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问世之后,翻译遭到了巨大的冲击,本科生参与云彬翻译社区的图书试译,也能翻译得大差不差了。这就给试译挑选带来一定的挑战。个别试译没有被采用的朋友不禁会问:你们的译文质量到底是什么标准呢,要把ChatGPT的译文改到什么程度,才符合要求呢?
这里首先申明,将版权图书内容输入大语言模型,涉及到两个风险问题,这是各出版机构不允许的,因为AI译文涉及到权利和保密两方面挑战。且看某出版社的翻译合同条款:
权利声明和保证:乙方保证翻译作品系译者独立翻译完成,未依赖任何智能软件,是乙方个性化、独创性的智力成果。乙方保证未将甲方提供的原版作品内容输入或上传至ChatGPT、DeepL、文心一言等任何人工智能软件、程序或者甲方指定的任何智能设备或者装置进行机器翻译,未侵犯任何第三方著作权等合法权利。
保密条款:乙方应妥善保管甲方提供的原版作品,不得将甲方提供的原版作品内容输入或上传至chatGPT、DeepL、文心一言等任何人工智能软件、程序或者甲方指定的任何智能设备或者装置。乙方确认知悉:ChatGPT、DeepL、文心一言等任何人工智能软件、程序或者甲方指定的任何设备或者装置均存在泄密风险,任何通过上述手段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不论是否存在主观过错,都直接违反本合同项下的保密义务,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此外,从准确性、流畅性、逻辑性、可读性方面来看,译者需要对原文的风格及叙述逻辑进行必要的“本地化”处理,而不是简单地照搬原文的表述风格、结构和逻辑。请看三位参与云彬翻译社区图书翻译、翻译出版经验丰富的译者对原文的处理方式。他们的共同点在于,能脱离原文细节的束缚,从宏观整体上分析原文特征,并结合国内出版物和读者的阅读习惯,进行合理的调整优化,以更加合理的方式,呈现原文的思想内容。因此,成熟的译者潜意识里会分析原文的特征,并根据出版环境调整原文的内容呈现方式。AI译文只能是参考,而不能盲从。就如一位资深译者所述,译者本身的水平决定了AI辅助效果。也就是说如果你本身不行,AI本身不可能无中生有。AI是给才华锦上添花,不是凭空让一个平庸的人变成大师的。
1《欧洲史》译者的译文说明
从我个人的实际翻译体验来看,这本书的目标受众大概不是普通读者。之所以这么说,一方面是因为,从内容的角度看,按照作者本人在序言当中的自述,他并不想写一般的那种以介绍史实为基础的历史书,而是想要写“普遍史”,也就是以分析形而上层面的因素、揭示历史发展规律为主著作,因此他的很多观点在书中没有具体史料支撑,再加上他虽然很喜欢旁征博引、但却明确地说不想在书里加注释,因此他的论述有时甚至显得有些没头没尾、令人感到费解;另一方面,从语言风格来看,这个作者非常喜欢写6-7行以上的超长句,甚至有的句子长达12行,而且这些句子的句法结构往往十分散碎,颇有一种想到哪里写到哪里的风格,再加上他不仅非常喜欢含混其词、而且还大量使用排比之类的修辞手法,这种文风对意大利读者来说可能理解起来都不是容易(有些句子我确实去请教了我们的意大利语外教,他自己也说这个作者说话风格很绕、很晦涩)。从这两点来看,这本书更像是作者历史学方面的随笔、而不是一本一般意义上的历史书。因此这次提交给您的译稿可能会较为生硬、晦涩,如果您觉得实在不妥,我在翻译完剩下一半之后再从整体上重新调整一下。
2 《我们的月球》译者的译文说明
根据语境,作为天体的时候译月球,作为星辰的时候译月亮。否则宇航员登上月亮,嫦娥在月亮上着陆不太合适。这倒是。书里面已经有嫦娥探测器了。很新,应该很应时。它的缺点是插图不足。天文类书还是要插图。比如讲到月球的轴倾斜度只有一点五度,所以除了两极就基本没有四季,这就需要插图帮助读者直观理解。我确定了比较抒情和轻松的风格来译这本书。让它有科学散文的味道。我之前翻译的一本书原文很混乱,我选择了对话体,重新组织了章节,效果非常好。曾经在当当网励志类占了一周的榜首。目前我还在准备关于月球和月球勘探方面的资料,特别是最近嫦娥号的报告。科普要新,要权威,不能误人子弟。时效上您放心。
3 《匈奴游牧帝国史》译者的译文说明
这几天我在最后拉通修改一下,中间还是有不少古文献,地图上的名字什么需要再仔细确认下,我前几天又买了些文献资料,想进一步确认下。这本书里边引用很多古文献,原著有一些细节对古文理解有很多不太合适的地方,还有很多出文献页码标注错误(也有可能是我参考的版本不一样),我在批注里都注明了修改意见,还是得编辑那边确认以下,看需要的话可能还得和作者核对下。那个地图里边一些地名,蒙古的,俄罗斯的,还有些墓地什么的,找了很多天,有些国内貌似还没有对应的翻译名称,到时候实在不行我就采用音译,再批注上标注下。地图上的名字有几个确认花了整整两天。
4 《君士坦丁堡》译者的译文说明
编辑似乎比较喜欢用成语,但是因为受中国人形象思维的影响,很多成语有夸大之嫌,放在这样较严肃的历史类书籍里感觉不合适,比如挫骨扬灰、凯旋百次、弃甲投戈、拱手而降这些。另外,我认为为了行文流畅,做一些语序的调整,增添一些连接词,句子表达时转换视角等都无可厚非,但必须忠实于原文的信息。关于语言的美感,这个比较主观,编辑在这方面经验更丰富,提出的改动方案必然也更合理。但是史实是个客观的东西,是不能改动的。这本书我有自信绝不会出现理解上的错误,表达上如果说时间足够,当然可以更流畅,但我做不到编辑返回来的这样不是说我不知道那些词,而是一开始就不会考虑它们,这是翻译观念的不同导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