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新”背景下高中语文深度读写教学研讨会,河南省实验中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中原名师张定勇老师参与中原名师专场读写交流讨论,并以“以文化人,多元融合”为主题,结合自身在中学语文深度读写教学二十五年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成果汇报。
一、深入挖掘读写结合,
引领教师卓越成长
在深度读写教研与名师工作室的引领下,张定勇老师在中原名师专场读写交流讨论中借助视频形式,研讨深度读写的育人价值,并介绍了名师工作室引领教师成长的四大路径:
一是聚焦读写教学研究。立足语文学科的崇高使命,培养真正的读书人,开发具有针对性的阅读校本课程与写作校本课程,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二是打造“一体两翼”课堂。在“一体两翼”与“本真”的教学理念的引领下,构建实用、完善的教学体系。
三是进行务实校本研究。即强化理论学习与课题研究;反复磨课,实现能力攀升;搭建学科论坛,展示个人风采,从而促进自身专业成长。
四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加强活动育人,培养学生家国情怀;坚持实践育人,鼓励学生参与作文竞赛;重视落实学科素养,使学生心有诗意,胸怀梦想。
二、以文化人,多元融合
张定勇老师结合自己在中学语文深度读写教学二十五年的探索与实践,从“文化传承与写作融合、以文化人与阅读融合、‘多元融合’实施路径以及工作室深度读写的具体实践”四个方面展开阐述。
在文化传承与写作融合方面,张老师提出两条有效策略:一是挖掘传统文化,丰富写作素材,如诗词歌赋、先秦诸子以及传统节日等;二是传承红色文化,彰显时代精神,如红色文学、延安精神等。
在以文化人与阅读融合中,张老师一方面强调通过文化角、知识讲座、诵读比赛等多元形式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同时从班级、年级以及学校各层面进行诵读、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辨精神,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另一方面强调文化视野的拓展与多元文化的理解,通过举办“共赏春花,同品红楼”文化沙龙、选修课程“豫派作家作品研究”等多种途径,启发多元文化理解。其中张老师以“茅盾文学奖”读写结合训练为例,要求联系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深入思考文学与时代的关系,展现独到见解,探求文学应紧跟时代脚步,深刻烙印时代特征,还是应超越时代局限,探寻永恒价值,书写精彩篇章,使学生在思辨中感悟文学的魅力与使命。
在“多元融合”实施路径方面,张老师主要从“历史融入语文、艺术与语文结合、古今文学对比以及中外文学交流”四条路径实践探索,形成了创新的深度读写教学模式,例如小组讨论项目式学习、注重评价学生综合能力、完善读写教学体系,开展线上线下的混合式教学。
在工作室深度读写的具体实践中,一是聚焦深度读写研究。开展《史记》整本书阅读、高考作文提升专题、CAP文学写作研究、河南家乡文化研究等选修课程,着力培养具备深厚阅读素养与良好写作能力的个体。二是打造本真有序的深度读写六环节。在“一体两翼”的基础上,打造“引——学——探——写——展”并结合生活实践与读写育人的实施路径,旨在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升学生写作境界。三是进行务实的专业阅读。鼓励教师多读书,共写读书报告;深入课题研究,力争研究优质化。积极探索阅读写作相关的深度读写教育实践,打造高标准读写“生态圈”,大力拓展师生阅读空间,高标准配足读写书籍;结合校本课程建设,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研学活动等,与团队、学科携手同行,幸福成长。
张定勇老师从“多元”“多维度”出发,为“深度读写”教研注入新活力。他深刻剖析读写结合的内在精髓,提出了四大教师成长路径,并在文化传承与写作融合、文化视野拓展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同时,注重创新教学模式,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体验。张老师的实践探索,不仅为高中语文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更为培养具备深厚文化底蕴的人才贡献了教育智慧。
END
作者 | 河南大学2023级学科语文 赵梦瑶 刘雅欣
编辑 | 吉慧杰 刘永琪
审核 | 朱梦新 肖淑敏 李梦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