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海拾贝|学科语文研究生的好书推荐(第四期)

文摘   2024-11-30 21:30   河南  

学科语文进!

一人推荐一本好书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

穷理之要莫先于读书。”

读书让人保持思想活力,

得到智慧启发,

滋养浩然之气。

 ——《人民日报》



《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

作者

于漪

ISBN

978-7-303-19125-3

发行时间

2006年3月1日

图书类型

教育类

一、


作者简介

于漪,女,1929年2月7日出生于江苏镇江,汉族,中共党员,“人民教育家”获得者,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上海退役军人学院名誉院长。

于漪于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8月正式参加工作;1958年任教于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历任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校长、名誉校长;1997年7月任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2010年2月获评为“2009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 ;2019年获得国家“人民教育家”称号。

于漪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事业,致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推动全中国语文课程教学综合性改革。

二、


内容简介

《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是由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编写,2006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书籍。讲述的是古今中外教育家的成长规律——教育家成长的内因主要在于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敬业精神、创新实践、开拓精神,同时也需要外部条件的支持。学校、教育部门、政府乃至全社会,应当共同创造教育家成长的条件和环境,使中华大地不断涌现出走向未来、走向世界的教育家。

三、


本书特色

(一)教育理念的深度与广度:书中深入探讨了于漪老师的教育理念,包括她对教育的全面理解、对学生的关爱以及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关注。这些理念不仅体现了于漪老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执着追求,也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教育思想资源。

(二)多元化教学策略的应用与成效:书中详细记录了于漪老师的教学实践,包括她的教学方法、课堂管理以及与学生的互动等。这些实践案例生动具体,展示了于漪老师在教学中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读者提供了实用的教学参考。

(三)教师专业发展路径探索与实践:书中不仅关注于漪老师个人的成长经历和教学实践,还为广大教师提供了成长和发展的指导。书中强调了教师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感,鼓励教师不断追求进步和创新,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语言表达的生动与独特:于漪老师的教学风格独特,她善于用情感去感染学生,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这种风格在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于漪老师的教学魅力和人格魅力。

(五)对时代趋势的洞悉与把握:书中反映了当时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和挑战,如素质教育的实施、教育改革的推进等。这些问题和挑战对于当前教育工作者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是一本充满智慧和启发的书籍,它不仅展示了于漪老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成果,也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思考空间。

四、


书单推荐语

“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这是于漪老师的座右铭,也是于漪老师的精神写照。本书富有诗意地娓娓道出教与学、理论与实践、教师与学生、做人与为师的辩证关系,充盈着于漪老师谦逊、执着、负责的精神以及她对于教育工作的热爱,有助于增强读者对教师和教育的理解与认同。

五、


优质书评

谈到语文教学,于漪老师是绕不开的重要人物,她的教育教学观从实践出发,立足学生主体,紧扣时代脉搏,值得广大教师学习借鉴。

《于漪与教育教学求索》的第三部分选取了于漪老师四个教学实践,每一个教学案例清楚的展示了于漪老师的课堂风格和教学特点。透过于漪老师的教学,我们会感受到语文课熔思想、知识、能力、素质于一炉,课堂教学内容充实而不干瘪,教学方法也是灵活多变的,四个教学案例看完,丝毫不会厌倦。同时,课堂的节奏把握得很好,对教材深入研究,分清主次和重点,并且教学过程有疏密、有起伏。无论是语文教育理论方面还是实际的教学过程,看完此书感觉收获颇多。于漪老师的教学风格是她多年教学摸索总结形成的,教学之初我们可以模仿借鉴,但不能一味的照搬照抄,更重要的是学习和总结她的方法和经验,其根本还是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手段。

六、


书籍目录

向下滑动查看书籍目录


《钱梦龙与导读艺术》

作者

钱梦龙

ISBN

9787303202720

发行时间

2016年8月1日

图书类型

教育类

一、


作者简介

钱梦龙(1931年2月—2024年5月)江苏嘉定(今上海市嘉定区)人 ,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曾任上海市民办桃李实验学校校长,兼任语文教育艺术研究会会长;曾兼任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学科审查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材特约编审。长期从事语文教学、成绩显著。著有《语文导读法探索》、《导读的艺术》、《和青年教师谈语文教学》等。

