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医院张晓琦教授: 维得利珠单抗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继发性失应答的影响因素分析

学术   2024-07-30 18:45   上海  



Dr.X陪您读的第2139篇文章


溃疡性结肠炎对维得利珠单克隆抗体继发性失应答的影响因素分析




文献来源: Chin J Inflamm Bowel Dis, May 2024, Vol.8, No.3




特别声明: 本文属于医学专业文章,仅供医疗专业人员学术交流。不适合作为非专业人士疾病教育或科普用途。

既往的观点与实践: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炎症性肠病(IBD)的主要类型之一。


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慢性肠道炎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反复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随着UC病程延长,甚至会造成肠道不可逆损伤,带来癌变风险。


常用治疗药物有5-氨基水杨酸(5-aminosalicylic acid,5-ASA)、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


生物制剂之中,维得利珠单抗(Vedolizumab,VDZ)是一种具有肠道选择性的新型整合素拮抗剂。


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已有学者探讨VDZ治疗IBD的短期疗效,但其继发性失应答(secondary loss of response,SLR)的情况未见报道。


因此,有必要利用VDZ治疗UC的真实世界数据,评估维得利珠单克隆抗体(VDZ)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时出现继发性失应答(SLR)的影响因素。


这有助于医生在临床实践中提前干预,提升VDZ治疗UC的效果。


这项研究有什么新发现:


这是一项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纳入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20年11月至2022年10月期间启动VDZ治疗的中度UC患者,均采用VDZ治疗4次及以上,在22(±4)周时达到临床应答。


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发生继发性失应答(SLR),将患者分为失应答组和持续应答组。


比较两组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SLR的影响因素。使用Kaplan-Meier曲线分析持续临床应答情况。


共纳入40例患者,男性21例,女性19例;用药年龄为(43.8 ± 15.5)岁;病程3.3(2.0,8.0)年;


患者病变范围以E3全结肠型为主(62.5%),改良Mayo评分为7分;


启动维得利珠单抗(VDZ)治疗时合并使用糖皮质激素者17例(42.5%),合并5-氨基水杨酸者35例(87.5%)。


29例患者在(22 ± 4)周时完成内镜评估,内镜缓解率为75.9%(22/29)。


共有12例(30%)发生继发性失应答,设为失应答组,余28例为持续应答组。


启动用药后发生继发性失应答的平均时间为(11.9 ± 5.9)个月。


29例完成内镜评估患者中,失应答组和持续应答组(22 ± 4)周的内镜缓解率分别为42.9%(3/7)和86.4%(19/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 2=5.489, P=0.038)。


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2±4)周内镜缓解是避免继发失应答的独立保护因素(HR=2.71, 95% CI: 1.30~5.62, P=0.008)。


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22 ± 4)周内镜未缓解者更易出现继发失应答(OR=2.71, 95% CI: 1.30~5.62, P=0.042)。



合并使用糖皮质激素的17例患者中,16例(94.1%)达到无激素缓解。


12例失应答患者通过优化治疗和联用糖皮质激素后,41.7%(5/12)重新获得应答。


共8例(20%)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


总之,这项研究显示对于采用维得利珠单抗(VDZ)治疗的中度UC患者,(22 ± 4)周时内镜缓解率越高,发生继发失应答的可能性越小。


启示和影响


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制剂,维得利珠单抗(VDZ)具有肠道特异选择性,有较高的安全性。


国外研究已证实VDZ治疗IBD(包括UC和CD)有肯定的疗效。


研究报道VDZ治疗中重度UC的6周临床应答率为47.1%,14周临床应答率为32%~47.1%,52周临床缓解率为39%~51%,52周内镜缓解率(Mayo内镜评分=0或1分)为39.7%~41%。


此外,系统回顾发现一线使用VDZ治疗UC时,14周和52周临床缓解率更高。


自2020年11月VDZ在中国获批使用后,国内各中心均逐渐积累了一定的真实世界经验。


在UC治疗过程中,如何解决继发失效(SLR)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当发生SLR时患者需面对药物的优化和转换,甚至手术治疗,意味着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


本研究主要分析本中心使用VDZ治疗中度UC时发生SLR的影响因素。


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22(±4)周内镜缓解与避免继发失效最为相关。


虽然GEMINI LTS研究发现诱导期有应答的UC患者在2年随访中的持续缓解率达88%,但国内一项VDZ治疗CD的研究发现,22周达临床应答的患者后续出现SLR的发生率为41.4%。


这提示在VDZ治疗过程中需重视(22±4)周的内镜复查结果,优化治疗策略,争取达到内镜缓解以减少临床失应答。


本研究在启动用药时有较多合并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一部分患者为糖皮质激素减量过程中因糖皮质激素依赖而启动VDZ,另一部分患者为协同发挥疗效而合用糖皮质激素,但在SLR亚组分析中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


本研究同样有较多患者启动用药时合并使用5-ASA,均为协同发挥疗效而合用,同样在亚组分析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关于优化治疗的真实世界系统回顾研究提出,UC患者的VDZ优化可采用诱导期优化即第10周加1次用药,以及维持期优化即每4 ~ 6周输注1次,累计临床应答率40% ~ 73.3%,临床缓解率30% ~ 55.8%。


本研究中总体优化治疗后的累计临床应答率为41.7%(5/12),但本研究的优化策略包括VDZ缩短用药间隔和联合激素口服或灌肠,与文献结果类似。


本研究发现,部分患者在VDZ优化成功后,恢复标准每8周1次输注,同样可以维持临床缓解,但例数较少,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本研究关注了VDZ治疗中的安全性问题,大多数不良反应如艰难梭菌感染、关节肌肉痛等均可耐受,且未发现新发恶性肿瘤,亦未发生急性输液反应。


1例肺结核的发生提示治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T-spot和胸部CT,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肺部感染。


据VDZ全球安全性数据库报道,2014至2018年的208 050患者/年中,共4例UC和5例CD发生结核感染,其中1例CD和1例UC曾应用抗肿瘤坏死因子制剂治疗。


综上所述,VDZ治疗中度UC患者可能会发生继发失应答,而22(±4)周时内镜缓解率越高,发生失应答的可能性越小。



(本文仅供个人学习)


点击 阅读原文 查看文章链接

IBD学术情报官
您的私人炎症性肠病(IBD)学术情报官。专注IBD领域,搜罗最新国内外文献、临床指南共识、研究进展和学术会议内容,与IBD医师共同学习成长。
 最新文章