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人体易受湿邪侵扰。
此时,阳气生发,肝气旺盛,是扶阳祛病的好时机。
艾草具有祛湿、散寒、消炎、止血等多重功效,民间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说法。清明时节的艾草鲜嫩可口,不仅可以制作美食,还适用于脾胃虚寒、慢性腹泻、痛经等人群食用。
艾灸利用艾叶的温性特性,调和阴阳,温通经络,驱散寒邪。能够养肝补阳,祛除湿气,有效预防春季多发病。
春季阳气渐升,与艾灸的阳热相结合,更能温补阳气,祛病保健。
针对清明时节的常见问题,如感冒、脾胃不佳、痰湿体质、手脚冰凉及关节疼痛等,艾灸都有相应的调理方法。
例如,清明时节,风多雨密,风邪湿气易侵体。春雨绵绵,细菌病毒滋生,正气不足易感冒。大椎穴为阳脉之海,灸之可解表通阳,预防感冒之患。
又由于雨水丰沛,内湿易生,脾胃功能易受损。口淡、食欲减、腹胀腹泻,皆为湿困脾胃之兆。灸足三里、中脘、脾俞和胃俞,可调理脾胃,恢复消化之常。
而痰湿体质者,痰多胸闷,易困乏力,形体肥胖。丰隆穴为祛痰要地,搭配足三里,健脾化痰,祛湿效果更佳。
另外手脚冰凉,多因肾阳不足,阳气不达四肢。灸命门、肾俞补火助阳,灸中脘疏通中焦,使阳气温煦四肢,改善冰凉之症。
清明湿气重,易生湿邪,此时关节疼痛也是频发。实则一切风寒湿邪,皆因阳气不足。督脉为阳脉之海,灸大椎、身柱、至阳、命门四穴,激发阳气,温煦脏腑,御邪防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