二、


内容简介

这是一个产生教育家的时代。《钱梦龙与导读艺术》一书详细阐述了语文导读法。这一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旨在通过自读式、教读式、练习式、复读式等基本课型,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书中不仅介绍了导读法的理论基础,还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展示了导读法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和效果。

三、


本书特色

(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本书不仅对“导读法”进行了理论阐述,还通过钱梦龙老师的教学实例和课例分析,展示了该理论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导读法的精髓。

(二)注重激发学生内在动力,塑造主动学习者:书中反复强调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钱梦龙老师认为,语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兴趣,而教师则应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和应用。

(三)细化课程设计,深度制定教学方案:在书中,钱梦龙老师详细描述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具体做法和心得体会。他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善于捕捉学生的细微变化,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这种对教学细节的关注和把握,使得他的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需求,也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打破壁垒,展现平等对话的力量:钱梦龙老师提倡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关系。他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思考方式,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疑问,与教师共同探讨问题的答案。这种平等对话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五)以人为本,体现人文关怀的价值:作为一位有着丰富教学经验的老教师,钱梦龙老师在书中多次表达了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深切关注。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分享,能够为更多青年教师提供借鉴和启示,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钱梦龙与导读艺术》的写作特色主要体现在理论实践结合、强调学生主体性、注重教学细节、倡导平等对话以及体现人文关怀等方面。这些特色使得该书不仅具有学术价值和理论深度,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读性。

四、


书单推荐语

《钱梦龙与导读的艺术》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教学方法的书籍,它更是一种教育哲学的体现,一种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在这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从这本书中汲取智慧,不断提升自我,共同为培养更多有创造力、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学生而努力。无论你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初入教坛的新星,此书都将是你案头不可或缺的宝贵资源,引领你在教育的征途上不断前行,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五、


优质书评

“导读”一直是每位语文老师都渴望掌握的方法,甚至将它尊为语文学科环节设置中的“艺术”。导读,是对“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最为理想化的方式体现。钱梦龙老师在语文教学界,则是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将导读这门艺术,完美地诠释给世人。

本书主要针对语文教学的导读法展开,其中不仅有对于这一方法的解读和再现,还有对钱梦龙老师本人在语文教学方面的探索与开发。“导读”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它所关心的,是学生在学习阅读的过程中怎样从优秀读物中汲取精神养料,完成健全人格的塑造。因此,语文导读法拒绝教师匠,它所需要的,是“导师型”的语文教师。

六、


书籍目录

向下滑动查看书籍目录


《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

作者

韩素静

ISBN

9787567540057

发行时间

2015年9月

图书类型

教育类

一、


作者简介

韩素静,河南省名师、濮阳市名师,河南省濮阳市油田教育中心语文教研员。曾荣获“河南省最具影响力教师”特别奖,以及 “河南省最具成长力教师” “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称号。河南师范大学、信阳师范大学国培班特聘讲师,《班主任》《教师博览》《福建教育》封面人物,《中国教师报•教育家周刊》推介人选,被誉为“用阅读和写作点亮教育人生的传奇教师”。

二、


内容简介

《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是韩素静在长期亲身教学和大量听评课基础上用心写就的总结和反思。书中有对源自教学一线的大量课例的翔实记录和精心剖析,涉及新授课、讲评课、听读课等多种课型和多个教学环节,通过从不同角度对不同走向的课例进行解读,挖掘其精妙与遗憾之处背后的原因,并对如何实现高效语文课堂提出了具体而有效的策略,对广大一线教师具有指导和借鉴作用。

三、


本书特色

(一)真实生动的教育案例:书中记录了大量源自教学一线的真实案例,涵盖新授课、讲评课、听读课等多种课型和多个教学环节。通过对这些案例的详细剖析,作者揭示了课堂教学中的精妙之处和存在的问题,为读者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二)深耕知识沃土的教学信念:韩素静强调语文教学应回归本质,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她提倡通过阅读、写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注重教学方法的实用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三)精雕细琢的教学艺术:书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的教学策略,例如:如何有效进行朗读训练、如何处理课堂上的突发情况、如何设计高效的课堂活动等。这些策略不仅具有可操作性,而且能够在实际教学中取得显著效果。

(四)润物无声的教育力量:韩素静在书中多次提到教师应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努力为他们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她认为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关注他们的成长过程。

(五)全面深刻的自省意识:作为一本总结和反思的著作,《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教学经验,还体现了她不断反思和自我提升的精神。这种精神激励着广大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和进步。

