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倩倩
在云彬翻译社区梁本彬老师的大力支持下,我有幸负责了韩国庆尚国立大学历史学系丁载勋教授所著的一部有关匈奴游牧民族图书的翻译工作,目前翻译工作已接近尾声,在此特通过三个问题对本次翻译工作做一个小结,以期能为今后的工作学习提供些许借鉴。
一、文史图书翻译最具挑战性的是?
1.地图及墓葬名的翻译
本书中涉及到了大量的地图,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中国古代地图,另外还涉及大量内蒙古、蒙古国、俄罗斯地名。古代地名随着朝代更迭会有所不同,同一条江在俄罗斯境内和在中国境内的称呼也有所不同,这就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去收集古代及现代相关地图资料,并需要按照朝代、地理位置一一核对相关地名是否正确。韩语中所用的地名多用汉字词标注,而其中部分汉字的误用又增加了地图核对的难度。
此外,本书里边涉及到了大量的考古墓葬群,且有很多是蒙古国的墓葬群,为保证翻译过来的墓葬名称在学界是通用的,笔者通过互联网收集了大量的学术及报导资料,对相关墓葬遗址进行了一一核对。国内的很多资料中的墓葬名均为音译,且译法有所不同,为了确认是否是同一墓葬,往往需要拿着几份地图资料同时比对,依稀记得当时为了确认其中一处墓葬名称,整整耗时两天才最终确定。
2.基础古文献资料的准备及原著引用文献的出处核实
该书引用了《史记》、《汉书》、《汉书》、《后汉书》、《资治通鉴》等中华书局出版的文献资料,且所用的资料多为20世纪50-60年代出版。为保证引文的正确性,首先要确保拿到相关古文献资料,同时考虑到现代读者阅读古文献有困难,还需附上白话文译文,又需确保权威的白话文译文资料。为保证翻译质量,在翻译之前通过线下购买(二手书、新书)、线上查询等各种途径确保了纸质的、电子版的文献参考资料,完成了翻译准备工作的第一步。
原以为文献参考资料到位了,翻译工作应该可以顺利推进了,未曾想原著所引文献的出处核实又成了一个令人颇为头疼的大问题。该书为文史类图书,本身引用文献量巨大,同一个历史事件在不同文献中有不同的描述,原著作者很多时候是综合了多个文献,从多个角度描述一个历史事件,结果出现了许多按照所标注脚注文献及页码查找不到原文所描述史实的情况,这种情况也没有其他好办法,只恨自己历史古籍读得太少,只能硬着头皮边猜边找,同时为方便编辑校对,对原著脚注中的文献错误顺带做好了批注标记,注明了正确的文献及页码。
3.原作者对于古文献的理解有偏差及部分基础性数据需核查
让我们现在阅读文言文,估计大家也会觉得很困难,有些词句也会出现理解错误。对于韩国学者而言,更是如此。翻译过程中发现作者对部分文献的理解和表述有所偏差。举例而言,文中提到卫青两次率领六将攻打匈奴,根据中华书局的白话文译文,两次攻打的将领有所不同,而原作者在描述第一次作战时所提到的将领姓名实为第二次作战时的将领。
原著中有一些基础性资料或数据有些许小问题,如原著中称《封燕山铭》石刻约高200厘米,宽123厘米,而根据网上查询到的《光明日报》报道,该石刻高0.94米,宽1.3米。为尊重原著的专业性,考虑到也可能是原作所用参考资料不同的原因,为方便编辑核查定夺,在翻译时虽按照原著翻译,但在批注中反映了个人意见。
4.语言风格的把控及部分作者观点需灵活处理
翻过前面几座大山,对于实际语言的处理反倒成了整个翻译过程中相对轻松愉快的一环。翻译历史书籍从语言层面来讲难不难?说实话,也很难。要想把相对直白的韩语表述,用有那么点历史韵味的文学语言表达出来属实不易。举个简单的例子,某位将军做错了事情,皇帝让他自杀,翻译的时候可能就得考虑翻译成“令其自裁谢罪”,而不用“自杀、自尽”等。文中经常会出现描写战争失败的句子,此时就需要考虑语言使用上的多样性,不能单单使用“战胜、战败”等词,而需要综合使用“落荒而逃”、“大败而归”等多种语言表达方式。这里有个小技巧,有时候想不起来合适的词,我们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大模型,让它给出同义词供参考。但需要提醒的是,现有的人工智能大模型翻译此类文本还暂时不能够胜任,因为里边太多古文献了!
