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谈语文 | 许云舒:薛法根——从文本解读中探寻语文教学的关键

文摘   2024-11-29 21:01   河南  

从文本解读中探寻

语文教学的关键


名师简介

薛法根,江苏桃源人,中共党员,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从教以来,薛老师潜心研究丝绸文化素质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形成了“着眼整体发展、着力语言训练、着重内化进程”的教学思想和“教得轻松、学得扎实”的教学特色。


文本解读的六种方法


文本解读是每一位语文老师实施课堂教学之前的必修课,也是每一位语文老师教学功力的基本体现。教师只有深入阅读教材文本、理解文本内容和情感、领悟文本内涵和特色、对文本有了自己深入的思考和体悟,在教学过程中才可能游刃有余,引领学生去学习文本、学习语文。

薛老师认为一堂好课应该有三个特点:好听、好记、好用,解读教材就像鉴宝,要准备好工具、经验、学养和切口。薛老师从具体的案例出发,通过课堂操作方法和技巧指导,详细地介绍了文本解读的六种方法。

一、提领法

“领”就是衣领,是指文本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之处,强调的是系统地观察文章,而不要纠结于旁枝末节,使得文章教得过于细碎。诗歌有诗眼,文章有文眼。老师要善于在文本中发现关键的词句来统领教学,可以通过抓住诗眼、文眼以及关键的写法等,引领学生推敲语言、领悟情感、感受主题、赏析表达艺术。如四年级下册第13课老舍的《猫》,我们在解读时应抓住文眼——“可是”,很乖可是贪玩、贪玩可是尽职……猫的性格就是通过“可是”写出来的,四个“可是”写尽了猫咪独有的古怪性格。

二、还原法

“还原”就是将现实世界的事物与艺术作品里的事物进行比较,造成极大的反差,才能解读到诗文的妙处、揣摩到作者的用心。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文学描写和原生物态之间的差异,抓住故事情节中的各种矛盾,进行比较赏析,找出艺术和原生的差异、矛盾。如六年级上册第18课杜牧的《江南春》中的“千里莺啼绿映红”,“千里”并不符合现实,但分析之后,学生可以明白这是一种夸张的写法,表现了晴日里江南春光到处都有,很壮美,令人产生无限遐想。

三、原型法

薛老师指出,阅读与写作其实是一个互逆的过程,解读作品就是我们要穿过文本的故事内容,揣摩作者的故事构思,把握文本的原型结构与心智构思,这样的阅读才能让我们的孩子聪明起来。如四年级下册第27课王尔德的《巨人的花园》,这里面就两个字,一个是“有”,一个是“无”。童话中有孩子的时候,花园就是春天,没有孩子的时候,这个花园就是冬天。反复对比构成了这篇童话,寓意孩子就是春天,每个人心里只要有孩子,就会有春天。我们如果把握住这篇文章的原型结构,就能把握住文章中心思想。

四、见人法

这一方法强调文如其人,读文章更要领会文章背后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通过对具体的词句描写进行诵读、联想,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分析作者的个性言语表达、言说对象、所思所想和情感认知。如五年级上册第22课清少纳言的《四季之美》,这篇文章写春天最美是黎明、夏天最美是夜晚、秋天最美是黄昏、冬天最美是早晨。很奇怪,文章是写四季之美,作者却没有写白天,难道白天不美吗?显然也很美。但是只要你了解作者的生平,你就会发现日本宫廷的女官,白天很忙,她只有黎明、早晨、黄昏、夜晚这些时间是空闲的。她在忙碌之余还能用细腻的心思去发现生活中这些瞬间之美,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知道作者是一个有生活情趣、心思细腻的人。

五、降维法

在文本解读中,教师与学生存在着水平上的差异,老师看到的学生未必能看到。因此,教师应该降一个维度,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学生铺台阶、搭框架,真正做到深入浅出。如三年级下册第24课萧红的《火烧云》中关于火烧云的描写:“天空中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样写无疑是美的,但为什么这样写是美的?如何让孩子们理解?我们不妨假设一下孩子们会怎么写,再比较一下,让孩子们明白:作家先写单色、再写双色、最后写复杂的比喻色,这是有层次的写,技高一筹;作者写颜色的变化用了四个“一会儿”,这是运用了排比的方式写,棋高一招。这样从学生的视角来解读作品,就能让学生有招可学、有法可用。

六、要素法

语文要素就是解读单元文本的一个切入口。从语文要素入手,发现每篇文章要素的一个个落点,我们就能教得轻松、学生也能学得透彻。教师在教学中就是要抓住每个单元的读写要素,启发学生发现知识规律,体会阅读与创作中基本的读写技巧。如三年级下册第27课的民间故事《漏》,要求学生复述,但是文章篇幅很长、故事曲折、理不清头绪,复述时就容易一团乱麻。如果可以按规律复述,就可以把这个复述具体化来。一是抓故事的规律,故事是写贼和老虎做坏事,他们的做法和想法都是一样的;二是抓地点的变化,三个不同的地点,一个地点讲一个故事。这样一篇长文章,抓住规律来复述,就变得简单了。


思考与启发

文本解读的深与浅、宽与广,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向所在。薛法根老师提出的文本解读六种方法是一种全面、深入、系统的文本解读思路,这些方法不仅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还有助于教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薛老师关于文本解读的六种方法的讲解,不仅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而且相互补充、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方法论体系。教师只有深入解读文本,发现教材文本的读写结合点,充分领会教材文本的精要,才能看到真正有价值的教学内容。

-END-

作者 | 河南大学2024级学科语文 许云舒

编辑 | 李梦柯 肖淑敏

审核 | 吉慧杰 刘瑜勍 代瑶

铁塔语文学刊
河南大学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创办。 语文教学与研究的理想平台,立足教育与思想,注重人文与学术。爱阅读,爱思考,爱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