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卷|杨露:赵树理——以农民立场书写农民之心

文摘   2024-12-21 21:01   河南  

摘要:赵树理生于农村,从小了解并热爱农民,其作品多以华北农村为背景,塑造农村各式人物形象,反映农村社会的变迁和存在其间的矛盾斗争。他的作品不仅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还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不仅反映了农村社会的现实情况,还表达了农民的心声,深受农民喜爱;他也被誉为描写农村的“铁笔”、“圣手”。

关键词:赵树理;农民形象;农民立场;农村社会

一、生于农村,扎根农村,服务农民

赵树理出生于农民家庭,自幼生活在山西农村,他曾干过许多农活,十分了解农村地区的生活习俗和语言习惯,这也为他在文学创作上坚定“农民立场”奠定了良好基础。赵树理曾表示,自己文学创作的受众群体是广大农民,自己的文学作品是想写给农村中识字的人,并且想通过这些人,将作品讲解给更多不识字的人听。

赵树理的“为农民写作”,是真切地站在农民的立场上,透过自己的亲身经历,构思故事并进行全方位的呈现。如他的小说《小二黑结婚》,考虑到受众群体是广大农民,创作语言十分直白,通俗易懂且诙谐幽默。因为多数农民不识字,他便以演出的形式将作品表现出来,使作品能够真正地在农民群众中广泛流传并带给农民一些启示意义。


二、结合生活实际,多角度刻画农民

(一)立足农村,回归民间,书写“人民大众的故事”

赵树理小说表现出鲜明的“实效性”,能够真实地反映农村社会的状况以及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如在小说《小二黑结婚》中,二诸葛迷信阴阳八卦,讲究黄道黑道。他忌讳“不宜裁种”,导致在一年春天大旱时错过了最佳的种植时间,最终导致农作物受损;他身上有着老一辈的封建思想,认为婚姻大事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因此包办儿子的婚姻,给小二黑找童养媳,来延续家族香火。小说中的三仙姑好吃懒做,心理扭曲,惯会用迷信去唬弄人,整日装神弄鬼去骗取钱财,每月初一、十五都要装扮成天神;还想通过女儿小芹的婚姻来获取丰厚的聘礼;她还忌讳“米烂了”这类词语,这种迷信行为和扭曲心理使得她的生活充满了荒诞和无奈。这两个人物是当时落后农民的典型,封建思想的毒害使得这类人物形象显得蒙昧落后。但作者也并未完全否定他们,也写出了他们身上的质朴与善良,在作品中也会安排或暗示他们的转变与新生。

赵树理通过对此类人物的深入剖析,传达出他对解放了的中国农村社会的独到见解。另外,赵树理所创作的揭示农村社会改革中新政权目的不纯的《李有才板话》、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邪不压正》、描写农村妇女民主意识觉醒的《孟祥英翻身》等小说都具有实效性,农民能够读懂,所以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

(二)平行对话,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
     往常的作家大多采用居高临下审视农民的人道主义同情视角,而赵树理却选择了与农民平行对话的视角。在当时农村社会大变革的时代背景下,赵树理始终站在农民立场,与农民进行平等对话。赵树理出身农村,扎根农村,对农民的思想、心理以及命运有着深刻的了解,使得其小说具有现实主义描写的艺术深度,并表现出农民在时代变迁背景下的蜕变。如在《李有才板话》中,陈小元作为小字辈的普通的一员,和其他村民一起,在李有才的带领下,以快板为武器,同恶势力斗智斗勇。在他身上,逐渐展现出对正义的追求和对邪恶的反抗。

小昌是《邪不压正》中年轻一代农民的代表,与《李有才板话》中的小元等人物相似,他们都是解放区新政策的拥护者,是赵树理作品中年轻一代农民形象的缩影。这些年轻一代农民在社会变革中逐渐觉醒,开始尝试挣脱旧的精神枷锁,他们的行为性格被赋予社会变革的政治内涵。

