,读书,如何读,读何书,其实并不复杂。对于语言学习来说,如果母语学得还不错,就回顾一下,自己的母语阅读,最开始是读的什么书,主要读的什么书,什么书读起来有助于建立基本的阅读能力,什么书读了有助于优化自己的语言,什么书读了有助于让自己的思想变得深刻……一路下来,大体不会错的。
比如,有丹布朗的《达芬奇密码》《数字城堡》等畅销书打底,再过渡到早先的畅销书作家 “畅销书之父”阿瑟·黑利的《大饭店》《航空港》……
有了二十本畅销书阅读的经历打底子,基本上就可以试试毛姆、格雷厄姆·格林等人了。
很快,你就会发现,读斯坦贝克、海明威,好像也不那么吃力了。
再往前,不用我说了,英美文学史上讲到的,引起你心动的书,基本上都会慢慢读得懂了。
当然也不一定全都那么按部就班。比如,我初中时候读过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和《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一开始读原版,就啃了一遍这两本,也完全应付得了。所以,先读中文版,有了故事梗概的指引,再读英文版锤炼语言技能,也是不错的办法。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还有个Bonus:黑人英语的拼写和语法,有助于锻炼你猜词的能力,以及分辨规范用法和不规范用法的能力。
关于读书和学习关键的一点,还是子曰的那句话所指出的:
学而不思则罔。
学习者要不断反思,优化自己的学习方法;科学判断,保持定力,不为潮流裹挟,尽量压制功利性学习的想法。对语言学习,确实要有长远的价值投资的概念——虽然跟身边的股民讲“价值投资”可能被笑话死(特色,特色)。具体说来,语言学习的价值投资,就是扎实的阅读和写作训练,其他有无捷径,我不知道。
对了,袁越的《海洋的诱惑》很好看。
袁越是行万里路并写书的人。
大力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