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得好:“不识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
五运六气是中医学的核心所在,它在《内经》中占的比例有三分之一还多,懂了五运六气,你才有可能成为大医!
那么何为“五运六气”呢?简单总结以下:
五运:通过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象征五行(木、火、土、金、水),进一步关联到五音(角、徵、宫、商、羽)和人体五脏(肝、心、脾、肺、肾)。这种关联不仅揭示了人体内部环境的和谐与平衡,还反映了外部自然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六气:指的是风、寒、暑、湿、燥、火六种自然气候现象,它们的变化对人体的健康状态有着直接的影响。其中,“天气”和“地气”的区分强调了天体运动和地球固定状态对气候形成的不同作用。
总的来说,从年干推算五运,从年支推算六气,并从运与气之间,观察其生治与承制的关系,以判断该年气候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这就是五运六气的基本内容。
中医治病强调“治标治本”,而五运六气理论则揭示了“本”的实质,即人体的内在平衡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通过调节体内环境,使之与外部自然环境相适应,是中医治疗的核心思想。
古语有云:千寒易除,一湿难去,寒湿是万病之源。
我们知道2024年是甲辰龙年,也是进入全新的20年——九紫离火运的头一年,一切将有新的开始。这一年可以说很特殊,它既是闰年又没有立春,也是非常容易动荡的一年。甲辰,甲为木,辰为土,木克土,根据2024五运六气的特点,今年上半年一定是寒冷为主,而下半年则以偏湿为主,湿气横行可导致频繁的降雨和气候变化。
湿邪不化,肾阳常不足,病位多侵袭脾肾,所以今年人体的脾胃系统和肾系统容易受邪,容易身体酸痛,腹痛、脚底痛,四肢乏力等,同时会感觉脾胃都湿乎乎的,脾胃“喜燥恶湿”,越是湿气重,脾胃就越难受。所以今年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脏器有:肾,脾,肝;祛湿、护肾、健脾是重点。
随着夏季的深入,我们不仅要熬过“五毒月”“九毒日”,也即将迎来每年最为炎热的时段——三伏天。2024年的三伏天呈现出了一系列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不仅体现在气候的极端性上,还对我们的生活健康产生深远影响。
中医上讲,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节,三伏天出现在小暑(7月6日)和处暑(8月22日)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人体内的阳气也随之上升,同时气血充盈、经络通畅、腧穴敏感,是人体扶阳理气、激发正气的最佳时机。此时以温阳药物驱散体内阴寒之气,将冬季疾病遏制于萌芽,可对防治疾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那么三伏灸到底能干什么?
破三冰,又称破三寒,指的是三伏灸可以有效调理宫寒、胃寒、关节寒。这三种寒气致病的根本原因,是体内阳气不足,无法将盘踞在深层的湿寒之气排出体外。
三伏灸借助天地间鼎盛的阳气,配合纯阳之性的艾灸,搭配对症的穴位,可以让阳气直达病灶,排出湿寒,达到“破三冰”的效果。
三浊,指的是人体内的浊气、浊水和浊物,当我们生气而又无法及时解郁时,浊气产生;体内湿气过盛,形成浊水;肠胃功能不足,宿便堆积,形成浊物。
三浊会消耗体内阳气,阻塞经络畅通,最终形成虚寒或湿寒体质,淤堵之下,各种问题纷沓而至,令人烦不胜烦。三伏天艾灸,可以温经散寒,化瘀散结,打通三浊的正常排出通道,以阳气为动力,带动三浊泄出。
五毒,一说指水毒、脂毒、淤毒、痰毒、气毒,又一说指痰毒、血毒、淤毒、脂毒、酸毒,泛指体内堆积的毒物杂质。
三伏天天气炎热,身体毛孔大部分时间处在张开的状态,汗液是排出毒素的一大方式,配合艾灸调理肝肾,补充阳气激发出体内深层的毒素排出,可以有效“清五毒”。
中医中的六淫,指的是风,寒,暑,湿,燥,火等外感病邪的统称。预防六淫,要本着“正气内存,邪不可干”的原则,提高身体素质,也就是通常说的免疫力。
祛除体内已有的六淫,则需要补充阳气,让体内重新回到阴阳和谐的状态,把病邪排出。而艾灸作为“地之阳”正是补充阳气的最好选择。
今年的三伏天被赋予了“晚入伏,超长伏”的特殊标签。除了初伏、中伏、末伏这3个阶段,三伏的“首尾”也很重要——“首”就是伏前灸,“尾”就是伏后灸,“首尾相连”才算构成一个完整的圆,才能实现调养周期循环。
圣透三伏灸不仅是冬病夏治,更适合改善体质提升免疫!把握今夏三伏天这60天的时间好好养生,给自己的身体一个机会,让圣透三伏灸给您一套全方位的健康医养方案,把积攒多年的寒湿和埋藏很深的病根往外排一排,让身体能够更好地适应自然气候变化,提高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享受和谐美好的生活。
伏前预灸-补肾阳,强心阳:2024年7月05日-7月14日,共10天
初伏灸-通任脉,促循环:2024年7月15日-7月24日,共10天
中伏灸-梳肝气,健脾胃:2024年7月25日-8月13日,共20天
末伏灸-暖下焦,强收藏:2024年8月14日-8月23日,共10天
伏后加强灸-强脾肾,固本元:2024年8月24日-9月02日,共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