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燥不用慌,润肺养生有妙招
文摘
健康
2024-08-30 09:55
江西
随着秋雨的轻拂,大地渐渐披上了一袭凉爽的外衣,却也带来了干燥的气息。在中医理论中,秋季被视为燥邪当令之时,而肺作为“娇脏”,最易受燥邪侵扰,故而秋季养生,重在滋阴养肺、润燥生津,以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境。
《黄帝内经》有云:“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秋季养生,首要在于调整作息,遵循“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的原则,以顺应自然界阳气收敛的趋势。
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收敛神气,使肺气得以清宁。同时,适度的运动也是不可或缺的,如散步、太极拳等,既能活动筋骨,又能避免大汗伤津,保持体内阴阳平衡。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强调秋季饮食应“减辛增酸”。辛味食物虽有发散之功,但秋季肺气已盛,过食则易伤肝,导致肝气过虚。而酸味食物则能收敛肺气,滋养肝木,达到“金木相生”的和谐状态。因此,秋季应多吃如苹果、梨、山楂等酸味水果,以及百合、银耳、蜂蜜等滋阴润肺的食物,减少辣椒、姜等辛辣食物的摄入。中医艾灸疗法,以其独特的温通作用,成为秋季养肺的重要手段。肺俞穴,作为肺气转输之要穴,位于背部,是调理肺脏疾患的特效穴位。
秋季艾灸肺俞穴,不仅能温通肺气,缓解因秋燥引起的咳嗽、气喘等症状,还能增强肺脏功能,提高身体免疫力。同时,配合按摩肝经的太冲至行间穴,可有效疏散肝火,防止木火刑金,保护肺脏免受侵害,帮助我们更好地抵御秋季的寒冷与干燥。秋季万物凋零,易引人感伤。中医认为,情志与五脏六腑密切相关,过度的悲伤忧愁会损伤肺气。因此,秋季养生还需注重情志调养,保持心态平和,乐观向上。可以通过阅读、书法、音乐等方式陶冶情操,放松心情,使肺气得以宣发畅通。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让我们顺应自然规律,从多个方面入手,以润肺防燥为核心,养护好我们的身体与心灵健康。内容声明:供交流学习使用(非商业目的)如有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