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塔前沿 | “三新”背景下高中语文深度读写教学研讨会成功举办

文摘   2024-11-28 23:59   河南  



“三新”背景下高中语文深度读写教学研讨会成功举办


为了深入理解和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深刻论述,同时积极响应全国教育大会的精神和《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的各项要求,推进高中语文读写教学方式变革,2024年11月25日,由河南大学文学院、文心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河南省实验中学承办的“‘三新’背景下高中语文深度读写教学研讨会”在河南省实验中学艺体中心三楼报告厅成功举行。此次研讨会以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为背景,深入探讨了高中语文读写教学的深度改革与创新实践策略,汇聚了全国各地众多高中语文教育领域的专业人士。



与会的领导、专家有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顾之川教授,河南省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王瑞,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李海龙主任,文心出版社田明旺社长、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语文教育教研室主任杨亮教授,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教师发展部主任、中原名师项目管理办戢明主任。



研讨会开幕仪式

开幕式由河南省实验中学副校长李功毅主持,河南省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王瑞致辞。王瑞校长对各位领导、专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强调了基础教育在强国建设中的基石作用,深入阐述了深度读写的意义,指出在当前信息化、知识化的时代,深度读写已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表达思想,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表达能力,并着重介绍了学校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的创新举措,如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和有效的教学设计,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读写能力。此外,王校长还分享了河南省实验中学在教师专业发展上的努力,包括教科研并重的教师培养模式、名师工作室的建设以及吸纳优秀教师等。他特别提到,学校需要各位专家的专业引领和真诚指点,共同推动语文教育的新发展。在全面推动三新改革的背景下,河南省实验中学正积极迎接新的挑战,力求实现新的全面发展。

河南省实验中学党委书记、校长王瑞致欢迎词

随后,李海龙主任发表讲话,他表示,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在高考中的地位不言而喻。本次研讨会聚焦高中语文深度读写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思维品质和文化自信。李主任对河南省实验中学在深度读写教学方面的探索表示赞赏,分享了全省在阅读教学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强调阅读教学对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至关重要,河南在这方面已取得长足进步。最后,他希望参会教师能够积极参与交流对话,与专家、同行广泛探讨教学方法,将所学运用到未来教学实践中,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呼吁各学校加强语文教学管理,优化教学环境,为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有力保障。

河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李海龙讲话

开幕式最后,来自河南省实验中学之韵朗诵社的同学们以饱满的情感朗诵了他们在第六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诵读中国”经典诵读大赛(河南赛区)中荣获一等奖的作品:《唐诗里的中国》与《永不消逝的声音》,展现了他们高超的朗诵技巧和对于深厚文化底蕴的传承与弘扬。

之韵朗诵社的同学们表演《唐诗里的中国》

之韵朗诵社的同学们表演《永不消逝的声音》



专题讲座

朗诵结束后,杨亮教授开展了题为“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深度写作教学研究”的学术讲座。他从高中语文教材编排特点与写作任务梳理、以试题反观教学困境和以核心素养引领深度写作的措施三方面展开论述。

河南大学文学院杨亮教授专题讲座

首先,杨亮教授以统编高中语文教材的属性角度切入,突出强调教材编写呈现“强化立德树人教育,以人文主题为线索组织单元”、“以语文核心素养为纲,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落实学习任务群的要求”两大特点。同时,从横向与纵向角度对统编语文教材的写作任务安排分析研究,表明统编教材的写作任务以“任务”形式有机融入到各单元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中,提出“显性写作系统的剥离与融合”的观点。依据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阶段的课程标准对写作任务的递变要求,他指出高中语文教材的写作任务在写作内容、要求、素养评价等方面呈现多样化的价值追求。在深入教材提取“写作”任务教学要点的基础上,应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教学主体出发,以试题作文材料设计思路分析为切入点,明确学生在写作考试中的易混淆点,在教学中进一步引导学生培养关键信息提取、中心论点整合、素材有效组织、语音准确使用等能力。同时,针对教师在写作教学中文体意识淡薄、教学内容不系统、教学过程不系统、写作目的不明确等教学困境,杨亮教授依托教材,从学习任务群出发,并结合作文评分标准,为作文写作教学提供策略与建议。

