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有效祛除体内寒湿,关键在于增补阳气。在中医理论中,阳气汇聚了先天之精、后天呼吸之清气以及脾胃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之气,是体内温暖与活力的源泉,负责温煦全身、滋养脏腑、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阳气充沛,则能抵御寒湿,减少诸如关节疼痛、痛经、脾胃功能失调等“阴盛阳虚”之症的发生。
针对初伏时节的特殊气候与人体状况,中医推崇的三伏灸成为了补阳强体的上乘之选。三伏灸,利用夏季自然界阳气最旺盛之时,通过特定的穴位利用艾灸渗透之功效,借助天时之利,激发人体阳气,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达到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目的。此方法不仅顺应自然规律,且效果显著,是夏季调养身体的理想方式。
初伏用任督灸调理体质升补阳气效果更佳!
《黄帝内经》有云: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三伏时节正值长夏,是一年之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督脉为“阳脉之海”,具有总督诸阳之功,而任脉为“阴脉之海”,对手足三阴经有渗灌、蓄积的作用,总调人之精、血、津液;
艾作为纯阳之物,应用在任督二脉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强健脾胃、调和营卫、补益气血、调和阴阳等作用,尤其作用于“阳脉之海”的督脉,更能激发阳气,达到标本兼治的作用。
初伏天为什么要做督脉灸?以下几大好处你要知道:
排出寒气:女性及易患寒性疾病的人群,是由于阳气不足,不能温熙脏腑所致。督脉具有沟通全身经络的作用,进行督脉灸能够帮助身体排出寒气,缓解寒湿疾病引起的病痛。 补益阳气:督脉为阳脉之海,艾灸督脉具有增补阳气的作用,可刺激人体表卫气的生成,进而温煦全身各处,起到温通经脉、温煦脏腑的功效。 预防疾病:灸督脉有利于调节人体全身的阴阳平衡,调理全身脏腑功能,调和气血可以达到预防疾病,增强机体的免疫力的作用。 治疗疾病:灸督脉具有疏通经络、消瘀散结的功效,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能力,可以治疗多种疾病。
督脉灸对女性尤为有效,是名副其实”艾中之皇”。中医认为女性属阴性体质,督脉灸通过在统领一身阳气的督脉上进行辛温大热的艾灸治疗,让阳气在体内慢慢积聚,使之到达体表,起到御邪防病的作用,在内到达全身各处,起到温通经脉、温熙脏腑的作用。
又为什么要做任脉灸呢?以下几点好处你也要知道:
调理女性相关疾病:月经不调、宫寒、痛经、产后腹部疼痛、盆腔积液、妇科炎症、月子病、不孕、少腹积块(如淤血、痰湿、腹腔粘连)等。
强健脾胃功能:改善脾虚、胃寒、胃胀、消化不良、腹泻、腹痛、便秘等。
虚劳体弱导致的疾病:如老年性带下病、子宫脱垂、阴道壁脱垂、尿失禁、膀胱功能紊乱、改善男性前列腺、生殖系统、泌尿系统疾病,有保健强壮作用。改善失眠、头晕耳鸣、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强身健体。
改善前列腺良性增生,慢性前列腺炎等。
任脉灸除了三伏天和三九天治疗外,还可以结合24节气进行治疗。中医认为,季节交替阴阳变化之时,正是机体适应能力和抵抗力减弱之际,也是疾病加重、诱发宿疾或易生新病的时期。若在这个关键时刻,应用任脉灸疗法来调节阴阳,帮助机体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规律,能最大限度调动机体的潜能以应变环境、抵抗疾病,则有助于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伏前预灸-补肾阳,强心阳:2024年7月05日-7月14日,共10天
初伏灸-通任督,促循环:2024年7月15日-7月24日,共10天
中伏灸-梳肝气,健脾胃:2024年7月25日-8月13日,共20天
末伏灸-暖下焦,强收藏:2024年8月14日-8月23日,共10天
伏后加强灸-强脾肾,固本元:2024年8月24日-9月02日,共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