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伏夏秋交替 | 灸暖下焦,藏阳祛湿

文摘   健康   2024-08-14 10:03   江西  



步入末伏,我们迎来了夏季的最后一段炽热时光,也是自然界阳气由盛转衰、夏秋交替的关键时期


古语云:“秋来伏不去”,形象地描绘了这一时期既含初秋的凉爽预兆,又保留夏日余温的复杂气候特征。末伏之际,白昼犹热,夜晚渐凉,湿热交织,正是人体养生调整、顺应天时的重要时刻





末伏养生,艾灸护阳


中医认为,阳气乃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生理机能的原动力。而现代人由于生活习惯的改变,寒湿体质者比比皆是,成为了不容忽视的健康问题。末伏作为三伏天的尾声,虽天气多变,天地间阳气依旧旺盛且温和,是调理身体、温阳祛湿的黄金时期





寒湿入侵,警惕三途





晨练后急冲凉:清晨运动出汗后,毛孔大开,若立即冲凉,寒湿之气便趁机而入,损伤阳气。


汗湿遇空调:高温下汗水未干即进入冷气环境,汗水内闭,转化为体内寒湿,影响脏腑功能。

输液之寒:特别是儿童,过度依赖输液降温,寒凉药物及冰冷液体直接入体,不仅伤阳,还易导致脾胃寒湿,影响食欲与消化。





灸暖下焦,藏阳祛湿


由于末伏时期特殊的气候特点与人体状况,坚持做好末伏艾灸是调养身心的上乘之选艾灸以其温通经络、散寒除湿、扶阳固本的功效,帮助人体在夏秋交替之际顺利过渡,为秋冬季节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 艾灸下焦,温肾健脾: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末伏艾灸应着重于滋养脾肾。通过艾灸关元(腹部九宫格)、三阴交、大椎五穴、肾腧、涌泉等穴位,可以温补肾阳,强健脾胃,促进气血生化,提升机体抵抗力。
  • 祛湿排寒,净化体内环境:针对寒湿体质,艾灸可通过其温热之力,促进体内湿寒之气的排出,改善身体微循环,恢复身体自然平衡。
  • 顺应天时,蓄积阳气:末伏虽为夏末,但阳气依然浓烈且温和,此时艾灸,既能补充夏日消耗的阳气,又能为即将到来的秋冬季节储备足够的阳气,确保身体阳气充足,抵御寒冷侵袭。





我们倡导圣透三伏灸调理,不仅是对传统养生智慧的传承,更是为现代人顺应自然、调养身心提供一种中医绿色健康的选择

在这个夏秋交替末伏时刻,让我们以艾灸为媒,温阳固本,祛湿排寒,为健康加分,迎接更加美好的季节。无论你之前是否坚持还是错过了初伏或中伏的艾灸良机,此时此刻只要抓住了末伏灸,都是一次调养身体的最佳时机


伏前预灸-补肾阳,强心阳:2024年7月05日-7月14日,共10天

初伏灸-通任督,促循环:2024年7月15日-7月24日,共10天

中伏灸-梳肝气,健脾胃:2024年7月25日-8月13日,共20天

末伏灸-暖下焦,强收藏:2024年8月14日-8月23日,共10天

伏后加强灸-强脾肾,固本元:2024年8月24日-9月02日,共10天


文案来源:综合网络编辑整理;
图片来源:AI作图及拍摄;
内容声明:供交流学习使用(非商业目的)如有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圣透灸医养课堂
灸一堂系列产品之圣透灸,在传统中医艾灸上结合了传统悬灸特点。克服了艾灸临床运用中耗费人力,开创了替代人工艾灸治疗的先河。它解决了无意中会被灼伤、多角度控制艾灸温度和燃烧速度。体现企业理念“传承国医经典,开创精准灸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