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节气灸 | 四防五暖,温润过渡到寒冬

文摘   2024-10-23 08:49   江西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八个节气,也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霜降时节,气温骤降,寒气凝露为霜,自然界呈现出一派深秋景象。今年的霜降,恰在阳历10月23日,它不仅是季节的转折点,更是我们调整身心,迎接寒冬的重要时机。





霜降,作为秋季向冬季过渡的门户,气温的显著下降,让“寒露不算冷,霜降变了天”的俗语成为了现实。此时,民间谚语“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深刻揭示了霜降时节养生保健的重要性。此时艾灸,正是我们调养身体、抵御寒邪的绝佳选择。



霜降艾灸养生“四防”策略





1、防秋燥,润肺滋阴

秋季干燥,易伤津液,导致肌肤干燥、口咽不适。元代医家忽思慧在《饮膳正要》中提倡食用润燥食物。艾灸时,可选择肺俞、太溪等穴位,以温润肺气,滋阴润燥。同时,饮食上应多摄入芝麻、蜂蜜、银耳等柔润之品,以及苹果、葡萄等水果,以补充体内水分,滋养肺脏。

2、防湿邪,健脾祛湿

秋雨绵绵,湿气重,易伤脾胃。艾灸脾俞、足三里等穴位,能健脾化湿,增强脾胃功能。饮食上,推荐食用莲子、薏米、莲藕、山药等,以利湿健脾,预防冬季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发作。

3、防秋郁,疏肝解郁

秋风落叶,易引人感伤。艾灸肝俞、期门等穴位,可调畅气机,疏肝解郁。此外,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适量摄入高蛋白食物,如牛奶、鸡蛋、肉类及豆类,同时参与歌舞、登山等娱乐活动,有助于缓解秋郁情绪。

4、防贼风,固表御寒

霜降时节,早晚温差大,贼风易侵。艾灸风门、大椎等穴位,可增强体表抵抗力,抵御寒风侵袭。尤其是中老年人,更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感冒。


霜降艾灸保暖“五重点”





1、暖脚,温通经络

脚是人体第二心脏艾灸涌泉、太冲等穴位,能温通足部经络,促进血液循环。每晚热水泡脚后艾灸,效果更佳。

2、暖颈,护阳防感

颈部是寒气入侵的门户,艾灸风池、大椎等穴位,可驱散颈部寒气,预防感冒。外出时,佩戴围巾,保护颈部不受风寒。

3、暖膝,强健关节

膝关节易受寒邪侵袭,艾灸膝眼、足三里等穴位,能温通膝关节,增强关节灵活性。年轻人应避免穿着短裙露膝,以防关节炎。

4、暖肩,驱散寒气

肩部易受风寒侵袭,艾灸肩井、肩髃等穴位,可驱散肩部寒气,缓解肩颈疼痛。避免穿着露肩衣物,保持肩部温暖。

5、暖腹,温宫散寒

腹部受寒易引发胃痛、痛经等问题。艾灸中脘、关元等穴位,能温中散寒,调理脾胃。女性应避免穿着露脐装,晚上睡觉盖好被子,保护腹部不受寒。

霜降时节,让我们借助艾灸的力量,调养身心,抵御寒邪,迎接一个温暖而健康的冬季。


文案来源:综合网络编辑整理;
图片来源:AI作图及拍摄;
内容声明:供交流学习使用(非商业目的)如有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圣透灸医养课堂
灸一堂系列产品之圣透灸,在传统中医艾灸上结合了传统悬灸特点。克服了艾灸临床运用中耗费人力,开创了替代人工艾灸治疗的先河。它解决了无意中会被灼伤、多角度控制艾灸温度和燃烧速度。体现企业理念“传承国医经典,开创精准灸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