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节气灸 | 暑热交织中的身体调养之道

文摘   2024-08-07 08:00   江西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


立秋一般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但对很多人来说,立秋在身体感受上的变化并不大。“秋老虎”的余威甚于夏热。





虽然还很热,但从第一片梧桐叶子落下开始,天地间阴阳之气的变化已经悄悄转换了形势。立秋是一年圆运动的起点,阴阳之气由夏长转为秋收,由浮转为降,人体气血亦同,要开始为来年春夏的生长蓄积能量了。



立秋·养生的“收”与“养”


天地四季的自然法则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形态呈现,循环往复。而秋的本质是“收”立秋的到来标志着我们已经入“收”的状态。因此我们的生活起居方面要围绕“收”字做文章,才是秋季养生的根本。





立秋撞上三伏天,养生谨防“秋老虎”

立秋已至,然而正值三伏天的中伏阶段,暑热依旧肆虐,我们需警惕“秋老虎”的余威。此时,防暑降温工作依然重要,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烈日下,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适时使用遮阳工具和防晒产品。同时,随着昼夜温差的逐渐增大,夜晚和清晨时分需适当增添衣物,以防感冒侵袭。

在饮食方面,我们应以清淡、易消化为主,多吃富含水分和维生素的蔬果,帮助身体排毒降温。此外,还可以适量摄入一些具有润肺、生津功效的食物,如百合、银耳等,以缓解秋季干燥带来的不适。




立秋养生---收敛阳气

立秋之时,自然界的阳气逐渐由外而内,趋于收敛与沉降。人体亦需随之调整,采取恰当的养生策略,以顺应这一节气变化。

此时,保持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尤为重要。早睡不仅能帮助身体更好地修复与调整,还能促进阳气的蓄积,为身体储备能量。而早起则能让肺气得到充分的舒展,呼吸清晨的新鲜空气,有助于提神醒脑,增强身体的活力。此外,早睡早起还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对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积极作用。




立秋养生---养肺护肝


立秋养生,重在养肺护肝,以应时令之变。肺与秋季相应,如同金秋之色,主收敛与润燥。秋季干燥,易伤肺津,故需着重润肺、养阴、润燥,以保护这“娇脏”免受秋燥侵扰。


同时,秋季金气旺盛,依五行相克之理,金克木,因此肝气肝血易受影响,导致视力等眼部功能或有下降之虞。鉴于此,立秋养生需双管齐下:一则润肺,可多食梨、百合、银耳等润燥之物,以滋养肺阴,抵御秋燥;二则护肝,宜早睡以养血,早起以疏肝,保证充足的睡眠,促进肝气顺畅,有助于眼睛健康。


此外,把握三伏立秋前后的黄金时段,进行身体调养,尤为关键。此时借助自然界的阳气与身体内部的正气,可有效祛除体内寒气与湿气,达到“冬病夏治”或增强体质的目的。





立秋·艾灸的好处

我们都知道夏季是一年之中最好的艾灸季节,可通过艾灸来调理一下慢性疾病,也就是“冬病夏调”。那么立秋后,虽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是阴气开始旺盛起来,阴气将要获得主导权,此时阳气沉浮,逐渐进入封藏的时候,阳气深藏起来,不要被外界的寒冷所损耗。


中医认为,肺属金,为阳中之阴,秋季干燥,气燥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产生疾病。立秋时节灸疗可调理肺经,养护肺部,可达到宽胸理气,温养驱寒,改善睡眠的作用。





同时立秋做艾灸对身体非常好,在换季时可以增强身体阳气,如同建房必须做好地基处理,只有保证牢靠的地基,房子才能持久牢固。

艾灸给身体增补阳气也就是给身体地基加固处理。不能将夏天的湿寒之气带至秋季,延至到冬季,减少秋冬季常见不适。




总而言之,立秋时节,天地人之气开始由阳转阴,从火归金,通过艾灸我们能够更好地顺应这一时节,强身健体,防邪抗病。


文案来源:综合网络编辑整理;
图片来源:AI作图及拍摄;
内容声明:供交流学习使用(非商业目的)如有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圣透灸医养课堂
灸一堂系列产品之圣透灸,在传统中医艾灸上结合了传统悬灸特点。克服了艾灸临床运用中耗费人力,开创了替代人工艾灸治疗的先河。它解决了无意中会被灼伤、多角度控制艾灸温度和燃烧速度。体现企业理念“传承国医经典,开创精准灸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