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入末伏,我们迎来了夏季的最后一段炽热时光,也是自然界阳气由盛转衰、夏秋交替的关键时期。
古语云:“秋来伏不去”,形象地描绘了这一时期既含初秋的凉爽预兆,又保留夏日余温的复杂气候特征。末伏之际,白昼犹热,夜晚渐凉,湿热交织,正是人体养生调整、顺应天时的重要时刻。
中医认为,阳气乃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生理机能的原动力。而现代人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寒湿体质者比比皆是,成为了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末伏作为三伏天的尾声,虽天气多变,但天地间阳气依旧旺盛且温和,是调理身体、温阳祛湿的黄金时期。
艾灸下焦,温肾健脾: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末伏艾灸应着重于滋养脾肾。通过艾灸关元(腹部九宫格)、三阴交、大椎五穴、肾腧、涌泉等穴位,可以温补肾阳,强健脾胃,促进气血生化,提升机体抵抗力。 祛湿排寒,净化体内环境:针对寒湿体质,艾灸可通过其温热之力,促进体内湿寒之气的排出,改善身体微循环,恢复身体自然平衡。 顺应天时,蓄积阳气:末伏虽为夏末,但阳气依然浓烈且温和,此时艾灸,既能补充夏日消耗的阳气,又能为即将到来的秋冬季节储备足够的阳气,确保身体阳气充足,抵御寒冷侵袭。
伏前预灸-补肾阳,强心阳:2024年7月05日-7月14日,共10天
初伏灸-通任督,促循环:2024年7月15日-7月24日,共10天
中伏灸-梳肝气,健脾胃:2024年7月25日-8月13日,共20天
末伏灸-暖下焦,强收藏:2024年8月14日-8月23日,共10天
伏后加强灸-强脾肾,固本元:2024年8月24日-9月02日,共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