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后加强灸 | 强脾肾固本元,为秋季健康保驾护航

文摘   健康   2024-08-24 13:30   江西  



三伏天,这漫长而闷热的40天,终于悄然结束了。虽说酷暑难耐,陪伴我们度过了整个夏季,但也为我们带来了宝贵的健康养生时机。这40天被细分为伏前、初伏、中伏、末伏,而如今,我们已步入最后的阶段——伏后,即出伏的首日。





今年三伏灸的养生中,我们经历了多个阶段:伏前补肾阳、强心阳,初伏通任督、促循环,中伏疏肝气、健脾胃,末伏暖下焦、强收藏。而今,我们迎来了最后一步——伏后强肾固本或许有人会疑惑,三伏灸不是仅限于三伏天吗?为何出伏后还需继续艾灸?

事实上,圣透三伏灸是一套系统的养生方法,涵盖了伏前、初伏、中伏、末伏以及伏后这五个关键阶段。若仅在某一阶段进行一两次艾灸,而未进行系统的养生,将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艾灸的精髓在于持之以恒,伏后的艾灸有助于巩固之前的成效,进一步提升机体免疫力。




除了艾灸,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倍加注意。因为从出伏到秋分的这段时间,气温波动大且频繁,人体易受外邪侵袭,导致疾病缠身。此时,昼夜温差加大,人们容易感冒、感染风寒,尤其是心血管疾病、高血压、肥胖等高危人群,更需警惕温度的急剧变化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




进入秋季,气候逐渐干燥,人们常会出现口干舌燥、鼻咽燥涩、皮肤干枯、干咳少痰、大便干结等问题。这是因为肺受到秋燥的伤害。

因此,秋季养肺至关重要。中医认为,秋天燥邪与寒邪最易伤肺,此时可通过艾灸相应穴位如肺俞、气海、太渊、合谷等,来调肺气、润肺阴,改善干咳少痰、便秘、皮肤干燥等症状。




出伏后的养生,需牢记以下三点:


  1. 穿衣多一点,防感冒:出伏后,气温虽不会骤降,但早晚已显凉意。建议早晚外出时携带薄外套或围巾披肩,以防受凉。使用空调时也要注意,尽量避免在夜晚睡觉时长时间开启,以免寒气入侵身体。
  2. 饮食润一点,助养肺:秋季气候干燥,应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莲子等,以避免燥邪伤害。同时,减少辛辣、性热及寒凉食物的摄入,多喝水,可适量饮用蜂蜜水以润肺祛燥。
  3. 睡得早一点,防秋乏:出伏后,人们易感到疲乏。这是正常现象,可通过调整作息、增加睡眠时间来缓解。建议比平时多睡1小时,午休时可闭目养神或午睡片刻。同时,加强锻炼也有助于提振精神。




伏前预灸-补肾阳,强心阳:2024年7月05日-7月14日,共10天

初伏灸-通任督,促循环:2024年7月15日-7月24日,共10天

中伏灸-梳肝气,健脾胃:2024年7月25日-8月13日,共20天

末伏灸-暖下焦,强收藏:2024年8月14日-8月23日,共10天

伏后加强灸-强脾肾,固本元:2024年8月24日-9月02日,共10天


文案来源:综合网络编辑整理;
图片来源:AI作图及拍摄;
内容声明:供交流学习使用(非商业目的)如有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圣透灸医养课堂
灸一堂系列产品之圣透灸,在传统中医艾灸上结合了传统悬灸特点。克服了艾灸临床运用中耗费人力,开创了替代人工艾灸治疗的先河。它解决了无意中会被灼伤、多角度控制艾灸温度和燃烧速度。体现企业理念“传承国医经典,开创精准灸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