(三)转变思想,高歌新时代农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以往的小说多表现农民精神上所遭受的积习、伤痛和奴役,如鲁迅笔下的祥林嫂、闰土、杨二嫂等,他所塑造的农民主要作为被同情和被怜悯的对象。而赵树理则着重表现在农村社会进行改造的过程中,农民在思想上所发生的转变,包括农民的精神状态、心理状态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以及个人的地位的提升与旧式家庭内部关系的转变,从中显示出农民改造需要经历一个长期且复杂的历史过程。如在《小二黑结婚》中,小二黑和小芹的相恋,受到了双方父母的强烈反对,而且周围的恶势力不断进行威逼利诱,但他们两人都毫不退缩,始终坚定彼此的选择,敢与起身反抗封建传统和迷信观念。在小说《李有才板话》中,李有才有着阎家山的“第一号能人”的称号,他能够随时把村子里的发生的事件以快板的形式再现出来,形象鲜明生动,是劳动人民聪明才智的代表。

他们都是在历史性变革中开始掌握自己命运并逐渐成长起来的新人形象,是新型农民的代表。赵树理着重塑造了此类人物在新时代的召唤下的觉醒以及成长的精神过程,从而展现了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三、贴近农民欣赏趣味,满足大众阅读需求

(一)借鉴民族传统,具备时代烙印的创作特点

赵树理的小说在结构图式上颇具民族传统风格,讲求故事的完整性、情节的曲折性,线索清晰明了,故事有头有尾。如在《小二黑结婚》中,小说从“刘家峧有两个神仙,邻近各村无人不晓”说起,接着分别讲二诸葛、三仙姑的故事,然后再逐一介绍小说主要人物小芹、金旺兄弟、小二黑;最终,在情节的推进中交代小说中人物的结局。小二黑和小芹的相恋突破了重重阻碍,最终喜结连理,金旺兄弟也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二)打破阶级对立,创作符合农民心理期待的团圆式结局

在我国古典小说中,阶级立场十分鲜明,平民和官府常常处于相互对立的派别,如在《窦娥冤》中,我们看到了平民百姓的无奈、心酸和委屈,这与官僚阶级的强硬、丑恶、黑暗形成鲜明对比。在赵树理的作品中,尽管普通群众与官职人员也存在着一定的界限,但我们通常能看到群众身上的伟大力量。政清则人和,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能够看到干部与群众之间的紧密联系,折射到作品中就常讲求圆满的结局,如《李有才板话》中,闫恒元所构建的王朝最终被推翻;《小二黑结婚》中,小二黑和小芹最终走到了一起。而这种大团圆式的结局,也满足农民群众对故事结局的期待。

(三)采用农民口语写作,展现独特艺术风格

赵树理作品中的语言直白浅切,通俗易懂,同时又不失风趣幽默,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他采用北方农民的口语来写作,叙述语言有较为丰厚的口语化色彩。在刻画人物形象时,常给人物起外号,如“二诸葛”、“三仙姑”等;还喜欢用诸如小掌故、习惯动作或口头禅之类的印记式特征去定位人物的思想性格。这种独具色彩的语言,是构成赵树理特殊的艺术风格的重要因素。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很少有作家如赵树理一般不仅有着深厚的农村生活经历,还真切地从农民视角出发,与农民群众进行平等对话,创作出真实反映农村社会、农民生活的文学作品。在赵树理的文学创作中,切实反映了他的“为农民写作”的文学立场,并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参考文献:

[1] 段恺,申露涵.身份区隔与审美配置:赵树理农民趣味的生成、塑造与固化[J].大众文艺,2024,(16):13-15.

[2]赵树理.小二黑结婚[M].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8.

[3]于树军.“十七年”文学史上的一个复杂的存在——赵树理的双重身份与农民立场及创作意识探究[J].文艺评论,2022,(01):41-52.

[4] 温瑞鑫.对乡村秩序重建的深切期望——从乡村历史文化视角解读赵树理小说[J].长江小说鉴赏,2024,(22):103-107.

END

作者 | 河南大学2024级学科语文 杨露

编辑 | 朱梦新 刘永琪

审核 | 吉慧杰 代瑶 肖淑敏

铁塔语文学刊
河南大学学科教学(语文)专业创办。 语文教学与研究的理想平台,立足教育与思想,注重人文与学术。爱阅读,爱思考,爱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