由于祖国不同,个人所处的立场便不同。正如运动无国界,运动员有自己的国家,作品无国界,但是作家有自己的国家;翻译无国界,译员同样有自己的国家。因为是历史类著作,原著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涉及到历史民族问题的表述,这就需要我们在翻译的时候,既要充分表达作者的学术思想,同时又要考虑国内受众的民族感情。这部分内容需要灵活进行处理,拿不准的部分,均可与编辑商讨后确定。
二、通过本次翻译对于自己有提升的是?
个人在翻译的时候,一般尽量会忠实于原著,尽可能做到在最大限度的保证原文句式顺序的同时,实现语义的准确传达。不过,这次编辑给出的一个反馈,个人觉得非常值得学习。
原著中有这样一段话,根据其原来语序翻译的话,可翻译如下:
复株累即位若鞮单于后,为整顿内政,派儿子右致卢儿王醯谐屠奴侯入汉为侍,封且麋胥为左贤王、且莫车为左谷蠡王、囊知牙斯为右贤王,并依据“父妻子继、兄死娶嫂”的传统,和王昭君结婚生下女儿,大女儿云为须卜居次,小女儿为当于居次。呼韩邪去世后,大阏氏之子复株累欲娶王昭君为阏氏,王昭君便上书朝廷请求回汉。但汉成帝刘骜(统宗,前51—前7年,前33—前7年在位)敕令其遵从匈奴风俗,继任复株累阏氏。王昭君及其子女在匈奴发展成长,后来在汉匈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编辑修改后:
复株累即位若鞮单于后,为整顿内政,派儿子右致卢儿王醯谐屠奴侯入汉为侍,封且麋胥为左贤王、且莫车为左谷蠡王、囊知牙斯为右贤王,并依据“父妻子继、兄死娶嫂”的传统,欲和王昭君结婚,当时王昭君便上书朝廷请求回汉。但汉成帝刘骜(统宗,前51—前7年,前33—前7年在位)敕令其遵从匈奴风俗,继任复株累阏氏。王昭君嫁于复株累后,为其生下两个女儿,大女儿为须卜居次(名云),小女儿为当于居次。王昭君及其子女在匈奴发展成长,后来在汉匈关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编辑对整段话按照事件发展顺序进行了重构,使得文章看起来更为顺畅,也更符合人们的思维习惯。这是今后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学习的一点。
三、今后翻译应该注意的是?
1.一定要细心再细心
由于参考文献资料太多,在录入的时候难免会有录入错误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核实再核实,细心再细心。除了人名、地名不要写错,尽量避免错别字,还要注意引文页码标注的正确性。
2.提前了解出版社要求的各种格式要求
出版社对于格式、数字名称的写法可能有不同的要求。本书涉及到大量学术文献的引用、数字的使用,今后在翻译此类文本时,可以提前索要相关规定规范,在翻译时就按照相关的格式进行,避免后期再因为调整格式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3.提前了解是否需要翻译地图等
该书在翻译过程中虽耗费大量精力进行了地图、墓葬名的翻译,但在最后出版时,可能受制于版权、审图流程等问题,地图不一定能用上。后续若从事该类翻译,有条件的话可以提前与出版社做好沟通。
再次感谢出版社和梁老师提供翻译机会!学无止境,翻译亦无止境!翻译路上,有你有我,与君共勉!
提前恭祝各位新年快乐!过去的一年,翻译路上的你,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