下午,名师交流环节由中原名师们进行经验的分享。此环节由中原名师培育对象姜春春老师主持,余昆仑老师、张定勇老师、刘超老师进行了经验的分享。

余昆仑老师深入探讨了“名师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影响力”的核心议题。他首先强调,持续阅读与学习是基石。教师需不断积累文学底蕴,并深化专业阅读,将广博的知识巧妙地转化为教学实践中的智慧。

张定勇老师借助视频的形式,介绍了本工作室的研究成果。并指出名师工作室在引领教师专业成长的四大路径:聚焦读写教学研究、打造一体两翼课堂、进行务实校本研修、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张定勇老师进行中原名师专项分享

刘超老师在关于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发言中,精炼地提出了九大核心观点:一是悟透一句名言;二是读薄一部经典;三是做精一个项目;四是跟对一个良师;五是心系一所大学;六是结交一群伙伴;七是组建一个团队;八是根植一方沃土;九是推广一个成果。

刘超老师汇报成果

名师交流环节之后,会场进行专家讲座环节。首先,由顾之川教授进行主讲,主题是新时代背景下的语文教师学科素养与读写教学。演讲内容分为三大部分。首先,正确认识新课标、新教材和新高考。他围绕“三新”要求进行内容阐释,指出想要遵循语文教育规律、全面提升育人质量,就需要去深化新课程改革、教育教学改革、教育评价改革,主张面向全体教师,需要他们立足于立德树人。其次,把握“变”和“不变”。顾之川教授指出“变”的是课程理论、教育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不变”的则是掌握的语文工具,熟练的听说读写能力(即工具性);丰富的精神世界,较高的文化素养(即人文学)。教师其实最关键的能力是“实”与“活”。教师要“扎扎实实”的去教学,要有“灵活高效”的思维方式。这样才能选择出最适合学生的,对学生受益最大的教学方法。最后,守住语文的“根”和“魂”。语文教育的“根”就是中国文化,“魂”就是中国精神。顾教授的演讲,让我们明白,当语文教师应该做一名“杂家”,不能画地为牢,只守着语文的“一亩三分地”,应该广泛的涉猎各种知识,让自己变得丰富,这样才能教好语文这门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的学科。

顾之川教授专题讲座

接着,贾天仓老师作了题为《立足核心素养,关注进阶思维和评价》的专题讲座。贾老师立足核心素养,介绍了语文学科进阶思维的培养与提升以及评价促成的问题。先是梳理语文核心素养由双基到三维的转变,高考语文考试内容的更新,点明语文课程的应用性和基础性,并结合孙犁《荷花淀》的课堂实例,再次强调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性质。接着指出语文教学要关注形式与内容的整合问题,在充分理解新时代教育重点的前提下,注重情境的构建,培养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以高考情境化命题新趋势,做好主观性、综合性、开放性、应用性和探索性有机结合的课堂评价,综合发挥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选拔等多种功能。此外,他还引入布鲁姆的“高阶思维”概念,指出创新思维品质培养和逻辑思维能力优化的重要性。分别以《早发白帝城》和《窦娥冤》为教学示例,着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散、逆向思维的能力。最后,贾老师重申“找准教学定位、明确教学目标、理清教学思路、达成教学预期”这一理念。

贾天仓老师专题讲座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一语文备课组长史晓萍老师针对读写深度融合教学策略的落实作了一节生动直观的观摩课,她以必修上册第六单元中《师说》《反对党八股》《拿来主义》三篇课文为切入点,深入剖析了议论要有针对性的写作方法,巧妙地选取“夜骑开封”这一社会事件作为鲜活案例创设情境,设计以“特邀评论员”的身份,任选角度,进行评价,对此精心设计了三项学习活动,即用一句话概括发生的事件;用一两句话向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展开议论,并说明论证方法。以上三项活动旨在引导学生从不同维度对这一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她强调,议论应缘事载道,透过现象分析本质;同时,议论文创作需有“读者意识”,因“人”制宜;论证方法要恰如其分。史老师通过细致讲解与课堂实践,总结了议论文的创作方法,设计了评价量表。整个教学过程条理清晰,逻辑严密,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读写结合能力。

