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谈语文 | 杨宁:窦桂梅——“三个超越”语文教育思想

文摘   2024-12-14 21:00   河南  


“三个超越”

语文教育思想


窦桂梅,女,中共党员,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获得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师德先进个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被评为“建国六十年来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教育专家”之一,提名全国中小学中青年“十杰教师”等荣誉称号。现任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特聘专家、专题课程主持专家。她多年来深耕一线,提出“三个超越”的语文教学理念、“语文立人”的教学目标等,为语文教育实践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一、超越教材

窦桂梅老师认为,我们使用的教材,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作用,所以教师必须学好教材、教好教材。尤其是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来说,仅凭一本语文书、一篇课文远远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

语文教材已经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资料。在认识上,要打破教材是唯一课程资源的神话。正如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所言,只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只要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只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的特点的文章,都可以拿来让学生学习。这种新的教学理念打破了传统理念对教学的束缚,把教材看做是实现课程标准要求的手段,认真地学习课本教材、科学地补充教材、准确地加工教材。

当然,我们不能单单停留在量的积累上。就教材来说,引导学生学习教材不是告诉、分析、支解,而是唤醒、体验、批判、感悟;引导学生去真正领悟其精华,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让教材成为学生积极发展的策源地。

超越教材就是基于教材、但不囿于教材,就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其过程就是让学生多角度、多渠道、全方位地从书籍中积累文化知识,从而获得情感体验、生活经验等人生涵养的过程。

比如六年级下册中,有李大钊女儿所写的《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课文。如果只学这一篇课文,学生对李大钊的认识或许不够深刻,窦老师便以这篇文章为基点,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她给学生出了一个题目——《感悟李大钊》,让学生通过上网、请教别人、读相关书籍等方式,来收集信息、加工信息,最后定稿,培养了他们整理资料、处理文字的能力。几天后,学生们写出了《伟大的革命先行者》《论李大钊的博学多才》《浅谈李大钊的性格特点》等文章,描绘出了一个鲜活的、多维立体的李大钊形象。



二、超越课堂

窦桂梅老师认为,作为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的40分钟内,生命得以增值。现在已经是信息时代,世界的变化日新月异,坐在课堂上埋头苦学已经不是学习唯一的渠道。“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应该让学生懂得:不仅要在课堂上好好学语文,生活本身也是语文学习的课堂,语文学习就在广阔的天地里、在生命的成长中。为了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对语文教育的影响,使学生在广阔的语文天地中获得多方面的滋养,窦桂梅老师努力探求语文教育“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效应,尽可能地去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去感受精彩纷呈的生活场景。

超越课堂,不仅要把语文从课堂中延伸到学生的日常活动中,还要触及到学生的心灵。为此,窦老师引导开展了家长和孩子间的心灵对话活动。家长在来信中,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少年生活、工作压力、下岗困惑、母子情深和父子隔阂;学生在回信中诉说自己的学业压力、青春迷茫和生活中不被理解的委屈。家长们看到回信后都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又回信交流读后感。这场超越课堂的感情交流,加深了两代人心灵的碰撞,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并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超越教师

引导学生超越教师,是富有时代魅力的精神境界的表现。超越教师,就是让学生在教师的引领和点化后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批判,最终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课堂上,教师和学生应该是平等交流的关系,应该是教学相长、双向互动的关系。窦桂梅老师认为教师应该放下架子、蹲下身子,与学生一起去探求真理、发现真理,开创教师和学生真正平等的对话平台。

要学生超越教师,就需要把思考、发现和批判的权利交给学生。比如在讲《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窦老师重点抓住了“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不动。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小时才渐渐熄灭。这个伟大的战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也没挪动一寸地方,没发出一声呻吟”这两句话,让学生体会这位英雄人物的内心世界。突然有一位学生大声说:“不对!我觉得有问题,火势多大呀,他身上带了子弹、手榴弹,火烧了那么长时间,这些一点就着的易燃物,怎么没有爆炸呢?”窦老师惊呆了,她教了好几遍这篇课文,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课堂静了下来。窦老师想,这正是学生敢于向教材、向老师挑战的表现,于是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讨论。最后,提出这个问题的同学说:“老师,枪支弹药一爆炸,整个形势就会发生变化,就会影响战斗的胜利,导致战士的伤亡。邱少云会想,光身体一动不动可不行,他肯定会把一只手深深往泥土里抠,使劲地抠,奋力把子弹或手榴弹埋在泥土下面,同时还要忍受大火灼烧的剧痛,最后用身子死死压住泥土,直到生命最后一息。”于是,同学们建议给邱少云当年所在的部队写封信,了解当时的具体情况。且不论这位同学的回答是否符合当时情况,他这种敢于超越教材和教师、勇于提出自己见解的行为,令窦老师深受启发,并鼓励同学们再接再厉,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总 结

在教育领域,窦老师所提出的“三个超越”教学理念及其相关实验,宛如一盏明灯,为我们照亮了前行的道路,带来了极为深刻且意义深远的启发与思考。学好教材、超越教材;立足课堂、超越课堂;尊重教师、超越教师的过程,本质上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超越固有习惯的束缚、突破传统观念的禁锢、挑战自我极限的艰辛而又伟大的历程。这一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次努力都在为学生未来的茁壮成长、为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人才积蓄力量,为他们的人生之路奠定坚实厚重的基石,使其在未来的漫漫征途中能够砥砺前行,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绚烂光彩。





作者 | 河南大学2024级学科语文 杨宁

编辑 | 李梦柯 刘瑜勍

审核 | 肖淑敏 吉慧杰 朱梦新

铁塔语文学刊
河南大学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创办。 语文教学与研究的理想平台,立足教育与思想,注重人文与学术。爱阅读,爱思考,爱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