综上所述,《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通过真实生动的案例分析、深刻的教学理念、细致的教学策略、人文关怀的教育态度以及反思与自我提升的精神,展现了其独特的写作特色。

四、


书单推荐语

《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是韩素静老师在长期亲身教学和大量听评课基础上用心写就的总结和反思。她将自身感悟与经典课例相结合,挖掘精妙之处以供借鉴,指明遗憾之处以供思考,并提出可行的改进策略,力求让语文课堂有力度、有深度、有真情、有趣味。何为“朴素”?就是“质朴、实在、有效”。对于一位语文教师来说,如何上好一堂朴素的语文课,让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基本技能的训练在语文课堂落地生根,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成长打下扎实基础,可以在书中寻得答案。

五、


优质书评

韩素静老师的《上一堂朴素的语文课》不仅是韩老师长期教学经验的总结,也是对当前教育方式的一种反思和呼吁。在阅读过程中,我被韩老师对于语文课堂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深深吸引。朴素的课堂要对纯电子化教学说不、对教参的绑架说不,朴素的课堂可以赢在细节,朴素的课堂可以让思考在场,朴素的课堂更因真实而出彩……教育教学,是一场修行,我们都还年轻,修行在心,实践在行。

六、


书籍目录

向下滑动查看书籍目录


《听窦桂梅老师评课》

作者

窦桂梅

ISBN

9787561782644

发行时间

2011年2月1日

图书类型

教育类

一、


作者简介

窦桂梅,现任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博士生,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首都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研究所副所长,国家重点课题语文教材编写组的编委及编写人员。已出版《窦桂梅与主题教学》《做一名有专业尊严的教师》《窦桂梅的阅读课堂》《跟窦桂梅学朗读》《玫瑰与教育》《听窦桂梅老师讲课》等多部个人专著。作为教育部更新观念报告团成员之一,在人民大会堂作过《为生命奠基——语文教改的三个超越》的报告。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等称号,曾被提名为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被评为“建国六十年来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家”之一。

二、


内容简介

《听窦桂梅老师评课》是一本由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长窦桂梅编写的教育图书,于2011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精选了窦桂梅对二三十节课(包括各个学科)听课时的感受和评价。她认为真正的评课应该给予教师真正超越他原有水平的营养,评课时首先要建立一种思维方式,站在被评课人的角度想问题,不能听了就评,信口开河,而应该想清楚,被评课的这位教师最需要的是什么,你评课的重点是什么。而且,不能仅仅用“耳”听,用“笔”记,用“嘴”说,还应该在更广阔、更宽松的学术空间内,建立志同道合的“引领”关系。本书对小学各个学科教育工作者都会有所启示,窦桂梅校长对各个学科的课的评价可以为他们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引领”。

三、


本书特色

(一)多元智慧,构建全面认知:不仅聚焦于语文学科,还涵盖了数学、英语、体育、科学等多个学科的课堂教学评价。这种跨学科的视角有助于读者从更广泛的教育领域汲取经验和智慧。

(二)智慧灯塔,专业的导向作用:书中强调评课应给予教师超越其原有水平的营养和专业上的引领,旨在建立一种志同道合的“引领”关系,而不是简单的评判或批评。

(三)知行合一,实践中的智慧:通过对具体课堂案例的分析,为教师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诗歌教学等方面提供了实用的指导和建议,同时关注课堂应变能力、教师语言运用以及重难点把握等实际教学问题。

(四)智慧之花,点燃思维之光:引导评课者站在被评课教师的角度思考问题,避免盲目评价,而是深入分析教师最需要的是什么,评课的重点应该放在哪里,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和自我反思。

(五)心灵触动,情感共鸣的力量:窦桂梅老师的评课语言真挚,能够与读者产生情感共鸣,让读者感受到她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对教师成长的深切关怀。

《听窦桂梅老师评课》一书不仅是一部评课的指导手册,更是一部能够启迪教师智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宝贵资源。

四、


书单推荐语

窦桂梅老师“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书中得到了生动而深刻的诠释。她强调教育的核心在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这一理念如同一股清新的春风,吹散了传统教学的沉闷,激发了教师对教学创新的热情,促使他们不断探索如何让学生学得更好、更开心,从而打造出更加生动有趣、效果显著的课堂。经历了千百年的相持后,我们终于看到了战胜贫困的曙光。胜利在向我们招手,更加美好的未来需要我们共同创造。