史晓萍老师授课

观摩课结束后,中原教研名家培育对象余昆仑老师对本节语文课进行深入点评。他指出,该课程通过设置真实案例和学习任务,有效推动了学习进程,充分展现了教学的思辨性,提升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时,课程引入了习作支架和评价量表,注重知识向策略的转化,助力学生掌握写作技巧。余老师建议,课程应强化思辨性和深度讨论,增强学生读者意识,提升教学设计灵活性和序列化,促进读写结合,并以专题性学习和关键能力训练为核心,进一步提升学生写作水平。针对高中语文课程新组织方式,应聚焦学习任务群,通过单元任务推动深度阅读与写作的无缝对接。高考趋势表明,读写深度理解至关重要,专题性学习与关键能力训练应并驾齐驱。

余昆仑老师指导点评

会议最后的成果汇报环节由河南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崔矿山老师主持,依次由张定勇、张云佳老师进行成果汇报。

河南省实验中学正高级教师、特级教师、中原名师张定勇老师根据他在中学语文深度读写教学二十五年的探索与实践,从四个方面展开阐述。文化传承与写作的融合方面,张老师提出两条有效策略,即挖掘传统文化,丰富写作素材;传承红色文化,彰显时代精神。在以文化人与阅读融合方面,强调可以通过文化角、知识讲座、诵读比赛等多元形式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达到浸润学生心灵的效果,同时拓宽文化视野,通过举办“共赏春花,同品红楼”文化沙龙、选修课程“豫派作家作品研究”等多种途径,启发多元文化理解。在“多元融合”实施路径方面,主要从历史融入语文、艺术与语文结合、古今文学对比以及中外文学交流四条路径实践探索,形成了创新的深度读写教学模式。在工作室深度读写的具体实践中,强调聚焦深度读写研究、打造本真有序的深度读写六环节、进行务实的专业阅读。积极探索阅读写作相关的深度读写教育实践,打造高标准读写生态圈,与团队、学科携手同行,幸福成长。

张定勇老师汇报成果

河南省实验中学高中教研组长、中原教学名师张云佳老师从三方面介绍了她的实践探索。首先是高中语文读写深度融合的理念基础,主要涉及新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新教材的编排特点、语文新高考的需要、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其次是高中语文读写深度融合的实践探索,通过对阅读素养与表达素养的逻辑辩证,开创了“素养奠基,读写共生”的理念,并探索出以下路径:一是精读文本,细品深评式写作;二是联读文本,联结比较式写作;三是文本(高考)拓读,构建读写教学体系;四是单元统整,落实任务群写作目标;五是整本书阅读,探索读写融合途径。最后她提出高中读写深度融合要以思维提升为目的,以读促写,以写推读;读写共生,素养奠基;博学审问,思维进阶。

张云佳老师汇报成果

在“三新”背景的框架下,此次研讨会深入聚焦高中语文的深度读写教学,着重强调了其核心价值,并就实施深度读写教学的具体策略和技巧展开了全面而深入的讨论,参会人员踊跃地贡献了自己在深度读写教学实践中的宝贵经验与深刻反思,激发了教学理念的相互碰撞与融合,为后续的教育实践工作注入了新的灵感与方向性启示。

中原名师中学语文联盟代表参加会议

河南省实验中学部分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河南大学文学院程贵荣老师与2023级学科教学(语文)部分研究生代表参加会议

此次“三新”背景下高中语文深度读写教学研讨会,不仅是一次教育理念的碰撞与融合,更是在新时代教育改革浪潮中的一次重要探索。通过聚焦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的背景,各位专家与一线教师共同探讨了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实现深度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这次研讨活动不仅为参会者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交流平台,同时也明确了未来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即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教育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END

编辑 | 肖淑敏 刘永琪

审核 | 代瑶 朱梦新 昌津平 

铁塔语文学刊
河南大学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创办。 语文教学与研究的理想平台,立足教育与思想,注重人文与学术。爱阅读,爱思考,爱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