五、


优质书评

窦老师是个对语言极度敏感而细腻的教师。在听课中,她敏锐地发现授课教师三言两语的导课有了问题,提出老师要梳理孩子们的发言;她敏锐地发现教师的评价用语只是“好”“真好”“真棒”等笼统空洞的词语,提出教师要从自己说的每一句话开始,自觉地“漂洗”教学中的杂质,每一处都力争显现出语文的真面目;她敏锐地发现教师在课堂上缺少调控能力,建议教师必须让那些喜欢抢先的学生知道,和他一起学习的还有几十个小朋友;她敏锐地发现现在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不是真正的对话;她大胆地对《印度洋上生死夜》一课提出道德上的质疑……就这样,带着一颗敏感而细腻的心,窦老师走过了"课文﹣语文﹣课程"的历程,不仅仅是自己在成长,窦老师更是个专业引领的导航者,她通过"共读、共评、共写"的方式打造了一个优秀的团队。在她眼里,课堂,不仅仅是学生成长的地方,更是教师成长的平台,于是,她带领教师读书,听课,评课,写课。听课,要听出门道;评课,评得出名堂;写课,写得出水平。就这样,通过"共读、共评、共写",她把教师的专业尊严唤醒。

六、


书籍目录

向下滑动查看书籍目录


《与鲁迅相遇》

作者

钱理群

ISBN

9787108060600

发行时间

2018年1月

图书类型

文史类

一、


作者简介

钱理群,男,1939年1月30日生于四川重庆,祖籍浙江杭州,汉族。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1958年并入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1960年毕业。1960~1978年先后在贵州省安顺地区卫生学校、地区师范学校任教。1978年考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研究生班,师从王瑶、严家炎先生攻读现代文学,1981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留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现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并任清华大学中文系兼职教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鲁迅学会理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副主编。

二、


内容简介

本书是钱理群在告别北大讲坛之前的“最后一次演讲”的现场录音整理讲稿。钱理群试图把鲁迅还原到历史现场和时代氛围之中,对其生命足迹、思想脉络和文学作品一并进行“文本细读”。隐约回荡在这纸面和文字间的钱理群的苍老而暗哑的声音,在春日阳光漫漫的课堂中,把不再是神话人物和历史雕像的鲁迅与年轻学子们维系在一起。

三、


本书特色

(一)心灵沉浸,情感的全情投入:钱理群在书中全心投入,对鲁迅进行激情解读,超越了知识与学术的范畴。他的课堂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生命的慰藉、心灵的对话和思想的碰撞。

(二)历史现场感的追求:钱理群试图将鲁迅还原到历史现场和时代氛围中,通过对鲁迅生命足迹、思想脉络和文学作品的文本细读,让读者感受到一个活生生的鲁迅。

(三)个人独创性与开拓性:在研究中,钱理群不仅重视原始资料的发掘与积累,还追求个人独创性、想象力与开拓性。他的每一部重要作品都在内容、研究思路、视角、方法以及结构形式和叙述方式上有所创新。

(四)对现代文学的聚焦与探索:钱理群长期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教学与研究,他的研究不仅关注鲁迅个人,还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作统一的历史考察。

五)精神战士的形象的构建与演绎:钱理群在书中塑造了一个“孤独的精神战士”的鲁迅形象,这个形象贯穿全书,成为理解鲁迅的关键线索。

四、


书单推荐语

《与鲁迅相遇》这本书,不仅是对鲁迅作品的深入解读,更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心灵对话,让人在字里行间感受到鲁迅先生的思想力量和人格魅力。它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鲁迅,同时也能够激发人们对社会、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

五、


优质书评

读《与鲁迅相遇》,看到了不同时期,不同思想,不同追求的鲁迅,矛盾挣扎的,勇往直前的,沉默思考的,平凡普通的,哲学伟大的,真实清晰的,模糊虚幻的……一个复杂而完整的鲁迅,就这样立在了我们面前!

六、


书籍目录

向下滑动查看书籍目录


作者 | 河南大学2024级学科语文 常营玉

编辑 | 刘瑜勍 李梦柯

审核 | 刘永琪 吉慧杰 代 瑶

铁塔语文学刊
河南大学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创办。 语文教学与研究的理想平台,立足教育与思想,注重人文与学术。爱阅读,爱思考,爱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